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茨艺术馆,“友好的外星来客”

时间:2022-04-01 02:34:19

格拉茨艺术馆,“友好的外星来客”

2003年,由彼得・库克(Peter Cook)和科林・福涅尔(Colin Fournier)设计的格拉茨艺术馆在奥地利落成开放。

格拉茨艺术馆坐落在穆尔河右岸,该建筑的造型仿佛是一个由水泥柱子撑起的巨大气球,由于外立面全部采用蓝色玻璃,当地人称之为“蓝泡泡”。在它的顶部,有形似喷嘴的管状天窗,蓝色的半透明墙面让内外可以交流,艺术馆的顶端还将建造一个悬臂式透明咖啡吧。

格拉茨艺术馆是作为2003年庆祝欧洲文化之都而建造的,其生物形态外表面被称之为“大像素表皮”(BIX Facade),可以在中央计算机的控制下改变形态。格拉茨艺术馆的东面可充当一个巨型显示屏,呈现里面举行的艺术与文化活动有关的信息。

如今,该艺术馆已成为格拉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它的展览会计划致力于最后四十年的当代艺术。

格拉茨艺术馆的点睛之笔

格拉茨艺术馆在形式和材料上,有意识地使它与周围巴洛克风格的红瓦屋顶的风景环境显著地相互映衬,虽然如此却与1847年的铁房子完美结合。这个所谓的“铁房子”(Iron House) 附近,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地方,是1848年由格拉茨建筑师约瑟夫・本尼迪克特建造的,现在几乎看不到以前的生铁建筑的原貌。

铁房子是彼得・库克和科林・福涅尔赢得欧洲范围内的设计比赛,并且把它扩展成格拉茨艺术馆才得以重生的。

格拉茨艺术馆不平常的外形跟传统展览馆结构根本不同,其中很多主张坚持了现代主义传统的“白色立方”。建筑师小组使用一种革新风格的形象语言,在Murvorstadt的历史环境中被称为斑点建筑。因此,带有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师彼得・库克和科林・福涅尔将这一建筑称为“友好的外星来客”。这一称谓不乏戏谑成分,因为在一片古老建筑中矗立起这样一个蓝色的庞然大物,的确有点“弹眼落睛”,难怪格拉茨人宁可将它称为“一件实验品发出的邀请”。

格拉茨艺术馆的表面由1066块亚立克玻璃构成,它通过其北面屋顶上貌似心脏血管的称为“Nozzles”(管口)吸收白天的日光,同时是可以眺望全城的休闲吧。在夜里,从河的另一边可以远远地看到它美丽的彩色光亮的轮廓。

艺术馆地面展览厅共三层,主要展览空间在顶层,整个大厅为无柱型设计;大厅需要的自然光由屋顶探出的15根Nozzles管口提供。大厅中有一个移动式斜坡道,参观者可以缓缓地被吸到“Belly”即“胃”部分的展厅,营造一种被艺术吞没的剧院效果,十分新颖独特。

艺术馆透明的底部是餐厅和媒体休息室。它的两层以上是艺术馆专门展示过去四十年的艺术奢侈品的展区。此外还能为其它各种不同种类的展览会提供完善的会展条件。

建筑电讯派的复苏

有人说,格拉茨艺术馆的建成标志了一种建筑风格――建筑电讯派(Archigram)的复苏,足见其难以抵挡的魅力,也让人回忆起那段传奇运动。建筑电讯派作为前卫的英国实验建筑设计团队,“建筑电讯派”成立于196l年,活跃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初,曾被称为建筑界的“披头士”。

格拉茨现代艺术馆是建筑师“生物存在式建筑”理念的体现和诠释,与周围传统建筑的视觉反差和突兀也使该馆被形容为“城市怪兽”、“外星人入侵”,而不规则的前卫造型又被人们称为是“有鳃的巨兽”、“巨型膀胱”、“毛毛虫”等。

如今的格拉茨无疑将成为人们注目的地方,而众多的艺术作品又被它用来装点自身。流动、游移,这个非欧几何建筑以它独特的建筑形态,营造出一个令人激动的城市公共场所。作为过去和将来的分界点,当代艺术流派将在这里得到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应。

上一篇:吹响创意革命的号角 下一篇:直-9系列直升机,脱胎换骨式的改装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