乌托邦的世界

时间:2022-04-05 07:16:04

乌托邦的世界

摘要:德国摄影师Beate Gütschow的建筑摄影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未来画面的景象。一般的建筑作品可能只是纪录性的照片,突出建筑的现实风貌。本文将通过Beate Gütschow的照片来解析她的摄影心理及拍摄过程。

关键词:摄影;蒙太奇;非现实;建筑

中图分类号:J4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73-01

看着Beate Gütschow的照片,会让人觉得它们像是来自未来世界的影像。画面中的建筑复杂精妙,有些结构不知道会有什么功能,人烟稀少而又略感衰败,画面有些像《星球大战》、《女神陷阱》、《机械公敌》中的场景。构建它们的人不是建筑师,而是艺术家Beate Gütschow的城市环境设想的结果。她对不同的城市的建筑进行拍照,然后用数字化的处理构成了一个新的统一的主题。

一、对于世界末日后景象的描绘

她用这些照片构建其个人的视觉,描绘一种世界末日后的景象,即已经土崩瓦解的现代乌托邦。Beate Gütschow喜欢将许多不同国家地点、不同时间的照片进行合成,因此这些照片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状态,却并非现实。照片表现了乌托邦的消极面:那些建筑,原本代表了试图接受更好的社会状态的理想化方式,而现在却倒塌下来,给人一种衰败或空旷的感觉。就好像现代化希望社会不断进步,但最终在她的镜头里却衰落了。

通常,一张照片与表现的现实紧密相连,并记录特定时空下的状态。我们以前期望摄影能够获取单一事件的准确信息,而她的作品却完全相反,即你看不到一个真实场景或事件,它们是来自现实的不连贯的集合,即使它们看似真实,但在面对它们的瞬间,你还是会怀疑这是否是来自真实的世界,抑或这是用计算机做出来的虚拟场景。

二、用二十至八十个元素组成作品

Beate Gütschow的作品是蒙太奇式的:一幅作品可以由二十至八十个不同元素组成,最后用Photoshop合成最终的影像,素材则来自于她自己拍摄的原始照片。为了寻找符合主旨的画面,她在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寻找素材。例如,在2005年她去了巴尔干,那里有着曾经繁华的、七十年代风格的建筑,但现在已经陈旧破败,她对这些建筑非常的感兴趣,认为其可以表达出她作品里的某些思想。而过去的东柏林也是她最爱去的地方,那里的拍摄条件非常符合她的要求。同样,她在美国也收集了许多素材,也去过东欧等地拍摄照片。不论走到哪里,她总是随时携带摄影器材,碰到了合适的、符合心目中某个主题的地点,就开始拍摄照片。

三、背着所有的相机徒步拍摄

Beate Gütschow所使用的相机都是胶片相机,一架4×5英寸大画幅相机、一台中画幅相机和一台35毫米相机。一般用标准镜头,有时也用广角镜头。关于使用哪台相机的选择,一般取决于她最后照片中所用的图像的大小。大画幅相机是可折叠相机,也有调整透视变形的移轴功能,这是拍摄建筑的重要功能,可以使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在外出拍摄时,Beate Gütschow可以同时将所有的相机放在背包里,因为里面装有一套背负系统。她需要能够随身携带设备,因为有时候没有汽车代步,为了找到恰当的画面和素材,需要徒步探索大面积的地区。

回到工作室之后,这些照片都会被扫描并整理存档。保存的照片超过一千张之后,她就从这些保存的照片中选择出用于作品的种种图像。当合成这些图像时,图像间的连接断层必须仔细隐藏,不能让人看出拼贴过的痕迹。在Photoshop中采用图像工具,改变亮度和对比度,是她惯用的做法。接着,用不同的摄影视角的组合方法,例如将俯视与狭窄的角度相结合,那样物体轮廓线条就不会在灭点聚合。在组合图片时,要确保每一个单独元素无法被辨认出来,尽量去除原始照片中的背景信息。

现代化的建筑提供的是规整的结构,因此Beate Gütschow的作品中常常用线条制造出垂直线和水平线,这成为了她作品的特征之一。另外,她在拍摄原始照片时,对有结构的表面十分感兴趣,如:板材、瓷砖和水泥。

最后,在所有的素材都拼接成符合成主题照片后,用激光冲洗机制成最终的照片。用这种方法,数字摄影变成了模拟摄影,二进制码转变成化学反应。之所以使用这种技术,也是因为在她的意识里,她所强调的最终的作品应该是真正的照片。摄影最终的材质才是重要的,无论之前的图像是否被数字化编辑过。因此,其照片的风格始终能够整体保持一致,使照片看起来仿佛如艺术作品。

上一篇:论寿山石保护与雕刻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 下一篇:一钱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