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建筑改造

时间:2022-04-01 07:41:18

集装箱的建筑改造

摘 要:传统建造方式不断涌现出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绿色低碳的新型建造模式的渴求。集装箱建筑的改造以其卓越的优势迅速成为建筑界的宠儿。本文依托集装箱改造的建筑设计理念,结合当代对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节能和低碳要求,以国外典型实例为鉴,探讨当代集装箱建筑发展模式,希望能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集装箱建筑 低碳 绿色 改造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U291.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近年来,随着建材价格飙升,人工成本上涨,传统建筑因其施工周期长,建造成本高而不断遭到人们诟病。而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也不断证明传统建筑在很多时候甚至无法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和财产安全。而城市中的碳排放有60%来源于建筑,这也使得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在对传统建造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思考的同时,以可回收钢材为主材的集装箱改造建筑成为了建筑界的新宠儿。与此同时集装箱建筑具有坚固耐用、易安装拆卸、可循环利用、经济化、模块化等诸多优点,其组装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充分应用在建筑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实现低碳建筑目标的新希望。

为了提升铁路和马拉运输的效率,用箱体结构运输货物的想法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使用小型标准尺寸的集装箱装载、卸载和发放物资,集装箱的使用使这些工作更快更有效率。先在同一集装箱中装载相同的货物,可以在交通工具――船舶、卡车和火车之间转运时尽可能减少货物分拣导致的中断。这简化了物流过程,引起了货物运输和国际贸易中的一场革命。全球化的来临伴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然而根据国际海运规定,集装箱使用10年后将强制退役,大多数到期的集装箱将闲置在码头,待码头上集装箱堆积过多时,就要回炉炼钢被处理掉,而这一高耗能的处理过程同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实际上,到期的集装箱并不代表不能使用,只是为了保证运输的绝对安全而强制退役。于是将旧集装箱改造成建筑也就成了建筑师们的新挑战。

集装箱改造为建筑拥有天然优势。首先是集装箱具有坚固、耐用、安全性高的特点。其抗风和抗压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集装箱单元的基本结构不易被破坏,能够保证住户安全。集装箱的水密性较好,因此集装箱房屋具备很强的防雨能力。此外,采用防火和保温材料制成的房屋内部隔板能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房屋的安全性。其次是集装箱施工简便、周期短、拆装和迁移都非常方便。集装箱建筑的安装极为简便,就像搭积木一样,通过钢结构就能将每个集装箱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经调查研究表明,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集装箱建筑可减少施工与装修垃圾约99%同时节约40%以上的建设时间,与砖混结构建筑相比,可增加4%的使用面积,同时其用水量仅为砖混结构房屋的1/30。再者是集装箱建筑拥有很强的适应性。集装箱本身属于完整的封闭结构,因此集装箱房屋对周边配套设施的要求并不高,一般来说平整的地面条件就可以满足施工要求。集装箱房屋可以配套独立的水电系统,构成独立的生活空间,对周边环境的依赖性不大,在恶劣简陋的环境下依然可以使用。然后是集装箱建筑适应模块化、工业化的要求。其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创造多样化的组合模式。同时还可以利用此特点组织标准化设计,进行模块化生产,减少制作工序,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是集装箱建筑可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绿色环保。废弃的集装箱可当做钢材回收利用,不产生建筑垃圾,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要求。

集装箱建筑在国外发展势头强劲。欧美地区的集装箱房屋主要应用于创意建筑领域,小至利用几个集装箱,大到利用数十个集装箱,规模不等,但结构组合都比较复杂,造型别致,内部装修精美,以商业性时尚建筑为主。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西方人开始自己搭建简易房屋,集装箱房以其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国外集装箱建筑不仅涉及住宅、商业等领域,而且被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改造。由今年普立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博物馆――游牧博物馆,就是一个集装箱公共建筑应用的典范。这个由152个集装箱搭建而成的可移动建筑,其最大特点就是全部建筑材料均为再生资源,立柱和屋顶分别使用了废卷纸和乙烯材料。游牧博物馆作为一个可以迁徙的艺术展厅,在各个国家以不同的姿态灵活出现,但其所传递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对于低碳环保建筑的渴求的精神内涵却始终如一。

反观国内,集装箱建筑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多是工厂宿舍和廉价、简陋的住房。在深圳甚至出现外来务工人员一天6元租住集装房的情形。在国内集装箱住房几乎成了廉价、简陋住房的代名词。与此同时,集装箱建筑的发展还受限于土地使用权问题。没有土地使用权,也许今天建好明天就被吊走了。这对于那些决心在集装箱房市场上有一番作为的开发商来说,他们既不愿将集装箱房的拓展范围变小,也不认同集装箱房的档次低端化,于是如何在混凝土建筑重围中独辟蹊径,做出创意和特色才是开发集装箱房的目标。在旅游产业火热兴盛的今天,集装箱房以其便捷和可移动性,更适合旅游这种人流量大的场所,为旅游地产和汽车营地等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集装箱房屋的出现是建筑设计理念的革命性飞跃。可以想象,今后建筑工地不再是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建造房屋的过程只是将工厂制造的建筑模块像搭积木一样放置在预制结构里,这将给建筑业带来一场巨大的革命。集装箱介于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它神奇的魅力在于,既是高度精确和复杂协调技术的产物,又是彻底灵活和自由想象的源泉。集装箱的建筑改造,为可持续建筑以及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黄科.集装箱房屋市场方兴未艾[J].集装箱化.2008.

[2]贡小雷,张玉坤.集装箱的建筑改造―一种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尝试.世界建筑.2010年10期.

[3]集装箱房:从另类到主流.城市住宅.2011年11期.

[4] 朱・科特尼克 (Jure Kotnik).集装箱建筑(设计指南+30个案例研究).2013.

第一作者,谢周辰茜(1992.8-),女,籍贯:四川成都,本科,城市规划专业,西南科技大学。

第二作者,张洋铭(1987.12-),男,籍贯:四川达州,本科,城市规划专业,西南科技大学。

第三作者,邱春迪(1993.12-),女,籍贯:贵州凯里,本科,城市规划专业,西南科技大学。

上一篇: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对策金国庆 下一篇: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