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山”下远程教育

时间:2022-04-04 03:34:35

“猫儿山”下远程教育

广西华江瑶族乡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像城里的学生一样学习文化知识,甚至了解到国际新闻。

从广西桂林驱车大约70公里,就可以到达兴安县了。然后,再驱车40分钟就可以来到素有华南第一高峰之称的“猫儿山”脚下。在这里有一个以少数民族瑶族为主体的人口聚集地――华江瑶族乡。华、扛中学和华江中心小学就坐落于瑶族乡内的华江镇上。

别看这两所学校远离城市、身居边远山区,可是能在这里上学的农家孩子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这两所学校都是广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示范学校,同时还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示范学校。在这两所学校里,华江瑶族乡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能够像城里的学生一样,学到国家义务教育规定掌握的知识,甚至了解到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5月15日,当记者来到华江瑶族乡时,在华江中学电教室里,看到同学们围坐在电脑前的那个高兴劲,个个眼睛紧盯电脑屏幕,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电脑里的营养”。老师们也在教室里的墙壁上挂出了一个横幅,坚定要为“培养学生12世纪基本技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而努力的决心。

当记者走进华江中心小学的电子阅览室时,看到王艳芳老师正在为前来调研的教育专家做演示,详细地讲述着她平常是如何通过卫星通讯设备将教学课件内容先接收到眼前的这台服务器内,然后再根据每个教学班的授课需求,将这些教学内容借助网络传送到每个班级,实现“班班通”,同时,还可以再根据老师每堂教学课的要求,实现“堂堂通”。

就拿华江中心小学来说,它是全乡惟一一所完全小学,集中了全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学校不仅有14个教学班,677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284名,教师3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而且学校还设有多媒体(远程教育)教室、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卫生室等辅助教室,大部分学生也都是采取住宿制。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孩子们可都是华江瑶族乡的未来。

据华江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艇介绍,自2004年9月,学校实施了教育部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配备卫星设备1套、电脑1台、DVD播放机1台、34英寸电视机3台、光盘资料400片、远程教室一间以及光盘播放室一间,为了这些学校共投入了5.6万元资金。

在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前,华江中心小学的教育资源库不足20G,还全是停留在传统的旧版教学光盘上。在实施后,学校每星期就能接受约5G的课程资源,再经过管理员的整理、备份、刻盘,现在已经储备了约500G的资源。同样,在实施了“班班通”之后,教师的备课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直接用互联网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素材、课件等各种有用资源,为我所用。

不管是在华江中学,还是在华江中心小学,记者通过与教师们交谈,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普遍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翻开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新一页。

每逢周六和周日,当学生们放假回家的时候,这两所学校里的电脑室就成了附近各乡农民寻找致富信息的“咨询服务站”,成了周边各乡村党员、干部学习信息技术的课堂。毫无疑问,学校的老师们又担当起了学生家长们的老师。

看到像华江瑶族乡两所学校在远程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广西教育厅副厅长白志繁溢于言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对广西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2007年到2008年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推行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为广西全区农村初中建设成4个网络教室,在南宁、柳州、桂林等5个市37个县(市、区),为476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进行了培训,共培训骨干教师12名,主讲教师952名,学科教师20864名,5万多名教师通过远程教育,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新体验。

上一篇:如何进行企业内部调查 下一篇:天狮:小功能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