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流沙 金融惊魂

时间:2022-04-01 07:36:18

迪拜流沙 金融惊魂

有人说,这是中东的雷曼事件。

当世界正努力创造新的全球体系以防止金融危机和阻止全球变暖时,迪拜债务困难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横扫中东,并迅速波及世界。伊斯兰债券大幅跳水,银行争相评估损失,道德风险猖獗,恐慌四处流传,却无人明了事实真相。

推迟还债惊世界

2009年11月25日下午,迪拜政府在穆斯林世界开始长达一周的宰牲节假期(Eid al-Adha holidays)数小时之前,突然宣布:迪拜世界公司(Dubai World)和其子公司纳希勒公司(Nakheel PJSC)暂停偿还债务,时间至少延缓半年,但其他高度负债的“政府关联企业”(government-related entities,GREs)将得到支持。

世界市场应声而动,立刻陷入一片混乱。26日美国正值感恩节假期,没有开市,侥幸躲过第一播劫难。欧洲股市则经历重挫,银行类股票下落超过3%,跌至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27日,星期五,纽约股市早盘大幅低开,欧洲和亚洲股市继续大幅跌落。新兴市场同样感受到了影响。

能源市场也出现恐慌杀跌行为。27日,原油价格在开盘后一度下跌7%,发生自1月份以来最大比率的下跌。

2009年11月最后一天,阿联酋7个酋长国中最富裕的阿布扎比政府作出保证,它将向其在阿联酋中的主要伙伴迪拜提供支持。而阿联酋中央银行也表示,它坚定地“站在贷款人身后”,对本地和外国银行一视同仁,并将视情况发展为迪拜世界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是,就在北京时间11月30日夜间,美国彭博社又传来噩耗:迪拜酋长国财政部说,迪拜世界公司的债务,原本并未得到政府担保!

一言以蔽之――迪拜陷落,全球市场承压,股市遭到重挫,银行信心领跌,复苏更加多变,世界为之震惊。

迪拜世界烂摊子

迪拜世界公司和纳希勒公司是迪拜的两家旗舰企业。作为联合大企业,迪拜世界公司共背负590亿美元债务,于2009年12月14日到期,占迪拜政府800亿美元总负债的绝大部分,而这800亿美元债务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所持债务。不过,据评级机构穆迪氏投资者服务公司的最新估计,迪拜的债务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至少250亿美元属于坏账。

迪拜世界公司是迪拜政府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公司。它拥有迪拜世界港口公司半数以上的股权,而后者经营着全球49个港口,为恢复市场信心,此次将不参与重组。

除迪拜世界港口公司外,迪拜世界公司其他主要的全球组合投资包括超豪华酒店、旅游、演艺、商场、体育等8个方面:Palm Islands,MGM Mirage,QE2,Cirque du Soleil,Barneys,Turnberry golfcourse,Snowmass,V&A and Pearl Valley。在风雨飘摇的当下'这些耗资天价、不可思议的“沙漠神话”,正向沦为“问题投资领域”的边缘滑落。

而纳希勒公司作为迪拜世界公司下属的房地产部门,握有35.2亿美元即将于2009年12月14日到期的伊斯兰债券。

迪拜世界公司拖欠债务,已经构成不折不扣的违约行为。

分析人士预计,迪拜世界公司内部的各个关联公司,难以做到不受牵连而隔岸观火,这势必引发交叉违约。如果这种局面真的出现,那么,违约规模将达到债务额的一半,最大的贷款承销商苏格兰皇家银行(安排了23亿美元),以及其他饱受困扰的欧洲银行(在阿联酋全境共有近840亿美元的风险敞口,仅对迪拜世界公司的风险敞口约有400亿美元),例如汇丰控股、巴克莱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德意志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等,将惨遭损失,声誉劲挫。

海湾国家一度被认为是全球危机中的一片“绿洲”,然而,迪拜危机无情地毁掉了这个稳健的形象。

复苏大势未逆转

迪拜爆出债务危机,要求延期偿付迪拜世界公司的债务,无疑触发了_一连串的市场不安。最大的悬疑在于迪拜债务危机是否有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问题,特别是“二次金融危机”呢?

笔者认为,根据现在情况预测――危险切实存在,复苏势头未变。

首先,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危险切实存在。这是因为在迪拜走出危机的路上,其他国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债务清偿危机。如果贷方纷纷停止借贷,或各国开始爆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就会进入另一个阶段,一个新的更难以把握、更令人恐惧的阶段。

一方面,富甲天下不一定保证不会陷入湍流之中。人人都认为,迪拜非常富有,在财富基金的排名表上,迪拜名列第10;在危机过程中,现金为王,而全球范围内坐拥现金便利的只有中国和海湾国家,海湾国家又以阿联酋为最;在一个暴力和不稳定的环境中,迪拜成为一块磁铁,吸引着从其他不稳定地区逃逸的人员与资金,这就是迪拜模式,或称迪拜奇迹。但这次的事件充分说明,如果债务管理不善,即使像迪拜这样资产实力如此雄厚的酋长国,也会麻烦缠身。想当然地认为富国肯定是安全的,实在过于乐观了。

