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成

时间:2022-04-02 03:08:07

浅析日本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成

引言:日本动画电影是在漫画兴起后逐渐走上荧幕的一种艺术传播形式,与漫画和电视动画一起组成了日本动漫市场,并在当今全球动漫领域稳占席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动画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固有的艺术构成体系及传播营销方式,本文就简要分析了日本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成,初窥并探寻日本动画电影的门径。

一、日本动画电影的客体世界

客体世界,指的是艺术活动、艺术创作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社会生活和客观自然,在艺术创作中,客体世界应具有审美价值。日本动画电影的题材在早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反战题材,漫画家以自己的视角反映了战争的多面性以及战后的日本社会和民众生活,有一些作品立意和表现都较直白,有一部分则较隐晦,代表作品是吉卜力的《萤火虫之墓》等,在二十世纪末,人与自然、地球的关系成为了最多的创作主题,这与当时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的大幅度汲取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有关,当然也和全球的自然环境变化有关联。而另一面,日本人信仰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以上这两点结合后创作出的作品,就是代表了这一时期日本动画电影特色的“灾变”和“机战”题材,代表作品为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大友克洋的《阿基拉》等等,其特点是将灾难“群体化”或者“全球化”,以上帝视角向整个人类发起试炼,世界观非常宏大,并且剧情依靠激烈的战斗场面高潮迭起。除此之外,一些灾变题材的动画电影以自然环境的骤变和人与动物的关系为题材,虽然没有过多的动作元素,但所表现出的反思情绪很强烈。在这一时期,日本动画电影已经逐渐挣脱了本土化的受众群,融入了诸多的国际元素。

二十一世纪初期至今,日本动画电影开启了多元化题材的门扉,世界观各异,题材十分广泛,这一时期兴盛起来的题材是“内心”和“日常”这两类,所谓“内心”类,是指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开始关注人的内心和情感,人文气息很浓厚,初期代表作主要有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安浓高志导演的《幸福的祈祷》,新海诚导演的《星之声》《秒速五厘米》,以及大森贵弘执导,根据漫画家绿川幸漫画作品改编的剧场版《夏目友人帐》等等,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剧情细腻真挚,抛开了日本漫画中的热血冲动的元素和一些官话,直击人的内心深处,并带有少许的励志色彩;除此之外,获得2013年奥斯卡提名的《魔法少女小圆》则是内心类题材的另一位面的代表作,特点是通过架构虚拟的次元和现实社会所不存在的情节,去反映时时刻刻发生在人身边的某些情感,简言之,题材和世界观的表象性已经成了成了日本动画电影越来越具有代表性的趋势。“日常”类,这一类在东方国家比较受到欢迎,与文化风俗关系很大,主要是将现今青年人和日本家庭的一些生活日常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并没有很明显的起承转合,但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电影,分类已经十分细化,受众群也比较明确。

二、日本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成要素

顾名思义,电影的要素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人、物、景、声、光、色”这六点,动画电影虽然并不需要由现实中真正的场景、灯光布局和真人去上演,但其制作与出炉的过程也同样由这六部分构成。除去由漫画改编的动画电影之外,更多的日本动画电影都是独立的创作,动画电影的制作组有专属的脚本团队,基本上都不是一人创作,这也说明了日本动画电影和其他国际电影的制作接轨并实现了商业化的转化步调。此外,日本动画电影还善用“虚拟次元”来布景,除去画风的不同,还有很多更大胆的尝试,比如影片通篇都是蜡笔画或油画的风格,在表现诡异气氛时将画面大幅度扭曲等等,在近几年的日本动画中十分注重视觉的冲击,例如《魔法少女小圆》,在表现魔女吞噬生命时,并没有血腥的场景,而是将黑通话中的各种道具和建筑实体化地表现在画面上,然后把画面的背景旋转起来,营造出诡异十足的气氛,而有些动画电影则是通过把日常生活中玩的电玩游戏元素套入影片情节,用比较娱乐化的方式来表现某种剧情桥段,这一点很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最后是“声”,“声”指代的是动画电影的配乐和配音这两者。日本动画电影能够入住奥斯卡席位的一大“功臣”可谓就是它的配乐,由于动画电影本身题材就十分多元化,影片的作曲家也很清楚电影配乐的理念是“声音为画面服务”,在此基础上,日本动画电影的配乐更加纯熟,配乐的曲风突出、旋律起伏跌宕、异域风格明显,这三点是它在国际动画电影领域站稳脚跟的关键,比如《魔法少女小圆》的影片作曲浦由记女士擅长将哥特式的唱诗元素融入音乐中,《攻壳机动队》的作曲川井宪次先生的配乐优雅浪漫又不失磅礴激昂,而泽野弘之先生的曲风则是章节感十足,“日本动画电影和配乐相结合起来就像一部宏大的歌剧”,动画导演真下耕一曾经在采访中这样说道,可见配乐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三、日本动画电影的艺术市场

日本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早期定位在日本的青少年儿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细化为不同的年龄档,例如《蜡笔小新》的电影版定位在亲子档,而《魔法少女小圆》等少女题材的动画电影主要针对人群是感情细腻的都市青年男女,进军奥斯卡的动画影片则是参照国际长篇动画的标准去制作和宣传,已然做到分工细化,针对性很强,同时一系列动画周边商品也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这也是日本动画电影商业化日趋成熟的体现。

上一篇:波提切利笔下女性形象的优雅美与忧郁美 下一篇:重读班昭之《女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