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物理新课程

时间:2022-04-04 11:31:58

走进物理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045-01

摘要:物理课程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在课程资源方面,摒弃了传统的教科书的编写方式,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提倡自主探索、扩展视野的研究方式,激励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互动交流、积累信息、收集补充,进一步完善知识的系统与应用。

关键词:综合课程 设置 实施 物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设置了多门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指的是 在过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内容形成的新的课程门类,如《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体育与健康》等。从总体上来看,综合课程的逻辑起点是经验,因此,课程在关注知识内容以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同时关注知识的适用性、人文性和联系性。

物理学科是综合课程《科学》中的一个系列,笔者就这一系列的教学谈谈自己对综合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的认识。

一、物理课程的特点

物理教材在新课程中称为《探索物理》,它是从《科学》综合课程中分设出来的,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适用化,同时又能学生的课业负担;《物理》是密切联系生活经验的学科,课程中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感知兴趣出发,以学生身边的现象为线索使学生的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而体现出“从社会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如:“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应用”克服了惯性带来的危害。《物理》课程并非完全从《科学》综合课程中单列出来,它只是突破了学科界限,实质上把相关学科的知识链接在一起,统整了学科的综合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完整图景,如“密度”一节中安排的“科学世界——细微差别的重大发现”介绍了:1894年在从空气中取得的氮里分离出另一种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这就有机地把物理和化学的相关知识统整到一块了。

二、物理课程具有开发性

物理课程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在课程资源方面,摒弃了传统的教科书的编写方式,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提倡自主探索、扩展视野的研究方式,激励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互动交流、积累信息、收集补充,进一步完善知识的系统与应用,具体表现在:

1.引进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文化观念和技术成果,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现代社会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在介绍“原子及其结构”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纳米科学技术”,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题探究。

2.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活动经验,从活动的经验中提取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让课程内容能更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如“塑料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光滑的瓷砖墙上,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如果墙面不光滑,就不能紧贴在墙面上,从是否漏气而联想到大气压的帮助作用。

3.鉴别和利用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有价值的问题,充分挖掘易于被学生感知的资源,如:向自由下垂的两张纸之间吹气,发现两张纸向里靠拢,延伸到“机翼模型实验”,使学生理解“飞机的升力”的产生原因,从而激励大家动手动脑做模型。

三、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

物理课程是以生活和社会的现实课题为中心加以组织,以问题形式来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内容组织的整体性、方式方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利用活动进行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游戏、戏剧、交流等多种自主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无负担感、无目标压力感的状态下,轻松地投入一个个前后有机联系的活动项目,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达到学习目标的突破,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述的体验教学,如“摩擦与我们的阅读与动手体会,可使学生分辨在哪些场合下要增大摩擦,在哪些场合下要减小摩擦。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就构建出知识框架。

2.围绕问题组织教学。物理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有很多章节是从关注现实问题出发,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为目标来激发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中培养其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法一般采用小组合作、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精心设计,拟订有效的互动过程,如:开展“怎样估测自己站立时和行走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首先要指导学生制作小方格纸板,用于测量鞋底的面积;其次用台秤称出自己的质量,求其体重;再运用压强公式求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地面受到的压强。这种方法可以扩展到求其他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3.在语言交流中突破目标。组织学生围绕某个课题对话,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争辩、交锋、达到释疑解惑,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对某个课题的认识与理解,如:“机械效率”一节,把100公斤的沙子运上三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用桶装沙子,人提着上楼;第二种是用桶装沙子,使用动滑轮吊上楼;第三种是用口袋装沙子使用动滑轮吊上楼。试讨论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首先提示学生:这个劳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的拉力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多少?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充分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不难得出:第三种办法最好,第一种办法最不好,从而得出第三种措施的机械效率最高,第一种措施的机械效率最低。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机械效率和悟出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来。

4.设置情景帮助教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创造与问题相关的时空情景,在身临其境之中去总结经验,探讨知识,搜集信息,形成体系。如:甲、乙两同学体重相同,同时从一楼出发,以不同的速度上到三楼,大家根据情景猜一猜,谁做功多?谁的功率大?自然使他们联想到G和h相等,w甲=w乙;囚v甲>v乙,t甲P乙。

上一篇: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立体化发展 下一篇: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