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码头超深基槽(底标高-54.0m)施工工艺研究

时间:2022-04-02 01:00:38

关于码头超深基槽(底标高-54.0m)施工工艺研究

摘要:以福州港松下港区0#、3#泊位工程为例,介绍了超深基槽挖泥施工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超深基槽,施工工艺

1、工程概况

福州港松下港区3#泊位位于长乐市松下镇牛头湾,本工程的建设规模为1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泊位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结构型式为直立式码头。码头总长度335.61米,结构型式为重力式沉箱结构。基槽挖泥底标高-45.0m~-54.0m,挖泥总工程量315.26万m³。基槽设计最低底标高为-54.0m,当地最高潮位为+7.0m左右,实际挖泥船作业挖深最深超过60m(含潮水)。据相关资料查证,基槽开挖深度为目前国内最深基槽。

本工程合同造价:人民币329425029.00元(叁亿贰仟玖佰肆拾贰万伍仟零贰拾玖元整),施工总工期590日历天,2009年6月18日开工。

本工程挖泥量大,挖泥施工作业深度深,为目前国内挖泥深度之最,且目前国内尚未有50m以上挖泥深度的施工工艺技术可以借鉴,如何利用现有国内的挖泥船机设备及合理的施工工艺,使得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达到满足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

2、工程环境

2.1 自然条件

本工程地处外海开敞式海域,受风浪影响较大,并且连接西络岛的防波堤至今未完成合拢,3#泊位施工海域未能受到有限保护,作业条件极差。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且东北季风的持续时间约为8-9个月;夏季易受热带气旋影响,多年平均热带气旋影响次数为5.4次/年。每年7~9月份为热带气旋多发期,此期间的热带气旋次数约占全年总数的88%。热带气旋风力一般为6~8级,阵风可达9~12级。

2.2 施工条件

根据合同要求,3#泊位水工结构工程工期为590个日历天,包括台风影响等自然条件因素。本工程将跨越两个台风季节和东北季风季节,自然条件影响极大,不确定因素多,工期紧张。由于工程施工现场位于开敞式水域,防波堤工程也正在建设中,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水上挖泥施工受风、浪、流影响较大,需要在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3、工程地质

本工程工程地质较为复杂,主要岩土分布为7个大层,13个亚层:

① 灰~灰黄色粉细砂,饱和,松散,部分稍密。该层顶板标高为-6.19(P34)~-17.36(P53)m,厚度为10.2(P49)~3.8(P54)m。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3~10击。

①a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饱和,流塑~软塑。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3击。

② 灰~灰黄色粉质粘土,局部呈灰绿色,饱和,可塑,局部可塑偏硬。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6~10击。

②a 灰色含砾粉细砂,饱和,稍密~中密,砂质不纯,颗粒不均匀,主要由粉细砂组成,含中粗砂及砾砂。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2~28击。

②b 灰~灰绿色粘土,饱和,可塑偏软~可塑。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4~7击。

②C 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细砂,局部呈灰绿色,饱和,软塑~可塑。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3~6击。

③a 灰黄~灰色粉质粘土,饱和,可塑偏硬~硬塑。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1~25击。

③b 灰色中粗砂,饱和,中密~密实。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5~32击。

④杂色残积砂质粘性土,以灰黄~灰白色为主,饱和,硬塑。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4~28击。

⑤杂色全风化层,以褐黄色、灰黄色、灰白色为主,湿,密实。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30~50击。

⑥a杂色砂土状强风化岩,以褐黄色、灰黄色、灰白色为主,湿,密实。大部分区域未揭穿。实测标贯击数一般大于50击或远远大于50击。

⑦杂色中等风化岩,以灰黄、青灰色为主,坚硬。厚度未揭穿。

根据设计地质资料持力层的选择分析,④杂色残积砂质粘性土、⑤杂色全风化层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在埋深适中,厚度较大区域可作为拟建泊位的持力层。

基槽挖泥标准断面图

4. 挖泥船舶机械组织

本工程基槽挖泥施工于2009年6月18日开始施工,先后进场4组挖泥船,分别为8m³国产抓斗式挖泥船、6m³日本进口SKK抓斗式挖泥船、13m³日本进口SKK抓斗式挖泥船及我公司自有的16m³抓斗式挖泥船(挖泥机组及抓斗为日本进口)。