另一方面,迪拜债务危机预示着,世界可能要面临一个债务压力和社会动荡相互交织的高风险周期。目前的相对平静可能只是发生剧变的前奏。纵观整个发达世界,国债激增已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问题。2009年11月29日,“我们相信盖特纳”(市场上新流行的戏谑语,仿照美元纸币上“我们相信上帝”的格言而创造;根据惯例,美元纸币上签名者为财长而非联储主席,盖特纳是现任美国财长)的美国创纪录国债,已使国债收益跌入0.802%的创纪录新低。

与此同时,美元汇率不稳,各国央行穷于应付,如履薄冰;美元节节败退,金价连创新高,意味着“替代货币”、惟一的避风港黄金市场与股票市场、信贷市场、商品商场和房地产市场一样,风险激增。

其次,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暂时未变,这是因为阿联酋手握高额国际储备,不会坐视迪拜的金融体系崩溃。次要原因是,迪拜债务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盘有关,冲击波从迪拜向其他地区蔓延可能性不大。这恰恰是金融机构和所有其他商务机构的本质区别。

然而,如果盲目地假定迪拜危机无足轻重,则是非常不明智的。

连锁反应余波大

迪拜不会濒临破产,归功于阿布扎比的支持。但是,迪拜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迪拜重整债务发出了一个信号:政府支出自身,不足以保护金融市场,而风险厌恶的情绪必然上升。2008年9月至今,各国政府已经花掉、借出或担保了共计11.6万亿美元,各国央行也保持了几乎零利率,但各国商业银行还是注销或损失了1.7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压力并未消失。今后,人们将更加注重基本因素。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迪拜信用评级已不及冰岛。事实证明,迪拜危机

将促使投资者谨慎看待债务;穆迪和标准普尔都大幅下调众多迪拜政府相关实体的债务评级,迪拜的赖债风险在全球政府中排名第6,高于冰岛;这拖累到中东各国评级也纷纷被调低,机构投资者所持中东债券价格暴挫,并不限于迪拜世界公司的未偿债务;迪拜的各类股票大幅缩水,阿联酋其余6个酋长国连带受损,阿布扎比股票已跌至8年来的最低点;投资者为稳妥起见随即撤离该国,中东投资风险大增;而由此产生的巨额热钱,则可能流向中国。

迪拜债务危机的震撼性波及世界后。各国银行不得不重新考虑它们的投资风险,而这有可能全面打击全球资本流向新兴市场。

迪拜危机令全球金融市场如坐针毡,而迪拜政府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吞下一颗难咽的苦果:放弃地区金融中心地位,换取竞争对手阿布扎比酋长国的救援。此外。迪拜也许不得不从多年苦心经营、雄心勃勃的金融业转向,专事贸易和服务业。

迪拜要求延期偿还债务,留下了颇多大大的问号。没人说得清,除迪拜世界公司旗下从事房地产业务的附属公司的债权人以外,还有谁会因此蒙受损失。现在的问题是:迪拜债务危机只是一个孤立并且可以遏制的事件,还是更广泛的债务危机的开始?

国家风险再推高

迪拜债务危机提醒世人:由债务风险造成的国家风险,今后或将大大高于国家风险的其余要素,即政治风险、货币风险、银行体系风险、宏观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这是一种新动态,说明传统的国家风险水平迅速攀高,同时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政治不稳定已成为各国近期主要的安全担忧。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09年11月27日报道,评级机构穆迪氏公司认为,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到2010年年底,全球债务总量将增加50%以上,达到15.3万亿美元。而迪拜事件只是个开始,即使各国政府采取补救措施,全球债务总量至少还会再增加50%,在四到五年后达到峰值。

迪拜世界的一个重大教训是,稍有常识的任何人都知道,迪拜的铺张浮华的商业模式注定会毁灭,但由于人们假定政府会支持它,就使投机者们蜂拥而上。

迪拜世界也创下了一个重大的先例:国有公司拖欠债务,历史上,投资者认为,国有公司债务拥有不言而喻的担保。阿联酋政府已明确指出,迪拜世界的贷款人不能指望可以自动获得救援,尽管阿联酋拥有大笔的财富基金(仅阿布扎比就有6000多亿美元)。

如果推而广之,像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公司(AIG)、“两房”、花旗银行等名义上得到美国政府担保的企业,如果再次陷入困境,美国财政部还会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吗?再进一步,在当前弥漫着“二次金融危机”的阴影下,美欧核心国家尚且自身难保,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国有公司以及它们“担保”的交易,该当何论?

迪拜世界还引发了全球各地诸多的猜测:迪拜酋长国是否故意赖债?它为什么全盘采用负债经营的西方模式?这是西方人借以搞垮阿拉伯世界榜样国家的阴谋吗?

无论如何,“怀揣几个单纯想法”就能闯荡江湖的美好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呈现加速度变化的现实世界需要更专业的观察家们。识别和判断国家风险,正面临越来越艰巨、复杂、尖锐的挑战。

上一篇:中国离通货膨胀有多远? 下一篇:中国经济:资产泡沫下的理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