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爸爸,一不小心带出相声神童

时间:2022-04-02 07:16:48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晚上好!今天我和老爸上台给大家说段相声,主要是为了逗大家乐一乐。各位参加两会几天下来都挺累了,乐一乐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可是有一点我得说在前头,凭我这几下子,逗大家乐一乐肯定没问题,但我爸就差了点,他嘴巴没我好使,脑袋也没我灵光。哪位要是乐不起来,那不关我的事儿,您拿我老爸问罪!”

这是2008年3月9日晚慰问“两会”代表演出现场的一幕。小演员郑羽翔一上台就顺溜地来了段开场垫话。看到7岁小孩居然口若悬河,一招一式全是“范儿”,台下代表个个忍俊不禁,一时笑声不断。这爷儿俩是一对绝无仅有的相声搭档,2007年9月以来,因为在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舌战相声前辈常宝华,在CCTV《新视听》与侯耀华搭档演节目,并应邀到浙江、重庆、河北等电视台做嘉宾,他们迅速从京城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

全职奶爸,一不小心带出个神童

“话说公元2001年3月16日,天边飘过一朵祥云,一个活泼可爱的相声小子就在北京潘家园一户居民家中诞生了。不多不少,小子生下来时体重刚好5斤。为什么会是这个数呢?原来,他是怕自己长得太重了,会给妈妈生他时添麻烦;太轻了吧,又怕达不到健康新生儿标准体重,让妈妈担惊受怕。就这么着,临出生前,他把自个儿体重控制得恰到好处……”

以上是相声小于郑羽翔有一次为给妈妈解闷儿自编自演的一段单口相声。去掉演义成分,基本上也就是郑羽翔出生的真实描述。郑家住在北京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西里社区。爸爸郑月明平时爱看古文,熟读《千字文》里那句“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意为万物须顺其自然,该成什么料儿就成什么料儿。他和妻子郑艳君都愿儿子自由自在地长大成人,一商量,就给儿子取名“羽翔”――有羽毛就自由飞翔!

小羽翔一生下来就不让人省心:睡觉老得抱着,一放就醒,一醒就哭。为哄儿子入睡,郑月明就试着讲故事。没想到小羽翔很快对故事上了瘾,没人给他讲,他就可着劲儿哭;几个月大的小家伙还知道“假哭”――一边哭一边偷偷看大人的反应。郑月明不得不隔三岔五或买或借一些带画的小书,念给儿子听。

小家伙听故事的瘾越来越大,而且,在爸爸念故事时他不光听,还要发表意见。才八九个月,他就会说简单的话,爸爸哪儿念错了,他马上大声“嗯”一声,表示抗议――每个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记住了,爸爸再念时,他不光听,还带“监督”。

这小家伙看来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郑月明于是试着教他认字、识拼音,爷儿俩就像玩游戏那样,一个随意教,一个玩着学。

长到1岁半时,小羽翔最喜欢的游戏是跟爸爸一起看书。他经常一起床就去拿书,并下命令:“爸爸,咱俩看书吧。”看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而且一开口问题一个套一个,一口气能提十来二十个问号。小羽翔不光爱书,所有带字的东西他都喜欢读。每次到超市,他都坐在小推车里让爸爸推着,指着架上的商品挨个问:“这个上面写的什么字?还有,那个上面呢?”郑月明就一样一样地边走边给他读。一趟超市逛下来,父子俩常常要花一个多小时,不只为购物,时间大多是花在了认字上。这下郑月明受不了了,他跟妻子抱怨:“这陪读爸爸可太难当啦!”

郑艳君笑说:“既然羽翔爱看书,就顺着他来呗。你有的是时间。”

是呀,自从妻子怀孩子起,郑月明就因为所在的建材厂开工不足,常常没班可上。而在亦庄商标厂上班的妻子则与他相反,常常上完白班上夜班,有时周末还要加班,忙得根本顾不上带孩子。刚离厂时,郑月明本想再找个工作,但夫妻俩一合计,找个工作一月也就挣七八百块,还不够儿子上托儿所花费的,还不如郑月明在家专职带孩子。这样,郑月明就成了全职奶爸。一个大男人,最初心里难免失落,但看看可爱的儿子在他培养下一天天进步,他就把教育儿子当成了事业,渐渐忘记了无业的不快。

2岁多时,小羽翔识字已经接近2000个。简易的看图识字图画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郑月明就在离家不远的首都图书馆给他办了张儿童借阅卡,《哪吒传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很快就被他读了个遍。

