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题学视角浅谈人鱼故事

时间:2022-04-01 11:28:48

从主题学视角浅谈人鱼故事

摘 要:人鱼故事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而这一题材的故事也有着类似的故事脉络和相同的母题――追寻他物、舍弃与牺牲、理想破灭。论文将从主题学的视角,以富凯的《少女温婷娜》、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和小川未明的《红蜡烛与美人鱼》为例,分析这一系列人鱼故事相同的主题、意义及发展。

关键词:人鱼故事;主题学;温婷娜;小人鱼

在中外故事的海洋中,总是不乏人鱼的形象,无论是西方有着动人歌喉,妖艳的塞壬,还是东方楚楚动人,对月流珠的鲛人,亦或是至今广为流传的美人鱼的故事……这些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不相同,这些故事或悲或喜,但它们有着共同的题材,共同的母题和重叠的主题。

以富凯(Fouquet)的《少女温婷娜》(Undine)、安徒生(Andersen)的《海的女儿》(The Little Mermaid)、小川未明(Ogawa Mimei)的《红蜡烛与美人鱼》(The Mermaid and the Red Candles)为例,它们都是以人鱼故事为题材,讲述了舍弃一些珍贵的东西去追寻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但美好的想象破灭,以失望告终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着相同的主题,亦有不同的意义。它们通过另一世界的生灵与人的交互,展现了人生中的诸多命题。

一、主题学浅述

主题学是源于19世纪德国学者格林兄弟等人对民俗学的研究,后来美国学者哈利・列文创造了英文术语thematology,汉译为“主题学”。主题学并不等于主题研究,它的研究范围要宽泛得多,它包括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等方面的研究。

在比较文学这样一个饱受争论的学科里,关于主题学的争论很多,目前,受到广泛认同的是谢天振教授的说法,“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跨国或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①

抛开针对主题学这种研究方法的争论,简单来说,它不失为一种视野。对于同一题材,同一情节,同一人物,不同作家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通过这些不同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性格的人的感悟,亦可以看到人思考的轨迹,更值得我们不断去思索这一题材背后更深的意义。

二、不同表现的人鱼故事

(一)《少女温婷娜》

《少女温婷娜》是18-19世纪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笔下的故事。讲述的是调皮充满野性的水族少女温婷娜,在养父家里遇到了骑士胡尔特勃兰特而一见钟情。婚后温婷娜性情变得温顺体贴,但后来胡尔特勃兰特爱上了别人,温婷娜伤心透顶回到水里,在胡尔特勃兰特新婚的当夜,按照族里的规矩,让胡尔特勃兰特死在自己的一吻中,温婷娜也在葬礼上化为银白色的泉水。

(二)《安妮特与人鱼王子》与《海的女儿》

与《少女温婷娜》不同,《海的女儿》是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住在海底的小人鱼在十五岁第一次浮出海面的时候救了遭到海难的王子。从此便爱上了他,她为了王子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换取了双腿,来到了陆地上。王子把她带进王宫,他很爱小人鱼,但最终娶了邻国的公主,也就是当年醒来时在海岸上见到的人。按照海巫婆所说,在王子另娶她人后,小人鱼将会化作海上的泡沫,她的姐姐们为她求来了可以让她回到大海的刀子,但要杀死王子。小人鱼丢掉了刀子,跳进海里,在即将化为泡沫的时候成了天空中的女儿们的一员,为自己创造灵魂。

在小人鱼之前,安徒生还在《安妮特与人鱼男子》中塑造过另一个人鱼男子的形象。讲的是一个叫做安妮特的人类女孩遇到了一个人鱼男子,她随人鱼男子住到海底,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八年。后来,她因听到了教堂的钟声而想回到陆地,人鱼男子和孩子都没能拦住她。安妮特回到陆地后,发现五十年过去了,一切物是人非,她又想返回深海,但没能回去,死在通往大海路上的岩石间。

在这个故事中,作为人鱼的男子亦是个被背弃的形象,他面对妻子对于陆地和海洋两方面的留恋很无力。正如白慕申先说所说的,“她强调,一旦人类背弃爱情,将会导致人鱼感到孤单或‘被抛弃’,两者间的关系也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②

