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民间艺术资料

时间:2022-04-02 11:41:25

深究民间艺术资料

我们知道,“创新”是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全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我认为,一个民间艺术家不是用肉眼去观察世界,而是用“心眼”去感知、洞察世界,用对各民族观念、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的理解,用自己崭新的艺术语言,用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去揭示悠远的历史陈迹与人生的本质含义。蜡纹套色撕纸画就是在现代人常变常新的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在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后感悟出来的一种“新理念”,目的在于从视觉上情感上给予人们新的审美愉悦和心灵净化与升华,反映了现代人“返璞归真”、“寻求净土”的精神欲望,“蜡纹套色撕纸画”从而获得了普遍认同,而获得普遍认同就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

创新,是传统艺术的推动力;创新,就会给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创新,才会凸现传统艺术母体的价值,只有凸现传统艺术母体的价值,艺术家们才有民族的根基,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天赋,去弘扬我国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更精彩。

第一部分、继承与借鉴

继承、传承是民间艺术代代相袭并发扬光大的重要锁链,民间艺朮从表面上看似乎某些地方发生了断裂和变异,但是,作为一个漫长的民族文化历史阶段,民间艺术并没有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殆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所积淀的结晶,它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我们之所以追寻民间艺术的历史,实际是继承、吸收的体现,是再现到表现的升华。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是块神奇美丽的土地,这里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贵州“南蛮”民族性格质朴、豪放,在其漫长的文明发展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记忆,它那简洁、粗犷、神秘、厚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工艺,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正是今天我们需要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去辨识、继承和发展。

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借鉴是十分重要的,但继承和借鉴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艺术的创新,借鉴要有发挥才是艺术家创新的重要手段,民间艺术的延续离不开传承,而创新又离不开借鉴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我们要善于把前人积累的知识“拿来”,烂熟于心,把它变成自己的营养,才能谈得上创新,凭空创造,无异于“沙上建塔”,根本没有基础,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

那么,如何在贵州民间风情中寻找底蕴,在这些遗留的民间工艺中寻找借鉴,我认为,只要本着认真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和细微的观察方法,便可以透过其丰富多彩的表层探觅出它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在充分掌握前人对这些工艺的一整套理论和技巧后,加上触类旁通的巧妙借鉴与突发灵感,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有別于他人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国画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曾说过:“变者生,不变者淘汰,此乃历史变迁之理,非以优劣衡之也”。如果我们的民间艺术领域没有创新,没有发展,而是死抱住旧的东西不放,陈陈相因,艺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即便是艺术的“民族形式”,也不能固定不变,它也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提出来的新要求而不断创新。

第二部分、继承与创新

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一、民间工艺的传承需要全民意识的提高

惠山泥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流传至今,扎根于民间的土壤中,一定要有它的影响力和魅力。作为地方文化更要受到本土人的热爱和保护。目前,青少年一代受到现代文化、洋文化的冲击,对宝贵的民间文艺了解越来越少,所以也无法谈上热爱和发扬。因此,惠山泥人的救赎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应该从学校教育、媒体传播、舆论导向对娃娃抓起。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民间工艺美术为美术教育的切入点,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美感,不仅仅是学习民间工艺美术中所反映出的美术形式和工艺技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只有在理解这些民间艺术背景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崇敬,建立对民族文化深深的敬仰。从而生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和形成历史责任感,才是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措施。

2、要逐步开设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民俗表演等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和特长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场所,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培训和鉴赏活动。

3、弘扬中华民间艺术,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媒介就是大众媒体,目前是媒体的时代,媒体在今天比任何一个中介都具有威力巨大的作用。对于传承民间艺术,离开媒体就无法完成,大众的传承意识提高,是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

二、传统工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1、准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传统的不是保守的,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继承传统就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作品,不断从现实社会中吸取营养,使传统的表现形式增添时代的色彩,创作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作品,使传统工艺更具生命力。

2、开发适应时代需要的产品,必须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用在原基础泥料中加入有机植物或是采用电子控制系统低温烧结新工艺,克服传统惠山泥人的“肌肤”和“外衣”存在保存难、颜料容易剥落和褪色的弱点。提高产品的牢固度,改进彩绘颜料的材质,保证外衣常亮。方便游客携带,便于保存与收藏,提高惠山泥人的艺术档次。

