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4-03 09:36:50

耳内镜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耵聍栓塞的效果。方法 将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d后的96例耵聍栓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吸引法;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洗耳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外耳道红肿鼓膜充血情况、患者耳部疼痛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关键词:耳内镜;吸引;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作为耳鼻喉门诊的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耳堵塞感,听力减退,耳鸣,引起感染时可引起耳痛。治疗上主要用耳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团块,大而硬难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氢钠,滴4~6次/d,3d待耵聍软化后行外耳道冲洗取出。常规洗耳法易引起患者疼痛不适,甚至头晕恶心,且对粘附于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的耵聍不易冲洗干净。2013年11月~ 2014年04月我科利用耳内镜下负压吸引法治疗耵聍栓塞,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2014年04月间我科门诊96例外耳道耵聍栓塞且无法直接取出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32岁。

1.2方法 将无法直接用耳镊或耵聍钩取出的所有耵聍栓塞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均用碳酸氢钠耵聍水常规滴耳浸泡,滴4~6次/d,3d后复诊。观察组在耳内镜下根据耵聍大小利用不同直径大小负压吸引器吸引取出,对照组采用直视下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通过观察、查体、沟通,收集资料并做好记录。对患者外耳道红肿及鼓膜充血状况、耳部疼痛症状进行观察评定。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外耳道红肿鼓膜充血的有无及患者有无眩晕恶心用χ2检验,患者耳部疼痛情况用t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外耳道红肿鼓膜充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两例出现外耳道红肿及鼓膜充血2例,占总数的4%;对照组9例,占总数的18.6%,经χ2检验,得χ2=5.03,两组患者外耳道红肿或鼓膜充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2两组患者外耳道疼痛症状比较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标准,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观察组平均为1.646±0.856,实验组平均为3.323±1.315,经t检验得t=-7.4,示两组患者外耳道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耵聍由位于外耳道外侧1/3的软骨部耵聍腺分泌,耵聍栓塞主要集中在软骨部。经耵聍钩或膝状镊无法直接取出的耵聍一般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d后予以外耳道冲洗取出,外耳道骨部及鼓膜对刺激敏感,冲洗中水流刺激到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时患者易出现耳部疼痛,甚至眩晕恶心。有外耳道狭窄或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则不能采用冲洗法[1]。随着耳内镜的不断推广, 耳内镜联合负压吸引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吸引器直接接触耵聍,减少对外耳道骨部皮肤及鼓膜的刺激。操作中吸引管直径的选择、负压大小的选择、操作时吸引管通气孔的堵塞及不接触外耳道和鼓膜非常重要。耳内镜能提供良好的照明、放大及高分辨的图像,能非常接近病变进行直观、立体、细致的观察[2]。吸引管直径选择根据耵聍大小选用, 一般初次吸引时对外耳道口处选用不超过外耳道截面积的1/3, 否则会由于空间狭小, 影响操作; 亦不易过小,过小时易引起吸引管堵塞,待外耳道内较大团块状耵聍被吸除后,根据残留耵聍的大小选择相应口径吸引,吸引过程中勿使吸引头直接接触外耳道皮肤及鼓膜。选择适宜的吸引力, 可以防止鼓膜、外耳道壁受损伤,成年人最佳吸引负压0.05~0.07MPa[3]。吸引管进入外耳道及接触耵聍前, 应当放开吸引管的通气孔, 确定位置后再堵上通气孔, 可以有效地保护好外耳道和鼓膜。因吸引管不直接接触患者外耳道和鼓膜,对鼓膜及外耳道皮肤损伤小,外耳道红肿及鼓膜充血情况亦少见,患者一般无明显疼痛不适感。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55.

[2]邹艺辉.耳内镜在耳科门诊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6):813-816.

[3]杜枝梅.外耳道耵聍栓塞患者不同负压吸引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3,5:83-85.

上一篇:超声在马蹄肾诊断中的意义 下一篇: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