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意动具有二重性:主观性和复指性

时间:2022-04-04 07:33:34

文言意动具有二重性:主观性和复指性

古汉语里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会改变词性,有的还改变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活用。意动用法属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作意动用法的词语处在句子中谓语的位置,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什么”“把(宾语)当作什么”“以为(宾语)是什么”“感到(宾语)是什么”。这里面有两重含义。第一,意动用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句子中主语和宾语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作意动用法词语的存在维系了主语和宾语的关系,表现了很强的主观性。比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在这里不好解释,我们可以结合这个语境来分析:孔子登上了东山就像杜甫在《望岳》所说的“会当凌绝顶”,会有什么感觉呢,当然是“一览众山小”,那么这里的“小鲁”,“鲁”是鲁国,是客观的,这个“小”很明显就是在孔子登上了高处后对于鲁的一种感受。那么这个“小”就具有作者很强的主观色彩了。

第二,意动用法具有复指性。因为有了这个语境下和作者的主观感情,这两个词语,从内容上来说,指向是相同的。如上面的这个例子中的“小鲁”,“鲁”是鲁国,“小”是小的事物事情,在这个语境中是指在孔子登上了东山后的感受,这个“小”是指鲁国,而此时的鲁国由于主语的主观感受也具有了“小”的特征。“小”的事物和这里的鲁国指同一个事物。所以意动用法中的活用的词语和后面的宾语具有复指性。

由此可见,文言意动具有的二重性是指居于谓语位置的词语具有主观性和复指性。意动用法根据活用的意动的词语本来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和动词意动用法三类。下面就这三种意动用法来作具体分析。

(一)名词意动用法

有些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并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活用的名词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那么句子中主语和宾语存在客观上的关系,而活用的这个名词是主语对宾语的主观感情表达,那么这个关系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这强烈的主观感情中,主语认为宾语就是这个名词,这个名词在此时就是客观上的宾语。即是这个活用的名词和后面的宾语指同一事物。比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师”本是名词,老师之意。而这里的“师”字,处于句子中谓语的位置,很明显是活用为动词。再看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他们作为一个个体本没有这个关系,如果我们知晓他们的关系:孔子曾向他们问道。再结合“师”这个词,很明显就是孔子把他们当做老师,这是孔子的主观上认为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这个语境里老师也就是郯子之徒,郯子之徒也就是孔子的老师。老师和郯子之徒在此语境中是等同的。

再比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苏轼《前赤壁赋》)句中的“侣”,也是个名词,伴侣之意。客观存在的是吾与子、鱼虾和麋鹿,因为作者寄情于山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亲密了,成为了伴侣。侣是吾与子的强烈的主观意愿;在作者的情感中,这里的鱼虾和麋鹿就是作者的伴侣,作者的伴侣也就是鱼虾和麋鹿了。侣和鱼虾麋鹿具有复指性。

(二)动词意动用法

文言动词作意动用法,这样的动词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带宾语。用作意动用法的动词,体现主语对后面的宾语有着很强的主观色彩。主语发出的这个动作,是源于宾语,甚至可以说产生这个动作的内容是后面宾语,而宾语也具有能让主语发出这个动作的特性。在这种意义上二者是同一的。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羞”字,这个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后面的“之”字作宾语。这个“之”字根据语境是指廉颇扬言要侮辱蔺相如这件事情,这件事对于平常人来看是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所以对这件事是不能容忍的,是感到羞愧的。这里面的“羞”就是感到羞愧,是主语的主观感受。而主语认为羞愧的内容,也就是平常人认为蔺相如被廉颇侮辱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感到羞愧是蔺相如被羞辱,蔺相如被廉颇侮辱是羞愧的事情。“羞”是事物的特征,“之”是具体事物。他们指向同一个事物。

再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是快乐,感到快乐,这是对亲戚之情话的主观上的感受,也就是说具有“悦”特性的事物是亲戚之情话。亲戚之情话是“悦”的内容,同时也具有让人快乐的特性。

(三)形容词意动用法

句子中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这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主语和宾语在句子中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关系。而称当谓语的形容词,是主语对于宾语的主观评价,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性质或状态,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那么再从具体的内容上来说,这个宾语在主语主观意识中,具有谓语那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谓语的形容词代表的事物也就是宾语。也就是说谓语形容词指向的事物和宾语,指向同一个事物。比如,“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这里的“奇”是形容词,奇异之意。这是主语将军邓骘对张衡的才能做出的评价――奇异,有很强的主观性。然而奇异的事物是张衡的才能,而张衡的才能也具有奇异这个特性。奇异是张衡才能的特质,张衡才能是奇异这个特质的对象。在将军邓骘看来这两者是同一的。

再如:“成以其小,劣之。”(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句中的“劣”是下等之意,这是后面的“之”,在成名看来,具有的特性,在这个语境中“劣”也是指这只促织。这个“劣”就具有主观性和复指性。

总之,不管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主语的特殊的心理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充当谓语用作意动用法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及后面的宾语在融入了主语的主观色彩后,指向同一个事物。作意动用法的词包含了后面宾语的特质,后面的宾语是这个特质的对象。把握了意动用法的两重性,有利于理解意动用法的内涵,同时这也是意动用法区别使动和为动用法的关键之处。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学学名师的修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