3、充分提炼惠山泥人的文化元素与艺术元素,结合现代的社会特点,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全新形态的艺术产品。帮助那些只懂本门艺术而缺少商业概念的艺人们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适应市场客观环境的经营机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手工艺术品的商业化,让现代的市场接受古老的手工艺术的文化元素,从根本上拯救濒危的民间工艺。

三、提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丰富,需要文化来平衡精神生活,民族民间文化以一种特殊的关切,给人以心灵的滋润和慰藉,通过民族民间文化,能够认识自己从哪里来,对走向明天,走向未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是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民族民间文化源于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的独特展现。它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来强劲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动,发挥出独特的重要作用。民族民间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源流

(二)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提出“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是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因此,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是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要求。

民族民间文化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基础。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维护文化的战略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进程的加快,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企图引领世界文化的潮流,借以传播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是坚持文化民族性,维护文化的重要措施。

(五)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年轻一代以至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这一部分青少年,接受外来事物居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他们往往注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技术。而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老土”不愿去学和继承。据了解永川朱沱镇的民间舞《肉莲花》、《钱枪》等反映田间院坝丰收时劳动、休闲、欢乐的场面,展示边歌、边跳、边拍打这一劳动人民的民间舞蹈,面临失传,因为会唱会跳民间舞的人已老去,年轻人又不会,也不愿学。这就形成后继无人的情况。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彻实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的宝贵性,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传统的东西,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作出贡献。

四、着实抓好继承和弘扬民间文化艺术迫在眉睫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民间艺术、民间风俗丰富了人们生活,传递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一度时期追流行、追时尚之风盛行,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认为是保守落后的象征。比起名星来说,“下里巴人”的民间艺人,几乎没有多少知名度,甚至成了“土包子”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民间文艺传承人的积极性,从客观上不利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发展和繁荣。这种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已到了亟须“抢救”的地步。这些文化艺术是新时代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如果没有人坚持继承、保护,就不可避免地对民间文艺逐渐淡漠,一些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间文艺礼仪、节庆文化遗产就不断的消亡,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老艺人掌握的传统节目、剧目和表演技巧,得不到复排和传承。使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逐渐瓦解、消亡或灭绝。当今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民间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抓经济忽视了社会的民间艺术,他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保护,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就可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灰飞烟灭。到那时,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无法显现,如果人类精神植被一旦遭到破坏,那么我们的精神生活靠什么来滋养。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资源,是民族之魂,是发展选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我们应当全力爱护它、保护它、崇敬它、发扬它。只有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继承保护下来,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精髓,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将优秀文化传递给子孙后代的保证。

五、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途径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采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科学的扬弃,来创造和熔铸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文化是历史的要求。针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面临的严峻势,如何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课题,笔者就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保护浅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法制建设,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受到法律的保护

目前,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尚无一席之地,没有被列入法律调整的范畴。只是通过立法的程序规范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与保护,使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法律保护,做到有章可遁,有法可依,利用法律的形式,科学的研究制度《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和《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相关政策和保护法规,这才有利于民族民间民间文化的保护。有利于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利用和确立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措施。

(二)建立运转协调的工作制度,是搞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关键

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全社会的职责,在政府宏观调控的领导下,文化部门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给予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时间和空间,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鼓励、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建立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弘扬。

(三)经费是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保证

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对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对从事民间艺术的老人给予适当的生活支持资助,给予复排民族民间文化需要的经费。如果没有经费的支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就得不到保障。要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必须保证经费投入,财政部门应给予经费的保证,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另一方面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列入专款。同时加强专款支出管理,确保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促进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搞好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环节。

让有生命力的民族民间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采用展览、民间艺术表演、民间艺术旅游、大量的民族民间艺术出版等形式,让民族民间艺术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还要将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重要的一环。使之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民间艺术。

(五)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传承与保护必需的要求。

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走进校园,在学校举办民族民间艺术培训班,采用课堂讲授、函授、实施排练教育等多种形式,分级、分期、分批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有关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行教育培训,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开设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业,大力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专门的人才,特别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的复和型人才。对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保护传承工作专业队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总之,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早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农业副县长年底工作汇报 下一篇:广电总编辑履职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