(三)《红蜡烛与美人鱼》

19世纪到20世纪,日本童话作家小川未明同样是以人鱼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不同于以往人鱼故事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它讲述的是一只美人鱼憧憬着海面之上的明亮生活,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孤独悲伤,于是将孩子生到了陆地上。这个孩子后来被一对蜡烛店的老夫妇收养。孩子长大后异常美丽,她在蜡烛上作画,蜡烛店的生意因此而特别的好。神奇的是,凡是带着这种蜡烛的人出海都会避免灾难。后来,一个商人听说了这个女孩是美人鱼,高价从老夫妇那买了来,小美人鱼临走之前匆忙将蜡烛都涂成了红色。这些红蜡烛后来被一个皮肤白皙的女人买走了,当夜便发生了海难。从此,只要看到被点起的红蜡烛,一定会发生灾难。没过几年,这个小镇就消失了。

三、追寻、牺牲与背弃――人鱼故事分析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这几个人鱼故事无一例外地有着这样的情节:渴望一种生活,这种生活与自己所生活的状态不同;鼓起勇气,舍弃了一些珍贵的东西,从而进入了曾经渴望的那种生活;现实与自己想象的不同,被背弃,悲剧收场。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在《少女温婷娜》中,温婷娜是父亲希望她有个他们水族所没有的灵魂,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希望能拥有人的灵魂,希望可以看看天上的世界,在《红蜡烛与美人鱼》中,美人鱼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明亮热闹的小镇幸福地长大,而不是像自己一样和兽类生活在阴郁、黑暗、孤独的海底。

他们都在追寻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追寻属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之外的东西。这些带着美好想象的追寻便是所有故事的出发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追寻呢?我们从故事中可以发现,这些人鱼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有着类似人的心灵,但身边一起生活的却是缺乏感情的异类。温婷娜曾说,“无论是形体和文化教养方面,我们和你们差不多,所以也自称为人类。”③《红蜡烛与美人鱼》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自己的样子与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如果与鱼类呀,或者是住在深海里的各种凶猛的兽类比起来,自己的心灵和样子也许更像人类吧!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和鱼类呀、兽类什么的一起生活在冰冷、黑暗、阴郁的大海里呢?”④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环境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思想需要,所以他们是孤独的。在他们看来,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低等的,而自己的心智远远高于这个世界中的同伴,应该生活在更高级的世界,更好地生活。但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外在世界的美好仅仅是人鱼看来的美好,他们没有接触到那个更高级的世界,美好仅仅是想象中的美好。也许,这也是悲剧的源头。正如我们现实中一样,因为心灵的需要,势必会不断去追寻。当然,追寻中也会遇到这些人鱼同样的问题,自己所没有的在他们看来是最美好的。

其次,是放弃与牺牲。温婷娜的父亲威力无比,她的生活本是可以呼风唤雨的,她自己也说,“比起你们人类来,我们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⑤但她放弃了这种生活,去品尝拥有灵魂的苦与乐。小人鱼是海底的公主,有爱她的祖母、父亲和姐姐们,有着海底最动听的声音,有着无忧无虑的三百年的生命。而她放弃了这些,带着苦痛去陪伴所爱的王子。美人鱼母亲为了让孩子在热闹明亮、充满人情的小镇成长,她和小美人鱼都放弃了可以让对方摆脱孤独,温暖彼此的天伦之乐。

面对舍与得,本就是个难题,因为放弃过一些珍贵的东西,因为为了追寻会有所牺牲,那么一旦失败便是双重的失败。对于温婷娜来说,假如骑士背弃她,她要按族里的规矩要了骑士的命,那么也就是说,温婷娜要么同时拥有爱情和灵魂,一切美满,要么同时失去爱情和灵魂,一切一场空。对于小人鱼也是如此,要么同时拥有爱情、灵魂与生命,要么不但不能获得灵魂,还要失去已有的生命,曾经海底的幸福生活也白白牺牲掉了。同样,美人鱼母女也是,假如所谓明亮的小镇生活冷得寒心,母女便白白忍受了十几年的孤独与离别。