5. 测量控制

本工程采用实时动态GPS定位法控制挖泥船位,并在码头前沿2#泊位后方现有陆域场地上设立横向标杆来协助定位。挖泥过程的底标高以水砣测深法控制,挖泥区的竣工标高则采用测深仪测深法控制。施工前在岸边不同位置设立多支水尺,以便施工中确定施工水位。

6.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6.1施工工艺

挖泥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工程地质情况,基槽原泥面至-30.0m左右土层施工难度较小,在考虑降低施工成本的前提下,调遣6m³和8m³抓斗式挖泥船施工船组对整个设计基槽面内进行开挖。小型挖泥船具有下斗开挖速度快、油耗小、占用施工作业面小等优点,且整个基槽全面开挖,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基槽挖泥施工工期。

6m³抓斗船(后)与8m³抓斗船(前)组合施工

基槽底标高-30.0m以下土质主要以粘土、中粗砂及残积质粘土为主,土质较为坚硬,且水深较深,小型挖泥船无法继续进行深挖,需及时调遣大型挖泥船进场。根据对船舶施工能力的调查,目前福建省附近海域的国产挖泥船抓斗斗重、斗的材质及抓斗钢丝绳长度均无法满足超深基槽挖泥强度的要求,因此调遣在浙江省海域的13m³日本进口SKK抓斗式挖泥船进场施工,以满足施工要求。

13m³日本进口SKK抓斗式挖泥船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13m³及公司自有的16 m³挖泥船较小型挖泥船下斗及回转速度较慢,但其斗重大、钢丝绳长,挖泥深度较深,土层穿透能力较强,在开挖③a 灰黄~灰色粉质粘土及③b 灰色中粗砂时,施工能力可达到每天10000~12000 m³。

为了保证基床抛石等后续分项工程按时开工及整个工程的流水施工,在基槽底标高开挖至-30.0m左右时,将整个泊位基槽挖泥长度分为两段进行施工,K0+000~K0+180为I施工段,K0+180~K0+370为II施工段。由于③a 灰黄~灰色粉质粘土和③b 灰色中粗砂两种土层在整个泊位的分布及厚度均不稳定,在基槽开挖底标高至-46.0m时基本挖除,此时基槽底土质主要以④杂色残积砂质粘性土。根据设计勘察资料,此种土质可作为持力层,但仍为达到设计基槽底标高要求,因此需继续开挖。由于杂色残积砂质粘性土土质较为坚硬,且深度较深,施工能力每天仅为3000~5000 m³,未经海水长时间浸泡很难开挖。因此在I段基槽开挖至杂色残积砂质粘性土后,暂停施工,并转向II段基槽施工,3~5天后再进行I段基槽施工。

最后当基槽底标高挖至-48.0m~-49.0m时,基本无法继续挖深。经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取土样及水深测量后,确定该土质满足设计要求并一致同意基槽验收。

基槽验收现场取土样

7. 施工质量控制

7.1挖泥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土层厚度及土质情况合理控制每层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2m,施工过程中通过水坨打水控制每层开挖深度,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超挖。

7.2开挖的边坡不应陡于设计边坡,每边平均超宽应不大于2.5m。

7.3作好施工记录,浚前原泥面测量,施工过程中每周至少一次的过程测量均应提交项目部工程师检查,以便控制开挖边坡及范围。

7.4基槽开挖到设计要求的标高或土质时,由现场工程师提出验收请求,在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现场及水深扫测验收合格后,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提交验收水深图及基槽验收断面图。

7.5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断面尺寸不应小于设计规定。

7.6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对土质进行核对,槽底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

7.7基槽挖泥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基床抛石,防止回淤。若回淤的沉积物厚度超过0.3m应予以清除。

8.结语

超深基槽挖泥施工利用现有国内的挖泥船机设备,采用大、小型挖泥船根据不同土质进行合理施工安排,通过在福州港松下港区3#泊位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施工工艺能够使得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满足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为以后深基槽的开挖施工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外海大型沉箱无掩护安装技术与控制 下一篇:铁路上跨桥整体顶升改造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