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监测情况报告

时间:2022-04-05 12:56:58

贵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监测情况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应对时展对国民素质的挑战的基本策略,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个性品质的根本要求。

一、基本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国家级必修课程,从2002年进入我市到2005年全面铺开,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2007年和2009年我们作了监测,对各学校开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加强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2002年—2006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的成果完善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流程,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找到的方法和途径。2006年—2010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的成果形成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和教师有效指导策略,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现在我们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的研究,其目的是帮助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常态化。

强化培训和管理。2002年—2008年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的全市培训和分区培训的工作,加强全市的各种形式的教研工作,同时各区县市逐步配齐教研员。2009年开始每个学期都进行“做中学”培训活动,利用课题研究的成果带着老师边做边学,让老师在实践中学习,真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方法。同时每学期都要进行市级课例展示活动,采用带课培训的方式,让老师有直观感,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

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每学年我市都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论文、案例评比和学生小课题比赛;各区县(市)和市教科所要分别组织了2—5次“教师指导方法”的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规范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

二、监测的实施

经过努力,我市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解区、校管理,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2012年6月13日,我市抽调85名教师,组成31个监测组,对全市的11个区县(市)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31所1-3类学校(9个区县市各3所,2个区2所)的校长、部分教师和四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监测,接受监测的各区(县、市)教研员11人,学校校长31人,教师590人,学生3199人。

(一)监测目的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了解我市各区(县、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情况,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一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二)监测方式和内容

这次抽样监测分四个层面分别进行:

1、教研员。查阅各区(县、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教研工作资料,目的是检查教研员学习进修情况,教研活动是否立足本地区情况,是否能总结推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等。

2、学校。对学校的监测主要采用“校长问卷”“资料检查”进行,同时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了调研,对学校的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情况、教师配置情况、教师研训情况等。

3、教师。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目的是检查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情况和指导情况。

4、学生。对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监测:(1)问卷调查,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目的是检查学校管理情况、教师指导情况、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与收获;(2)抽样检查学生小课题资料,目的是检查学生参与探究和完成活动的情况;(3)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目的是检查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真实性和能力发展情况。

三、监测情况分析

通过对各块监测数据和情况的分析,得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答案:

第一,各区(县、市)教研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措施有力,各校长课程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问题日益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管理是开好本课程的前提。监测显示,各区(县、市)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都比较规范。

一是各区(县、市)教研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措施有力。11个区(县、市)中有4个(南明、云岩、花溪、乌当)专职的、6个由其它学科教研员兼职、1个是学校教师兼职。大多数区(县、市)重视教研员的成长,积极派教研员外出学习,各教研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市级教研活动和培训;能够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和教研活动,在教师培训方面如南明区、修文县、白云区和乌当区比较突出,如:南明区教研室坚持每学期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活动;乌当区采取了带课培训的方式;修文县分别在各乡镇开展“做中学”培收训效很大;白云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培训活动亲自参与,体现了对培训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乌当区、白云区、花溪区和金阳新区在培训教师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校长培训工作,帮助校长把握好该课程的理念,管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清镇市和开阳县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校为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展示活动;云岩区、小河区也能结合本区的特点,开展研训活动。

二是学校日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管理。⑴校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正确的认识,管理比较有序。各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或方案。有的管理方案比较详细,可操作性较强。有的学校能针对本校的特色提出活动的基本要求,符合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⑵学校比较注重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80%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做的比较好,有68.1%的学校“经常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从而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⑶各校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教师,抽查的31所学校中2%的是专职教师,98%的是兼职教师,其中61.3%的是其它学科教师担任,35.6%的是班主任担任,3.1%的是学校行政人员担任。⑷大部分学校重视家校结合。相比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更为重要和频繁。由于它是一个社会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又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学校做大量的工作。监测显示72%的家长很支持,并给学生提供过很大的帮助;20%家长是同意学生参加。可见,家长也在变化,从原来的不支持、怕“耽误学习”到现在的参与活动,是对该课程的认可和支持,6%从未管过、2%怕耽误学生学习,反对学生参加活动。反应出了许多学校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样家校形成合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您认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学校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问题中49%教师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12%认为学校特色更突出了、8.5%认为校园文化建立起来了、29.3%认为以上几个方面都有。