所以说,这样的放弃与牺牲是有风险的,就像一场未知的赌局。而正因为有这样的风险,悲剧的结局便更让人唏嘘。

最后,就是背弃与破灭。温婷娜的丈夫爱上了别人,小人鱼的王子要娶邻国的公主,小美人鱼的养父母将她卖给了要展览她的商人,她们无一例外地遭到了背弃。温婷娜曾把人类拥有的灵魂看得那么美好,她珍视着自己获得的灵魂,却发现原本就拥有灵魂的人们是那么丑陋。小人鱼一直为王子默默付出,到头来才发现对她含情脉脉的王子并不爱她。美人鱼母亲曾认为充满人情温暖的人间竟是那么冷酷,小美人鱼怎么也没有料到疼爱她的老夫妇会为了金钱将她卖给商人。

这么看来,这种背弃换个说法就是现实与预期的不相符。

在温婷娜看来,灵魂是可以带来美好的。尽管她最初对灵魂有着一种恐惧,仿佛灵魂会禁锢一些自由:

“灵魂这个东西一定很可爱,但同时也一定非常可怕。”⑥

“灵魂一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光是想一下,就会叫我害怕,叫我伤心呢。哎,没有灵魂,我是多么轻松,多么欢快呀!⑦

而我们从她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灵魂在最简单的层面上似乎是一种束缚,是文明、伦理对于野性的束缚。温婷娜似乎也把它看成了一种控制与约束。而在后来,随着温婷娜真正拥有了灵魂,灵魂又似乎不仅仅这么简单,它更像是在人类伦理社会所形成的的真善美,温婷娜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但是她后来发现,身边那些本来拥有灵魂的人却不是这样。在她满心欢喜安排贝塔尔达与亲生父母相认的时候,却不曾想到贝塔尔达因为自己是渔夫的女儿而羞恼成怒;在她坚定信任丈夫的誓言时,却不曾想到丈夫会移情别恋;在她还相信着丈夫悲伤地怀念她的时候,却不曾想她的丈夫已经抛却短暂的悲伤准备迎娶第二位新娘。

这么看来,有灵魂并不等于成了美好的人,连温婷娜的丈夫都诧异,“要是我已给了她一个灵魂,那么这个灵魂比我自己的还好呢。”⑧那么灵魂是什么呢?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没有灵魂,所以他的心只能反射外部世界的表面现象和原始现象,无法看透内部的本质。”⑨也就是说,灵魂也许代表的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就像拥有灵魂之前的温婷娜粗鲁充满野性,只因为渔夫阻止她听客人讲故事便十分生气跑掉了,她只看到了表面的不顺心,没有想到深层的原因,而拥有灵魂之后,她温柔体贴地去爱自己的丈夫和养父母,甚至落魄的贝塔尔达。

温婷娜曾经没有灵魂,在她获得灵魂后,她像自己理解的人那样通过灵魂用爱和善来塑造自己,去待人。但事实上,人却并没有那么做。于是,她成了另类,所以她看到贝塔尔达拒绝与亲生父母相认会惊诧地喊出,“你究竟有没有灵魂呀,贝塔尔达?”⑩她会说,“天哪,我对你们傻里傻气的风俗习惯和冷酷的思维方式一窍不通,我这一辈子也休想懂得其中奥妙。”这个有灵魂的世界并不像她想象的你们美好。

而对于《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来说,她的一切似乎是个赌局。温婷娜在人类中等待可以给她灵魂的那个人,她是有很多选择的,而小人鱼将一切放在了王子身上。王子的爱很简单,就是救他的那个姑娘,在王子心中,也就是那个邻国的公主,因为小人鱼身上有公主的影子,所以他对小人鱼含情脉脉,极其亲近。小人鱼错以为这些便是爱的表示,她以为付出一切便可得到爱的回报。然而她只是一个幻影,是王子心中的替代品。我们不能说王子娶公主便是对小人鱼的背弃,因为他并不知道救他的是小人鱼,这是另外一层次的悲剧了。但是,他对小人鱼种种的表示,甚至说出“我不会爱她的。你很像神庙里的那个美丽的姑娘,而她却不像。如果我要选择新嫁娘的话,那么我就要先选你――我亲爱的、有一双能讲话的眼睛的哑巴孤女。”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背弃了。她没有想过,她付出的本可以得到王子的爱,但障碍却在这些付出无人知晓。陆地上的世界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简单。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虽然说小人鱼被背弃了,她的爱情破灭了,但是这里的爱太过简单,本就值得商榷,在我看来,故事的核心并不在爱情上,小人鱼虽然也受到了背弃和破灭的打击,但是也收获了应得的东西,这是后话。

