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综合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4-02 03:39:01

35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综合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综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35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给予患儿纠正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清除病灶及保护心、脑、肺、肾等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等治疗措施,最后观察疗效。结果患儿总的有效率为97.13%,总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4.29%,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蠕动开始时间以及自行排气时间。结论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采用综合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综合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体质虚弱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喂养非常困难。特别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抢救中,首先要综合考虑患儿的肠胃的新陈代谢功能,才能确保患儿营养是否供应充足。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综合症,需要采取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措施[1]。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对35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采用综合临床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婴儿20例,女婴儿15例,他们的平均胎龄是在30周左右,质量在1500g左右。原发疾病:重度窒息8例,早产儿伴生活能力低下5例,大肠杆菌性肠炎4例,感染性休克2例,败血症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胃肠功能障碍的判断标准,患儿的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粪质较稀、舌淡苔少、指纹色红、气急及面色苍白、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血性物或咖啡样液体或便血等症状。

1.2方法①首先,必须科学控制患儿的原发病,纠正患儿各系统功能以及器官功能的障碍,实现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功能。②为了更好地控制患儿的感染和清除病灶,我们可以给予适量的抗生素治疗。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予患儿液体疗法,以及保持合适的供热措施。③为了使患儿胃肠得以有效减压,在必要的前提下,给予患儿适当的静脉营养进行治疗。④如果患儿出现出血的现象,必须给予患儿进行止血。即用1.5%碳酸氢钠洗胃后注入凝血酶250U/4h,当患儿的出血量已经超过三十毫升,需要重新输注新鲜全血10ml/kg以及每次给予静滴西咪替丁8mg/kg,治疗时间为一周。⑤为了提高患儿的胃肠微循环以及胃肠运动的能力。我们每次可以给予患儿输注酚妥拉明0.3mg、多巴胺3-5μg/(kg・min),接着采取微量泵连续静滴的方法,直至肠鸣音恢复,才能停止治疗。⑥将患儿都放在保暖箱中,并且每天都根据他们的体质量变化,衡量其所需要补充的营养能量,当肠胃的喂养不足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周静脉营养的补充工作。可以采取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方法,每天向他们灌输微量的奶液和营养物质。每两个半小时一次就从胃管的注入0.8ml/kg的奶量,通过分析婴儿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减,当婴儿可以适应15mk/mg的奶量后,就将之前的两个半小时改为三个半小时一次。等到患儿嘴巴具备了吮吸能力,就可以停止鼻饲。进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非常符合患儿的生理特征,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肠胃吸收能力,维持他们的正常生长,减少静脉营养和住院的时间,安全有效。⑦每天都安排出值班的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腹部进行轻轻地按摩,从而提高患儿腹壁和肠道平滑肌张力,提升肠蠕动的速率,促进患儿的肠胃吸收[2]。

1.3观察疗效[3]①显效:治疗三天后,患儿的大便次数减少,粪质好转,腹胀腹痛、呕吐发热不良症状全部消失,肠鸣音恢复。②有效:治疗三天后,患儿上述不良症状均有所改善,并且患儿的大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减少。腹胀腹痛、呕吐发热不良症状基本上消失,肠鸣音基本恢复。③无效:治疗三天后,上述不良症状均没有改变,患儿的腹胀腹泻体征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2结果

2.1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35例患儿,显著疗效有30例、百分率为85.71%,明显有效4例、百分率为11.42%,无效1例、百分率为2.87%,总的有效率为97.13%。

2.2患儿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的患儿胃肠道反应良好,34例患儿出现腹胀腹痛的1例、恶心呕吐的有3例、肠鸣音异常有1例。总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4.29%。

2.3患儿各方面恢复需要的时间经过综合临床治疗,患儿需要的住院时间为(12.26士5.14)d、肠功能恢复时间(9.16士3.09)d、胃肠蠕动开始时间(5.5士2.4)h、自行排气时间为(10.2士3.8)h。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分泌的胃酸及各种酶不足,不能快速杀灭吞入的微生物及毒素等有害物质,导致患儿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比较大,他们的早期临床表现为黑便、呕吐咖啡色样物等。中重度缺氧窒息、严重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因素都是引起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发胃肠功能障碍的关键性因素[4]。因此,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采取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及时去除病因和诱因。同时,给予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控制原发病,纠正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实现心脑血管以及肝胆肾等器官功能的保护,并且维持患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通过综合治疗,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3%,总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4.29%,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蠕动开始时间以及自行排气时间。当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微生态制剂,实现胃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为了改善胃肠黏膜血液循环以及胃肠功能,可以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山莨菪碱等药物。另外,也可以促进胃肠黏膜上皮细胞代谢,并给予患儿补充合理的营养物质,比如补充氨基酸、脂肪乳以及维生素等。加强补充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护肠黏膜正常结构与屏障功能,还可促进肠胃的蠕动,从而降低胃酸的刺激性,使肠胃的功能更加成熟和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各种疾病的发生率。根据穴位的症状再配合注射药物,可以科学调整患儿的肠胃功能,缓解患儿的疼痛。也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副作用、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等。同时,还可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清除病灶及保护心、脑、肺、肾等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等,缩短患儿病情恢复的所需时间。总而言之,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采用综合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患儿家属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祝益民.小儿胃肠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11(11):17-19.

[2]詹莉.小儿胃肠功能障碍16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6(22):3174-3175.

[3]郝丽红.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研究[J].医学综述,2012,15(11):78-80.

[4]赵振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因及预后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志,2011,09(04):333-334.

上一篇:巨趾症一例 下一篇: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