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获消失中的獒?

时间:2022-04-01 01:29:11

现代公路带来了新一波移民及临时民工,他们开商店、餐厅、做各种各样的生意,带来的低地家犬也渐渐和藏獒,将这超级犬种的血统和稀了。

随着每一代的混种,新犬种逐步深入高地,去得更远。不久后,挽救纯种藏獒的最后一扇门窗也将永远关上。今天,只剩下一些极高极偏远的地区还有纯种藏獒。学会两年前注意到这个危机,决定付诸行动,保存高原上的这一独特犬种。

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国偏远地探险组织,我们自信努力不会白费,却没料到走遍三个主要藏区、十多个县,都没看到一只像样的藏獒。我们出动了五辆车子十六个人,估计必有所获。刚巧最近讲学时认识了名牌狗笼制造商“宠物伴侣”的老板,于是这次也特意带了几个这种开合式的狗笼子来。

在很多地方,我们问哪里有大藏獒,当地人都指向山上的牧区,结果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了长江上游进入江达县之后,我们取小道向北入山。两天以来,一直寻找牧民住的那种黑色的耗牛毛帐篷,心想这些就是有可能找到藏獒的地方。但每到一处,我的心便凉了一截,没有一只狗有那种我十数年前在高原所看过的狗的模样。在则嘎村,我们驶到了一条一年前才开的路的尽头。已经如此的深入,但仍找不到大一点的獒。

在绝望之下,我驱车强行闯入泥泞满布的山路,希望天无绝人之路,给我找到一只真正的藏獒。终于连车子也差不多泥足深陷了,我才不得不打退堂鼓。我想,可能要到青海及继续找寻,大队于是向西 直驱第二大城市――昌都。我们从江达翻山越岭跨过四千五百公尺高山前往贡觉。

最后,进入了昌都地区,到了拖巴村附近。忽然,牧民帐篷旁的黑点看来好像大了,这些黑点并非耗牛犊,而是狗的体型慢慢地大了。我们在几个牧营逗留了一会,这些牧民才来了十一天,再过大约三星期就会到更高的地方去。他们带着耗牛群、羊群,及不可或缺的狗,在夜里守护。这些狗都给绑得好好的,木钉牢牢钉在地上,开始有点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獒了。

它们有各种不同颜色,黑色,或下半身带棕,几乎全都在两眼上面有两团黄点,是藏獒的特征。但跟我带来鉴别的相片一比,它们的口鼻似乎太长了。而且,皱褶呢?单单这部分的标准,在西方狗展评判眼中可值一百分之中的十五分呢!就体型而言,它们应大如圣伯纳犬,但我所见的顶多只有四分之三。在不少营帐中也有一种小小的毛脏脏的狗,有白也有杂色的,我觉得像叫Apso的喜马拉雅哈巴狗,牧民当宠物养,相信藏獒品种的退化它们也有份。

在某处停留时,一个和尚告诉我们前面再走下去,有一只大藏獒和几只小藏獒。我们匆匆赶去,每经过一个黑帐篷,都用望远镜看清。当转了一个弯后,迎面一片开阔原野,大约有十来个黑帐篷,一直延伸到山的另一边。在第一个帐篷,就看见一只几乎全黑的藏獒。所有车子一停下,大家往左边一看,那狗便用中音吠了起来。它后面是四只小狗,当中三只也跟着一起吠,另个一只却泰然自若,对我们视若无睹。

但我们的车路与原野隔了一条河道,要到营帐看真切,就一定要过河。由于附近没有桥,我们必须硬闯。由我的路华Discovery领头,两辆Defender随后,其他货车尾随。当所有牧民都从帐里出来看狗干嘛骚动时,我们的车子已经驶到帐前。现在,连那第四只小狗也站起来吠了。

那黑色的獒犬头颅极大,跟身体不成比例。鼻嘴也很大,坠向两侧。上眼帘斜垂,正是我看过的那种愁眉深锁的样子。虽然我不懂狗只专家的那些专有名词,但我的直觉可能也跟一个评判不相伯仲。但体型上仍然跟以前见的差了一点点。我们知道那公的叫“阿家”,它老婆“家美”留在过冬的家,四只小狗已三个月大,断奶了。

虽然我估计再深入的地方一定有更好的藏獒,但也明白我们需要几批来自不同高原地区的小狗,以提供一个健全的具差异性及带疏离性的血统库。

我指派我的藏族主管七珠去买小狗,狗主嘎翁眼见我们雀跃的样子,于是漫天开价。我的另一个藏族司机加入讨价还价,价钱开始下降。我按压着兴奋之情,尝试说服狗主说我们只是要只狗来看守车辆。最后,两次假装拉倒离开之后,终于也成交了。

我们自始至终都锁定了一只什么都不大理会,自得其乐的小胖子。把这可爱小毛团带上车,乐滋滋地扬长而去。俯视脚下,只见它眼珠转上来,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我知道它很快便会很高兴了,因为陆续会有其他的小狗加入。为方便起见,我开始叫它为十五K,一个既神秘又惑人的数字。

开车走了大约十公里左右,十五K开始流口水。我们于是停车,带它出去休息一下,打起精神。它显得很慌乱,很紧张,不习惯这么多陌生人,更不习惯坐车子。我们十六个人都争着和它玩,它立即变成了十多部相机追逐的大明星。我知道在这回家的漫漫长路上,它的不适应将会是致命的。我当下决定要给它一个伴儿,以减少突如其来的转变对十五K所造成的冲击。我派七珠折返再买一只小狗女。

不到一小时,十二K来到。虽然体型明显较小,但颜色分布跟十五K几乎完全一样。七珠不忘写下这对小狗的产地、时间等重要资料,我们需要这些资料来记录将来我们狗场每一系藏獒的家系。不足两天,我们抵达了昌都。

我迅速重新分配队伍,派其中两辆车子返回中甸,由十五K及十二K做队中最新最威风的成员。当他们走往回家的三天路程,我的一队人将走向更高更远,继续寻找真正的藏獒之旅。说到底,十五K及十二K也需要更多玩伴一起长大嘛。黄效文 2003年9月20日于新疆乌鲁木齐

作者简介

黄效文,2002年《时代》杂志选出的二十五位亚洲英雄之一,著名非牟利机构香港中国探险学会之创办人及会长。自1974年起,黄效文就以记者身份开始探索中国,并曾先后六次为《国家地理》杂志率领大型之探险旅程,身兼探险、写作、摄影三职。在1986年创立香港中国探险学会之后,该学会更是专门从事中国偏远地区之探险、研究、保护及教育工作,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辉煌故事。

黄效文的格言为――“值得做, 做得好,仍不够。还要有创新。”前面不外聊以慰藉,最后一句才是挑战所在。而作为一个经常要面对新道路的探险家,他鉴定了长江、澜沧江和黄河的新源头,在他心中,探险不是为了征服,而是要保护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透过他的镜头深入中国边陲,如梦似幻的景色中,我们看见了他对这片天地的崇敬与热爱。

上一篇:沙夫豪森的时间传奇 下一篇:快递业的年末“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