在《红蜡烛与美人鱼》中,背弃与破灭便有了不同的意味。背弃是小美人鱼遭到的背弃,破灭是美人鱼母亲对于陆地上那种光明生活的幻想的破灭。老夫妇发现小美人画的蜡烛非常受欢迎,便拼命地做蜡烛,而小美人鱼“忍着手痛,用红色的颜料画着画。”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隐约可以看出小美人鱼遭到的背弃,“虽然神明的名声这么高,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过一心一意在蜡烛上画画的姑娘。所以,也就没有人觉得这姑娘可怜了。姑娘好累啊,她常常会在美丽的月夜把头探出窗外,含泪地眺望着北方那遥远的、让她思念的蓝蓝的、蓝蓝的大海。”小美人鱼之前一直想的是报答养育她的老夫妇,她是爱他们的,也相信他们爱自己,但是生活却并不像她母亲想象的那么温暖,那么富有人情,她在光明的小镇的生活同样是孤独的。

小美人最终没有逃过被卖掉的命运,这是她心中对爱的破灭,也是美人鱼母亲对于人间生活的破灭。故事一开篇便讲了美人鱼母亲对于人类生活的憧憬:

“说人类住的镇子很美,说人类比鱼类、比兽类都更有人情味,更善良。”

“听说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就是人类。而且还听说,人类从不欺负和折磨那些可怜无助的生物。一旦接受了,就绝对不会抛弃。”

但是结果呢?

“一开始,老夫妇觉得姑娘是神明赐给他们的,怎么能轻易卖掉呢!那么做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于是就没有答应。”

“加上可以挣大钱,也就利令智昏,答应把姑娘卖给江湖商人了。”

“老夫妇的心肠已经像魔鬼一样了,不管姑娘怎么说,也听不进去了。”

“姑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心一意地在蜡烛画画。可是老夫妇看见了,既不觉得可怜,也不觉得哀伤。”

“‘好了,你该走了。’说完,就要把她带走。”

“这是一个非常平静的夜晚。老爷爷和老奶奶关上门,睡觉了。”

从上可以看出,老夫妇对美人鱼并没有所谓的“人情”、“善良”。他们开始不答应卖掉小美人鱼仅仅是因为怕受到神的惩罚,而不是爱她。他们后来决定卖掉小美人鱼的时候,没有一丝怜悯与同情。人类生活的景象与美人鱼母亲的设想成了天壤之别,人情温暖被麻木冷酷所替代。

当然,虽然有着极其类似的脉络与情节,几个故事还是不同的。

温婷娜的故事中,灵魂似乎是个主角。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温婷娜拥有灵魂前后的变化,以及拥有灵魂的温婷娜与没有灵魂的泉王科勒博恩之间的差别。在追求这个灵魂的过程中,她的心也明显在摇摆,她很清楚面前的两条路,不是义无反顾的,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恐惧。

有了灵魂之后,她是温柔娴静的,是博得大家喜爱的,但同时也是卑微的。故事中随处可见她害怕失去,她努力地去割断与自己世界的联系。当她发现自己与那个没有灵魂的世界仍有联系时,那个待人温柔的温婷娜瞬间会变得不客气,见到叔叔要护送她,她不是高兴,而是“只见温婷娜惊骇地扭过身去说:‘现在我跟你再也不相干了。’”所以说,她为了维护当下的幸福,是很卑微的活着、爱着。然而这一切却没有用,面对丈夫的移情别恋,她极力忍耐,但当丈夫即将迎娶第二位新娘时,她杀死丈夫也并非恨,而是带着无奈伤心地维护水族的规矩,她救不了丈夫,只能化为清泉陪他。