第二,课程开设情况规范,学生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要求。规范,是质量的基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底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否符合该课程实施要求,活动主题是否是“基于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转变等,是有效实施该课程的关键。监测显示:90%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基本规范。

一是活动实施形式规范。从“本学期你参与了几个主题活动(小课题)的探究”来看,开展主题活动为“1—2个”的为50%,“3个”为45.2%。每次活动中89%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次活动中集体外出调查或采访2—5次。这说明大多数学校能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管理,这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检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查阅了学生的小课题资料,结果显示“一致性”达到90%。

二是问题解决意识规范。在对指导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时,有74.4%的教师将指导渗透在具体活动,有23.2%的教师采取集中进行的方法等。可见,教师基本掌握了指导的方法和策略,能够将指导渗透在活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指导,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规范学生的活动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50.3%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同学生一起去实践、探究,这样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各种实践、探究活动,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该课程的探究氛围更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是课程资源开发规范。从“您所在的学校目前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情况”分析,25.4%的学校是本校自编的,54.4%的是借鉴学校外资源的。教材的使用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质量,它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主题活动,体现了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在此,可以看出各学校在选择活动主题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能够在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正确,在活动中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教师素质,是质量的保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正确理念是有效实施的保证。活动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

一是教师有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此次监测中对教师的基本理念监测有三个题“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您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您对学生的评价更关注的是什么?”,其中68.5%的教师确认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78.6%的教师确认评价的依据是既看研究成果,又看研究中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是:79.7%关注实践能力的提高、70.5%关注参与活动的态度、61.4%关注创新精神的表现。43.7%关注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这些数据表明,教师的理念基本符合要求。

二是课堂指导发生了变化。本次监测共听了31节课,其中有主题生成课8节,过程性指导课10节,成果展示课13节。从听课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好指导的方法,能够结合主题内容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基本情况是:⑴主题生成课,体现出了对学生兴趣的关注与问题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从“愿问”到“敢问”到“会问”步步深入;⑵过程性指导课,能根据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方法”上,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实践探究方法;⑶成果展示课,教师注重指导学生的表达与倾听,让学生学会如何分享成果等。总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流程和指导策略,可以清楚的看到课例所处的环节,教师的指导有较好的针对性,对学生的活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课型把握的比较好的学校有:白云区小河小学、金阳一小等。

三是教师有了新的收获,体现了“教学相长”。监测显示,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问题中40.5%教师们认为自己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了、56.1%认为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70.3%觉得自己教学观念和方式改变了、43.1%认为实现了自我价值,很有成就感。57.6%老师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了。33.4%觉得自己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在专业成长方面53%的教师认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46%的认为有所帮助,只有1%的认为没有什么帮助。

上述有关数据说明,近几年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做中学”培训与“带课培训”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课题研究成果在逐渐的铺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确理念开始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能够以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规划活动,许多教师也开始形成了良好的专业习惯与素养,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指导趋于有效性,。

第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否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终的落脚点。监测显示:学校所开展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亲历亲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活动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的转变。

一是学习态度积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监测显示: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是:48.8%很积极,37.8%比较积极。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由是:62%认为可以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59%认为动手实践机会多;15%认为可以走出校门;29%认为老师讲课有趣;60%的学生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喜欢通过有关的书报来查找资料;42%的学生觉得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没什么困难。

二是学会了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的关系是:它的开展需要各学科知识的支撑,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也会应用到各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去。监测显示:在“你认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对其他学科学习有什么影响?”问题中78.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94%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得到运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你学会了收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学科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学生认为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应用的情况是:58.2%语文、25.9%数学、11.5%英语、23.4%科学、12.2%音乐、11.1%体育、32.7%美术。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在开始学会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了。

三是学会了认知。有96%的学生认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班上形成了多个小组,这些小组不但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起探索,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在一起学习;95.8%的学生认为同学们比以前更加善于发现问题了;95.4%学生认为初步掌握了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92.5%学生认为初步学会了调查、实验等研究问题的方法;95.1%学生认为遇到问题同学们会想尽办法去分析和解决。94.8%学生认为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88.7%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和提高同学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96.3%学生认为自己进一步感受到了分享与合作的快乐。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

综上所述,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总体良好,学生活动丰富,活动中教师积极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从对学生的问卷、访谈和小课题资料的检查中可以看到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养成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的转变。

上一篇:安全技术创新为何不受重视 下一篇:浅析中专生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