小羽翔看书如痴如醉,经常是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回到家里还接着看。郑月明怕这样对儿子眼睛不好,就把书从他手里夺走藏起来,没想到小家伙有自己的招儿。有一次,该睡觉的时候,小羽翔想看书,他就躲进厕所里看,在门外贴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字条:“郑羽翔正在方便,10分钟内闲人免进。”可过了半个小时,爸妈也没见他出来。郑月明气不过,动手打了儿子几巴掌。

4岁多时,小羽翔把小学一到三年级的书全都读熟了。而且,所有看过的故事,他都能绘声绘色地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成了小区有名的“小神童”。郑月明心里乐滋滋的,觉得带孩子带得挺有成就感。

相声父子,天天逗得主妇笑

2005年8月,4岁的小羽翔又迷上了文艺表演。

那时,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的首都图书馆每月都会抽一个周末举办一次“童心舞台”演艺活动,参加者大多是少年儿童。刚办第一届时,就被天天去看书的郑家爷儿俩撞上了。

“郑羽翔,你也登台给大家表演个节目,怎么样?”爸爸问儿子。

“没问题!”小羽翔回答得很干脆,他转着眼珠想了会儿,说出自己的主意:“爸爸,我给表演个京剧清唱,怎样?”

郑月明马上跟主持活动的老师打招呼,老师高兴地答应了。小羽翔一路小跑上了舞台,一曲现代京剧名段《智斗》,他一人扮仨角儿,一气呵成,赢来满场喝彩。大家都叫着让这个机灵的娃娃“再来一个!”

“爸爸,我还再来不来一个呀?”小家伙不知道该怎么办,问台下的爸爸。他这充满童趣的一问,又赢来台下一片笑声。

其实小羽翔演出成功来得一点也不突然。原来,爸爸郑月明自小爱好就很广泛,唱京剧、说相声、讲快书,样样都玩得转。耳濡目染,小羽翔对曲艺也格外有兴趣:3岁起,喜欢唱京剧;4岁时,小羽翔第一次听爸爸说相声,听得他“咯咯”直乐,笑出了眼泪。郑月明改编了一段侯宝林、郭启儒的相声《醉酒》,教给他说。两人一“逗”一“捧”,说得妈妈在一边笑弯了腰。

次月,小羽翔在“童心舞台”少儿才艺表演时又清唱了一回京剧。在这次演出中,主持人表示希望下次家长也参加。没想到,郑月明把它听成了“家长必须参加”,回家后,马上着急地准备爷儿俩可以一起演出的节目。

看着爷儿俩一连几天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郑艳君在一旁提醒说:“我看你们就别临时抱佛脚准备新段子了,你们练过的那段相声挺好,就演《醉酒》吧!”

爷儿俩听了她的话,把《醉酒》练

得滚瓜烂熟。可上台的前一晚,郑月明心里还是有点忐忑,小声对妻子说:“明天可是当着几十上百号人的面到台上表演呢,出了洋相咋办?”

郑艳君当即鼓励丈夫:“为了咱儿子,你就豁出去一回吧!”

“是呀爸爸,你不是老爱说‘是骡子是马要拉出去遛遛’嘛。”小羽翔叉着腰,上上下下打量着爸爸,似乎要看清他是骡子还是马,又胸有成竹地说,“反正我是不怯场,只要你能拿出当年追我老妈的劲头来,老爸准行!”

第二天,爷儿俩往台上一站,观众“轰”的一下全笑了。瞧这对相声搭档,父亲身高1.75米以上,儿子却是小不点,一高一矮,反差巨大。观众一笑,郑月明紧张得直想上厕所,但见小羽翔甩着袖子,几句京腔京韵的台词颇有相声大师的“范儿”。在儿子带动下,郑月明也随之进入了状态,像平时排练那样捧哏,俨然成了儿子的“大绿叶”。一段六分钟的相声把台下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演出结束,爷儿俩拿了个一等奖。

爷儿俩爱在小区里溜达,邻居都认识这对父子相声搭档,常常请他们当场来一段。爷儿俩有求必应,停脚就演,有时还临场发挥,加些小区趣事,听得邻居拍红了巴掌。小区里因为有这对相声父子而笑声不断。

