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草的故事

时间:2022-04-03 02:52:31

紫金草的故事

阳春三月,南京城外,紫金山下,一朵朵,一簇簇,那紫色的,无人在意的野花,忽然就漫山遍野,那是小小的二月兰。这个时候,日本也正处在春天,从东京沿着铁轨,向京都,向广岛,向偏僻的乡村,繁华的小镇,沿途田野山岗,那紫色的小花连绵不断地开放,日本人叫它紫金草。因为一个人,因为一段故事,中国的二月兰,漂洋过海去了日本。

1939年的南京,不远的惨剧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依然黑白胶片般反复闪回,永不间断,撕肝裂胆的哭声止住了,留下死一般的冷寂。如果你承认“鬼子”也是人身,你才可能相信这个故事。山口诚太郎不太像军人,战前他曾是一名药学家,而他的气质更接近一个诗人。“弄来吃的”,“别把他们当人”,“烧毁村庄”,“一定要瞄准”,命令之下,这个士兵哆嗦着闭着眼睛扣动了扳机。习惯了,诗人成了屠夫,人就是靶子,没有了血肉,杀人者也渐渐失去了灵魂……

被流弹击中的山口诚太郎躺在紫金山脚下的医院。正是春天,窗外青山蓝天离得那么近,对自然的感受忽然复苏了。酷爱历史的山口想出门去,看看他向往的六朝古都,明城墙的逶迤,玄武湖的翠绿,灵谷寺的晨钟暮鼓,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他真的能拄着拐棍走几步了,面前却是满目荒凉的一片废墟。城楼上高高悬挂着太阳旗,倒塌的城墙上,到处是枪弹的痕迹。山口诚太郎的上司没有告诉他,他向往的城市究竟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杀戮。美丽的古都,被野兽撕开血肉模糊的豁口,狂暴的日本兵在梧桐树下展览着人类无法想象的罪孽!山口诚太郎在紫金山下漫步。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蒙蒙细雨,无声却执拗。朦胧中,他见到一个小小的女孩,大大的脑袋,惶恐的眼神,面对鬼子兵,想跑,却迈不动脚,雨水顺着黄黄的头发往下淌。“别害怕,我不会干坏事。”女孩却终于掉转头,撒开双腿,跑了几步,又站住,小心翼翼递过了一枝小小的紫花。

宛如感应到上天的启示,山口诚太郎的心一下被刺痛了: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爱妻、娇儿,我的过去的幸福平静的岁月!

1946年,日本战败后的第一个春天。邻居们发现药学家山口诚太郎的院子里开满了从没见过的小紫花,没有人知道这花寄托了他多少复杂的情感。这花在中国叫作“二月兰”,在日本,被称为“大萝上花”,这两个名称知道的人都不多,山口诚太郎另起的一个名字却不仅传遍了日本,而且又回到了中国,甚至闻名世界――“紫金草”。

秋天,诚太郎在紫花结籽时离开了南京,随身携带了80粒花种。后来,这花种被带回了他的国家,撒在院子的泥土里。诚太郎每天悄悄去看花,每一回都满怀羞赧,他不知道紫金草愿不愿意长在一个“鬼子”的家里,愿不愿意留在敌人的国度。第二年,花竟然真的开了,山口诚太郎愿意把它理解成证明了什么,因此又是感激又是惭愧。有时,他又想,紫金草的宽厚不是对他,而只是为了他温馨的家,他善良的妻,他纯洁、天真的孩子。把往事深藏心中,山口诚太郎开始了一项事业,这事业直到他生命终了都没有停止。院里的花结了第一批种子,山口诚太郎把它们收集起来向邻居们赠送,渐渐,紫花以山口家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继而开遍了这个城市。这时候,孩子们长大了,4个孩子,是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沉默寡言的父亲说起了紫金草的故事,孩子们第一次停止了喧闹,第一次感受到透不过气来的痛苦。

“孩子,这是我从中国南京的紫金山下带来的。你们以后就叫它紫金草,不能叫别的。”

现在,全家人都成了山口诚太郎的帮手,晚饭后,全家人围坐桌上,挑种子,筛种子,然后分装,写上所有能找到的地址,附上紫金草的故事,把它发向远方。人性是共通的,心灵也应该是吧,人们是会播下这祈祷和平的小花的吧!山口诚太郎可能想象不到,在他谢世多年的今天,紫金草已经遍布日本的国土,甚至在靖国神社的周围,也开满了这可爱的小花。

山口裕是山口诚太郎的第3个孩子,他记忆中的父亲的形象就是穿着粗布衣服,背着麻袋乘火车。山口诚太郎的所有假期几乎都在火车上度过,那个年代没有新干线,只有贯穿日本南北的慢车,山口诚太郎从麻袋里把和着花种子的泥块撒向窗外,多少次,多少年,终于使日本许多铁路沿线也开满了这种美丽的小花。

山口裕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获准跟爸爸上路,那时他15岁,放暑假在家。父亲在张罗着第二天出发的事儿,那天夜里,山口裕辗转反侧,浑身出汗,他无法入睡。因为在全家,哪怕在孩子的心目中,这都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1966年,山口诚太郎带着他那颗依然沉重的心离开了人世。他花光了家里的储蓄还有自己的复员补贴,只留给儿子一句话:紫金草永远不要更名。每一朵花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无辜者的冤魂,让所有看见小花的人都铭记在心:害人的战争永不能重演。

成年后的山口裕成了知名的医学博士,父亲的嘱托他不敢也不能一日或忘。他的业余时间与父亲一样只为了紫金草,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成了山口裕向世界讲述紫金草故事的机会。为此,山口裕准备了英文介绍,封装了一包包花籽。这小小的紫花也许有一天会开遍全世界。

20世纪80年代,作词家大门高子女士听到了紫金草的故事,从此这故事就萦绕在她的心里。十年后,她终于见到了山口诚太郎的儿子山口裕,她告诉他:她要让这故事在全日本传唱。酝酿了十年,1998年,一小时的合唱组曲《紫金草的故事》面世。后来,大门高子第一次带领二百多名合唱团团员,把《紫金草的故事》带到了紫金草的家乡。

南京是日本人最怕面对的地方,大门高子说,但我们还是得来。大门高子说起几年前在南京旅游时的遭遇:“出租车司机发现车里坐的是日本人,说了句‘早知道是日本人我就不带你了!’”大门高子女士说:“我理解南京人民的感情,我们现在做这些事,也是想让南京人民知道,日本也有我们这样一群人。”

传唱紫金草故事的大多是老年人,战争几乎让每个人尝到了切肤之痛。藤井女士是南京市民收养的日本人的遗孤,对于以德报怨的南京人,她既感激又羞愧,她一生的痛苦就是,她不知道她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时间在日出日落间慢慢消磨,带走了我们很多东西,抹掉了某些记忆,然而,走过必留下,正如紫金草。听吧,这紫金草的歌声又在响起――

人之为人

有许多事终身难忘

人之为人

有许多事不可遗忘

……

上一篇:吴志祥 同程的冰与火之歌 下一篇:陈九霖:与褚时健过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