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90后”大学生的网络化生活

时间:2022-04-05 05:12:54

浅议“90后”大学生的网络化生活

[摘要]“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明显不同于“70后”“80后”,是标准的“网络新一代”。但网络生活化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功利主义至上,服务意识淡薄;网络欺诈和盲目高消费;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问题频发;学业受影响,道德素质弱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化;网络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0-0015-02

“90后”大学生具有目标明确、意识客观的特点,他们个性张扬、乐于表现,又被称为“非主流一代”。但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给“90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不少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给予重视。

一、“90后”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征

(一)成长背景

“90 后”生于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年代,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身边充斥着形色各异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和文化氛围,这使得他们视野开阔,思想行为独特且复杂。他们受到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极度宠爱,长辈们的重心全部落在这一代身上。而现代人片面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品质,看重金钱引导,疏于对孩子进行情感、感化教育,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90后”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义务教育正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教育,但他们还是面临着学习和升学的压力。在多次的教育改革中,“90后”形成了独特的批判性思维,对权威不再有绝对的崇拜。另外,大学教育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职场竞争异常激烈,“90后”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生存环境。

(二)性格特征

“90后”大学生具有与“70后”“80后”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积极方面有:他们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获得成功的渴望;他们重视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一切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活动,敢于发表观点和评论,在一些重大问题和事件面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但是,顺利的成长经历使“90 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稍有不如意,便心灰意冷,甚至悲观厌世。他们习惯了被爱、被关怀,加之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很多时候容易忽略他人感受,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90后”大学生的网络化生活

“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互联网的出现正迎合了这种心态。相较于广播一代、电视一代,“90后”是标准的“网络新一代”,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与网络紧密相联:他们在网络世界里自由翱翔,获得课堂以外的知识;他们无拘无束,远离俗世的烦恼,能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三、网络化生活引发的问题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泛滥成灾极易诱发一些“90后”大学生产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冲突。他们生活的网络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引发一系列棘手问题。

(一)功利主义至上,服务意识淡薄[1]

“90后”大学生大多在“众星捧月”式的家庭长大,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背景下,他们喜欢追求个人利益,自我意识强烈。进入大学后,他们通过网络接触到社会上形形的事件,意识到当今社会就业竞争的异常激烈。于是,有相当一部分“90后”大学生把入党、评优、评先等作为将来找工作的资本,凡是对自己就业有利的就干,没用的即使是老师让做的,也不管不顾,更不用提为同学服务了。

(二)网络欺诈和盲目高消费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风靡,网络安全、盲目消费、高消费等问题凸现。“9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但缺乏对网络购物风险性的认识,对虚假信息的辨识度不高、不善于保护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和密码保管不当等都是引发网络欺诈的因素。

“90后”大学生追求新鲜刺激,面对琳琅满目的网络商品和网络游戏,他们极易脱离实际情况,陷入盲目追求档次、品牌的消费误区[2]。学生中经常会出现借钱、划信用卡提前消费等现象。

(三)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问题频发

作为“网络新一代”的“90后”大学生,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获得信息的技能,聊天、交友、游戏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没有真实的身份与现实的无奈,有的只是情绪的纵情宣泄和“自我实现”的,容易让人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消极避世、交际困难、心理抑郁等问题。

(四)学业受影响,道德素质弱化

据笔者观察,一部分缺乏自律的“90后”大学生由于沉溺网络,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动力,旷课、夜不归宿、抄袭作业等成了家常便饭,考试作弊、缺考现象经常发生[3],每年都有学生因此退学,有舆论称之为“网上潇洒、网下木讷”。另外,网络有害信息的泛滥和黑客知识的传播,容易弱化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恶意入侵他人“领地”、窃取他人隐私等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网络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90后”大学生。网络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增加信息量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但也使一部分“90后”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4]。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课题,为广大辅导员搭建了全新的工作平台。各高校可以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网络辅导员”,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还应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帮助“90后”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化生活,避免网络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佳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0(23)

[2]杜经伟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22)

[3]魏彤儒,石世平,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4]宋菊芳试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上一篇: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刍议 下一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