这爷儿俩对相声也太痴迷了。

2006年11月12日是个周末,郑艳君到单位加班,小羽翔和爸爸起床后照例又来到首都图书馆排练相声段子。因为下午要参加“童心舞台”的演出活动,他们排练得可上心了。中午,郑月明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问他“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想了想,回答:“是周末呀,我们演出的日子。”听丈夫这么说,郑艳君又让小羽翔接电话,问他:“宝贝,知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小羽翔有口无心地说了声“是晴天的日子呀”,就把电话挂了。

爷儿俩直到晚上7点才往家赶。一进门,郑月明发现妻子脸色不对:以前她见儿子从外面回来总要抱起来亲两口;今天见他们回来,一句话也不说。郑月明很纳闷, 问到底出了什么事。郑艳君闭口不答。

直到看见饭桌上放着一盒生日蛋糕,郑月明才突然醒过神来。他悄悄把儿子叫到面前,垂头丧气地说:“儿子啊,今天是咱家领导的生日,中午那会儿她还专门从单位打电话提醒过咱俩,咱俩居然都没想起来。你说现在该咋办?”

小羽翔一拍脑袋,冲爸爸做了个鬼脸,信心十足地说:“老爸,看我的。”

他走进厨房,贴在正在炒菜的妈妈身后,有招有式地即兴创作了一段单口相声:

“话说公元1969年11月12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一位名叫郑艳君的伟大女子诞生在北京南城。但见这位郑家千金:鼻直口方,唇红齿白;个头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柳叶眉,鸭蛋脸,樱桃小口一点点……”见妈妈没有反应,小羽翔跑到妈妈面前,对着妈妈继续表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伟大女子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勤劳勇敢、纯朴善良。”

“没错,”郑月明也捧起了眼,“而且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这下,郑艳君再也绷不住,“扑哧”一声乐了:“行啦行啦,你俩就别贫嘴了。快摆桌子,吃饭!”

小郭德纲,红遍全国成名角

在家里,聪明伶俐的小羽翔成了家庭重心。在和爸爸搭档演出的相声舞台上,他更是当仁不让的“男一号”。每次上台演出,他都在开场“垫话”中把老爸挤兑得惨兮兮的,以突出自己的“光辉形象”。有时演到得意处,小羽翔还爱自作主张,临场发挥即兴改词,常常闹得爸爸跟着提心吊胆,有时甚至跟不上趟。

有一次,小羽翔上台一高兴,又把练好的词改了个一塌糊涂,郑月明一下子没跟上他的思维,就把小羽翔的话慢慢重复一遍,边说边想词儿,终于接上了,但还是落下了痕迹。下了台,小羽翔冲爸爸眨眨眼,不留情面地说:“爸爸,你今天忘词儿!”

随着演出越来越多,这对父子搭档在京城曲艺界渐渐崭露头角。2007年夏,爷儿俩在“天桥杯”京津冀青少年曲艺邀请赛北京赛区夺得了金奖。他们表演的《畅想奥运》被CCTV采访,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2007年9月,爷儿俩应邀到北京电视台和相声前辈常宝华一起做节目。常爷爷的考题幽默智慧。小羽翔的回答则风趣中透着机灵。一问一答,一说一笑,全是段子。最后,常老叹道:“大伙儿瞧瞧,他把我当成捧哏的了!后生可畏,小家伙好好练,将来一定有出息。”

小羽翔拿郭德纲“砸挂”的事也一时传为佳话(“砸挂”是相声界的行话,说的是相声演员之间彼此戏谑,也是训练演员随机应变的一种方式)。郭德纲是“砸挂”高手,没想到却被6岁的小羽翔“砸”了一“挂”。

那是2007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春节晚会上,郭德是主持人,他刚客客气气地把爷儿俩请上台,小羽翔就当着大伙儿来了这么几句:“狗年大喜天桥出个郭德纲,猪年大吉朝阳有个郑羽翔。别看郭老师这么厉害,他不敢来朝阳。”

郑月明接口道:“为什么呢?”

“因为朝阳有我罩着呢!”小羽翔冲自个跷起了大拇指。

坐在台边的郭德纲,看着小羽翔的即兴演出一个劲儿地乐。台下观众更是满堂喝彩。打那以后,小区的大爷大妈都开始管小羽翔叫“小郭德纲”。

3月16日,小羽翔就要过7岁生日了。从3月6日起,小家伙就提醒说:“老爸老妈,再过10天是什么日子呢?”

夫妇俩看着宝贝儿子,一齐笑道:“咱家现在开始生日倒计时!”

上一篇:真爱天堂,有枚18元的婚戒 下一篇:接受“委托炒股”,女白领3个月亏损100万成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