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祯:《弟子规》以流行之道做传统训诫

时间:2022-04-02 11:28:02

刘一祯:《弟子规》以流行之道做传统训诫

近日,一向致力于推广孝道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公益歌手,来自空政文工团的青年歌唱家刘一祯再次推出公益力作《弟子规》。这次,刘一祯历时3年,联手流行音乐家浮克将《弟子规》全文分成八段,以国际流行乐的方式制作成八首歌曲集合成一张完整的专辑,同时以音乐的方式提炼出《弟子规》思想精髓再谱新作,并将这9首歌曲全部拍成MV推向大众。

一个民歌手,以一已之力,如此劳师动众,做了一件看似偏离通常的主旋律轨道的音乐工程,动机何在?刘一祯说,这不仅是一次音乐风格上的跨界尝试,更是由已及人,想要唤回自己极为珍视却濒临流失的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首先是要唤回传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弟子规》分为5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早已成为世人在教育后代成人行事的基础训诫准则。只是时过境迁,这些流传经年的美德大有流失严重之势,很多当代的青少年甚至根本不知它为何物。

包括刘一祯自己,在小的时候也不知道《弟子规》为何物,直到3年前跟环球唱片的一位老师讨论自己的唱片规划时,闲聊中说起当今的社会现象,提到了《弟子规》,刘一祯这才如获至宝,经过上网查阅,深感这是一个大好且必需的东西,便有了将它唱出来的想法。“最初是准备拿出来概括性地写一首歌,但写了半天发现根本没法概括,就决定将它全拿出来,干脆做成整本专辑,写成了8段,这个意义远大于一首歌。”专辑《弟子规》以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总叙”开始,然后依序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内容谱成曲,最后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弟子规的现代精神意义加以总结,请浮克作成一首新曲,作为全碟的尾声。

做这样的事情是需要狠下一番决心的,“因为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如果不坚持的话,也就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刘一祯花了3年时间,跟负责作曲的浮克沟通音乐的风格走向定位,并把9首歌全部拍成了MV,接下来,她还要全力投入到《弟子规》的推广活动中。

刘一祯说,工程如此浩大,原因是自己真的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事情。一向致力于推广中华传统“孝道”美德的刘一祯,从小在湖南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自小就懂得帮家里扫地洗碗分担家务,冬天时会主动为爷爷奶奶暖被窝,这些对她来说天经地义很平常的事情,对当今大多数85后出生的孩子们来说,却成了稀罕事。“我觉得现在弟子规是极其稀缺的,是值得推广而且是需要大力推广的。我希望我们后一辈、再后一辈,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不要丢失,否则就没有和谐可言。”

要以流行的方式推广传统

值得关注的是,本属于民族声乐范畴的刘一祯,在制作这张体现国学精神的《弟子规》时,却请来了流行音乐人浮克担任了全部歌曲的作曲和制作工作。为什么会是浮克?刘一祯说,其实这已经不是他们的首次合作了,之前刘一祯曾有一张湖南戏歌的专辑《美女拦江》,就是浮克帮她做的。那次合作给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刘一祯说,虽然专业学的是民族唱法,但自己本身就对通俗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兴趣,近年来也多次尝试以通俗的方法唱民歌,甚至直接翻唱通俗歌曲,而浮克本身就十分偏好在流行乐与民族民间音乐间寻找共融和升华的空间。这次有了《弟子规》的构想后,刘一祯就与浮克沟通关于专辑的风格走向和定位,“一定要国际化,因为这种国学的东西一定要让人人都觉得好,要给人雅俗共赏的感觉。”

《弟子规》专辑走融合路线,但基本上是以国际化的音乐形式为主,“而且唱腔也是用恩雅那种国际化的唱腔,比较柔和,民族感觉的东西都尽量剔除,因为很多东西它本来就是民族瑰宝,如果你再用民族的唱法去唱,就会让人感觉跟不上时代潮流,就落伍了。”刘一祯的考虑是,如果你仍然保持原汁原味的话,它就只是一个古董式的经典范本,只是那些少数有兴趣的人会找来听听,但如果是用现在的方法来唱,也许会让更多习惯于现代唱腔的人愿意听,然后再从中了解传统文化,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推广和普及的作用。

“我觉得民歌一定要时尚化,这样很多不喜欢民歌的人也会拿过来欣赏。我们还想把中国音乐尽量传到全世界,所以就尽量做得比较国际化。我还把弟子规的训诫全部找人翻译成了英文,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了解中华的传统美德。”

上一篇:新碟 第12期 下一篇:陈志朋:告别小帅虎,赚钱做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