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立足语文课堂

时间:2022-04-03 11:28:56

紧紧立足语文课堂

【摘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的基础教育和对小学生的人才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然是实施教育的主战场,当然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将从小学语文的视角阐述如何以课堂为突破口,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创新型人才

有人认为,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任务,北师大校长钟秉林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共同使命。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来看,小学教育起着重要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培育,从事创造性劳动所应具备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应该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业水平和工作后的成材潜力。为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1把愉悦气氛注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喜欢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愉悦的。课堂上教师讲课生动有趣,学生爱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悦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能力,还能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应有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中的高效愉悦课堂。要充分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符合自己班级学生发展的管理方式,而不是用同一的高压严规去控制他们,给学生造成压抑感,一些性格外向、有表现欲的同学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和展示,积极性被打击,也就无法带动其他同学,那么整个班级就会逐渐走向沉闷。如果能够给这些同学以施展能力的空间,再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在学习《掌声》这一课中,同学们都在为课文中的英子战胜自己的胆怯,勇敢发言而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一位同学因为玩笔盒,把笔盒摔到地上了,叭的一声打断了课堂,同学们哄堂大笑,"肇事"的同学也脸红耳赤,如果在此时,教师板起脸来教训,课堂气氛就此僵住,课堂教学将在尴尬的气氛中勉强进行,教师没有教训,而是幽默地说:"你也为英子的勇敢而兴奋呀,同学们,刚才叭的一声,不正是为英子的喝彩声吗?""肇事"的同学的负面情绪一扫而光,笑着坐好了,其他同学也迅速从突发事件中回到课文的学习来。

要把愉悦气氛注入课堂,教师也要不断加强业务进修,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因为在教学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老师的行为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起着关键的作用。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感染力,以自己娴熟的专业知识、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去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种不但能够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平时要注意正确的引导,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而且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不良情绪宣泄的机会,不让学生产生压抑感,教会他们用情绪转移、适应、自我安慰和意志控制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2把启发式教学融入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发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能使教育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在学习《假如》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闭上眼睛想想,鸟妈妈飞过了哪些地方呢?同学们在问题的启发下,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高山、河流、田野"等答案不断涌现,教师不用展现鸟妈妈觅食的画面,在自然启发的方式下学生更深入理解了文本,而且充分发散了创新性思维。

3把合作与交往引进课堂

在新课程倡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合作是不可缺少的。教师遇到疑难问题时,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交往存在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知识的活的是主体内部的自我建构,这种内部建构,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的。对于每个学习个体来说,知识是有限的。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合作中交流,能实现互补。正如英国作家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如果几十个人相互交换思想,那么,每个人就可能获得几十种思想。

在学习《落花生》一课中,老师提出两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1.运用语境联系策略先勾画出具体表现花生"很有用"这一特点 的语句,在讲讲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要作像花生那样还是像苹果那样的人。学生经过讨论,畅所欲言,他们无论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那样的人,都能够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习《鸬鹚》一课时,老师就提供了小组讨论的交往形式,当学生理解了课文中为什么用"一抹"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一抹抹出了什么呢?"要求小组讨论回答。可见,在合作与交往的过程中,同学间、师生间的信息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不能不说合作与交往就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强心剂,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4把争鸣引入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因为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到源于大胆的质疑,质疑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金钥匙。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乏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自小习惯了老师的一言堂,稍有求异思维与争鸣马上被打压,久而久之,何来创造性呢。学生质疑意识、质疑能力的缺乏是导致创新能力缺失的直接因素。因此,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精神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应改进教法,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探究而展开,有意识地帮助其开拓思维。

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小泽征尔参加指挥家大赛的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一生站起来说:"课文中'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这个句子中,"反复"与"许多次"都表示试验的次数多,意思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老师,您认为是吗?"老师马上引发学生讨论,大家的看法呢?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赞同提问的同学的看法,有的却说:"'反复'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做试验,做了一回又一回。'许多次'是指每回试验做了一次又一次,意思不重复。"两种矛盾的意见持续争持了好久,都下不了结论。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字典解决,通过查字典,同学们发现两词合用,意思的确重复了,删去其中一个,意思照样突出。

如果教师长期在课堂中引入争鸣,推崇质疑,或许学生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小泽征尔。

5开创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如何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只有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体系,特别是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立足语文学科并与这些学科有效整合,是建立大语文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洋溢情感,这又需要借用多种艺术手段。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当理解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时,老师问学生:"如果你是作者,此时想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来替作者高歌一曲?"学生们兴趣高涨,争相演唱,最后为学生们播放腾格尔演唱的《天堂》,那旷远悠扬的的歌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辽阔静谧的大草原,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文本内容包罗万象,知识涵盖面极其宽泛,天文地理、飞鸟鱼虫无不涉猎;古今中外、三教九流娓娓道来;大千世界、形形……因此,在备课时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在立足学科本位教学的基础上,还要精心捕捉学科间的"渗透点"或"留白点"进行知识补融,向相关学科发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实课堂教学内容,并逐步丰厚自身教学底蕴,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文中对聋哑青年画鱼时的动作描写中提到了"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学生对于这两个美术学科的专业术语通过解词可以理解字面意思,但若要深刻解读文本,这还远远不够。老师在教学中进一步讲解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并提前准备了两幅工笔画与速写画让学生直观欣赏,进而为深刻解读文本、了解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总之,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涵、提升课堂档次、彰显大语文观念,还会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各个学科的综合效应,更能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异常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打好人才培养的基础,我们应该立足课堂,从课堂出发,在教育教学改革下,更新观念,改变做法,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4]马兰.合作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析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以及改进策略 下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