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传统民间玩具

时间:2022-04-01 10:51:04

浙江地区传统民间玩具

蛇对于浙江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可谓是情有独钟,浙江民俗中“龙”为吴越文明的象征,神话传说中的龙管雨,《西游记》中的描写东海龙王有降雨的本领,因此人们尊崇龙以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常以“蛇”代“龙”,认为蛇是活在民间的龙,因此蛇也有“小龙”之称。对于蛇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清朝中后期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西子湖畔白蛇的美好传说家喻户晓,人们纷纷赞扬白娘子敢于挣脱世俗枷锁,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与向往。民间对于蛇的模仿和传承,让这一种原本是望而生畏的动物变得格外惹人喜爱,特别是那些妙趣横生的“蛇”玩具,老少皆宜,制作精美,甚是独特。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竹节蛇”了。它是串联而成的竹龙,在浙江的民间颇为流行,到现在还是遍布街市,身受孩子们喜爱。其主要特点在于设计精巧,生动传神。回想起儿童时代,手里握着竹节蛇和小伙伴们互相嬉戏打闹,或是恶作剧捉弄胆小的女生,每当听到她们惊吓的尖叫声,就特别过瘾刺激,笑的合不拢嘴。

材质特点

民间玩具在制作时,大多就地取材,采用当地丰富的资源,结合简单的工具,并以手工劳动为主。因其取材自然,所以手工操作配上简单工具,保留了玩具原有的纯真与质朴,原汁原味,使其特色趋于完整。“竹节蛇”中“竹”即是其制作的主要材料了。人们之所以选择竹来制作这种玩具,想必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特点:

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玩具常用竹,这个传统古来有之。宋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提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竹子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浙江作为产竹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市之一,竹子数量丰富,取材便利,使用广泛。早在古代,竹子就被用来制作外形精美的手工艺品,有些流传至今,“竹节蛇”就是一个有趣而伟大的发明。

竹子生长具方向性,所以其纤维十分柔韧,这种特性用于制作玩具具备牢固,富有张力等优势;另外,它也是一种易操作的原材料,可以加工成不同形状,厚度,形式;其防潮,防蛀,不易破损的优势,使其制成的工艺品得以保存至今。

原竹的造型呈筒状,用来模拟制作蛇筒长的形体是再好不过了的,这是其他素材所不能及的天然优势。原竹不同剖面呈现出不同形状,横着切开的形状为中空的圆形,斜着切开则为椭圆形,纵向剖开则呈现类似于四边状。“竹节蛇”的蛇头及身体部分的每一小节都结合了这三种切法才得以成型,根据然后通过各部位的穿插组合而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奇效果。

工艺造型特点

竹节蛇是在圆柱体竹竿上,根据形态功能需求,采取了较为常见的直线削减,其外形一般都做七节,出去头尾的两节,蛇尾为直条状,作为把手。其身体分布为均匀的五节,一般规格每节约为二寸长短,形状如梭,中间镂空,每个节首尾四面都打有一个直径约为半公分的小孔,节节用细铁丝互相串联。铁丝穿过小孔形成一个个关节轴,当端起把手,整个蛇体由于受力不均,各节会像不同方向滑动,如蛇履平地一般,活灵活现让人拍案叫绝。

功能特点

当拿着竹龙尾部左右摇晃时,由于个关节之间的联动,就会产生像游龙一样蜿蜒起伏的动态,让人明知是假,但也不由得胆战心惊。

民间工艺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寓教于玩”,“寓教于乐”是其功能的精华所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以娱乐方式,渗透和传播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竹蛇(龙)多是农民家庭的副业,于农闲时制作,春节里出售。一方面因其相传有避邪驱崇的功用而受到欢迎;另一方面,或许与某个节气有关,如“二月二,龙抬头”之类。

装饰形式特征

民间工艺着重整体效果,舍弃细微末节,夸张主题,手法十分简洁;在色彩上,用色不多,却单纯,明快,对比强烈;在构图上大多采用均衡,协调的手法,线条流畅,韵律感强。

民间玩具的造型有着相当明显而强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对物像原型的选择、形式元素的运用和内涵结构的处理方面,为了充分表达意象,民间艺人往往会用叠加,求全,压缩,强调和替代等多种艺术手法,形成风格天真,形态生动,装饰精炼,设色热烈,意象交叠的基本审美特征。如“三分塑,七分彩”,“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等。因此,蛇身单有竹色略显单调,中国人总是喜欢在玩具上装饰红绿的纹样,以求吉祥如意;与竹子的纹理相辉映,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洋溢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更贴近百姓日常生活。人们常用红绿色颜料为蛇头添上眼睛,身体画上简单纹样,又或有刻上如鳞般的花纹,仿佛真龙一般。有的加以古钱装饰,虽平凡,但寓意吉祥富贵,是大众化的象征,代表了百姓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的愿望。有的传统手工艺人为了逗孩子一笑,还常在蛇头上装饰两个红绒球,当龙身扭动时,红绒球不停抖动,使之显得颇为生动可爱。

许多民间玩具的装饰图案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使其具有强烈的装饰趣味。同时,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是形成传统装饰艺术表现语言和造型特点的重要原因。 “竹节蛇”则是运用了较为均衡,协调的装饰手法,线条流畅,简洁,但不失装饰韵味与趣味。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上一篇:探讨广告文案的语言文字在视觉传达中的表达和... 下一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