她的爱情与灵魂是拴在一起的,要么同时获得,要么同时失去。这样的处理在安徒生那里便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一书中提到了安徒生的这样一段话,“那样的结局完全不对!那只是偶然出现的情况。在这个世界上,我不愿意看到那种情况。我让小美人鱼走上更贴近自然、更神圣的道路。”当然,按照白慕申先生分析的,“感情丰富的安徒生内心不忍让小美人鱼遭受到三重的不幸,即失去心爱的王子、失去不灭的灵魂、在15岁时像海面的泡沫那样离开世界。”这是一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让小美人鱼依赖人的爱情去得到不灭的灵魂”。 因此,小人鱼并没有依赖那段盲目的爱情去获得灵魂,而是自己去创造,这是更智慧的道路。

所以,在我看来,《海的女儿》中最核心的并不是个爱情故事,小人鱼的故事摆脱了最简单的依托爱情获得灵魂。我们可以发现,小人鱼的结局和祖母与海巫婆所说的不同,小人鱼用自己纯真善良的行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联姻获得灵魂只是规则,重要的不是这个规则的形式,而是这个规则的内涵,这样故事就不仅仅是故事这么简单,规则也就不仅仅是规则,而在于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少女温婷娜》没有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婚姻,为什么爱情破灭灵魂也会得而复失,《海的女儿》便解释了这一点,爱情的背后是无私的付出,是全心全意,是为了爱可以忍受一切苦痛,小人鱼做到了这些,所以即使她没有得到形式上的婚姻,她的行为也足以为自己创造一个灵魂。安徒生处理的很有道理,用这种不依赖外物的方式,通过自己内在精神上的东西获得,似乎才是灵魂应有的获得途径。

而《红蜡烛与美人鱼》又是另一层次的问题。美人鱼母亲在海中眺望陆地,忍受着海中的孤独,渴望着陆地上的生活,而小美人鱼在陆地眺望大海,同样忍受着孤独,思念着远方的大海。这里没有探讨灵魂,但却这有和灵魂一般的人心问题。故事中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人是最善良的,人间充满人情。这似乎就类似于人有灵魂这一说法。但小人鱼带着她母亲这种对于人的设定去和人类生活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冷酷和黑暗。

其实,这些悲剧可以归结为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的错误的认知。这种错误不一定是不好的,比如温婷娜对灵魂的看法,小人鱼对爱的无私,小美人鱼对养父母的感激与报答。但是他们不知道外面世界不美好的一面。也许,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揭示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来自另一个似乎是荒蛮世界的生物有着未受污染的干净纯洁,这种美好裸地暴露在我们生活的纷杂的世界里的时候,势必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让我们心疼,难道干净纯洁不对么?她们渴望着我们的世界,却失望而归,这对我们是莫大的讽刺,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注释:

①乐黛云等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P184.

②(丹)白慕申著.甄建国,周永铭,胡洪波译.安徒生的小美人鱼[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P59.

③(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32.

④小川未明著.周龙梅,彭懿译.红蜡烛与美人鱼 小川未明童话[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P50.

⑤(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32.

⑥(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27.

⑦(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27.

⑧(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45.

⑨(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51.

⑩(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43.

(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44.

(丹)安徒生.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全集[M].(英)克拉吉英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P77.

小川未明著.周龙梅,彭懿译.红蜡烛与美人鱼 小川未明童话[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P53.

小川未明著.周龙梅,彭懿译.红蜡烛与美人鱼 小川未明童话[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P54.

小川未明著.周龙梅,彭懿译.红蜡烛与美人鱼 小川未明童话[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P50.-P51.

小川未明著.周龙梅,彭懿译.红蜡烛与美人鱼 小川未明童话[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P54.-P55.

(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35.

(丹)白慕申著.甄建国,周永铭,胡洪波译.安徒生的小美人鱼[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P70.

(丹)白慕申著.甄建国,周永铭,胡洪波译.安徒生的小美人鱼[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P70.

参考文献:

[1](丹)安徒生(Andersen,H.C).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全集[M].(英)克拉吉英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2](丹)白慕申著.甄建国,周永铭,胡洪波译.安徒生的小美人鱼[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3](德)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钱鸿嘉译.少女温婷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小川未明著.周龙梅,彭懿译.红蜡烛与美人鱼 小川未明童话[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5]陈源.蓝胡子故事的主题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乐黛云等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上一篇: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相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刍议汽车节能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