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时间:2022-04-02 10:25:31

无意间看到蜜糖和砒霜的比喻,他人的一罐蜂蜜,转到自己手里也许就是一壶鸩酒。意思是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识人亦然。我们习惯于给周遭的人贴上形形的标签,却不知标签上的形容词有轻有重,聪明识体的另一面是逢迎油滑,谨慎细致的另一面是唯唯诺诺。即使这样,我们仍以一种决绝而势利的姿态,同那些被自己贴上消极标签的人分道扬镳,在那些被自己贴上积极标签的人身后亦步亦趋。

“垃圾人”,又称消耗别人的人,他们总是将生活上的不快倾倒给同处的友人,他们在倾诉时内心毫无保留,我们乍听会心生同情,但我们施予不了他们任何帮助,又忧虑沾染他们的不快情绪,在抱怨中耗尽热情,所以最好的出路便是对他们敬而远之。

我们是旁观者,无法真切地参与他们的人生,自然无法同他们的悲伤产生共鸣。生活里的悲伤是最难排解的,轻则似挥之不散的雾,重则如磐石如巨浪,他们没有诗人的天赋能够婉转感性地倾诉,他们没有心理学家的睿智能够自然祥和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他们无法告诉我们,独处时的孤独,他们只留下诸如“无聊”“遗憾”等口头词汇的抱怨。我们自然听不见他们内心深处的呐喊,只是凭着他们嘴里单薄的言辞和自己主观的揣测,将他们视作可怕的砒霜。

让我们沉下心来思考,他们倾诉的难道仅仅只有不悦吗?回忆往事,他们的言语中是不是也蕴含着关乎生活的别样思考呢?没有人的人生能够长久光鲜亮丽,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总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他们一些人选择滞留其间,暂时和挫折妥协,无疑亦是一种保全自我的手段。这样的妥协是纯粹而又善意的,使他们从容不惊,不再囿于无谓的烦恼,转而寻得心灵的宁静。正如我们可以对轮椅上被命运推搡的史铁生报以同情,也能够赞扬他沉浸书写的一瓣文心。头顶灰暗的云翳已成定势,与其堕入万丈深渊而粉身碎骨血淌遍地,不如放下自己的身段,暂且不去仰望头顶。

而对于另一些纯粹消耗生命、向人生妥协之辈,我们应施以尊重和善意。每个活着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物钟,我们不必对沉睡的人贬斥揶揄。人生于世,手无寸铁,单打独斗不足以安身,人类社会美于参差多态。当我们给他人贴上“砒霜”、“垃圾”的标签时,扪心自问,是为了顾全自己的脸面与自尊心,还是真正从心底里排斥他人?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损害,是不是真正恶劣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老庄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唯有自己开明澄澈,才能包容他人。我们的心广袤似海,自有剔除浑浊保持澄明的能力,亦有感化、帮助他人的能力,然而我们还未迈开与人共处的步伐,便先将自己有温度的手揣在了口袋里。我们在与人同处时不能做到全然有利于别人,亦不能做出全然有利于自己的决定,不如沉下心来,尝试倾听与体谅。须知,了解和接受,尊重和善意,才是为人的本真。

与人交往,要辨别,不偏颇,要倾听自己的内心,更要尊重他人的想法。

评点:范玲玲

披文入情,从作者对待别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悲悯之心,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尽责,也是给予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力量。“消耗”一词在这里多了一种别样的意味,让我们正视这个世界,并且理解和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共情,也是共鸣,或者叫“宇宙的人情”吧。我们从中不难悟出,为文不仅需有技巧和逻辑,更需有一颗善感和驿动的心,需要以清风之怀洗涤人心,洗礼身心。

上一篇:九年级下册期末检测题 下一篇:细兮微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