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舞台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出路

时间:2022-03-31 06:39:57

临沧市舞台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出路

摘 要:在临沧这块土壤上,少数民族歌舞资源十分丰富,现却因多种原因导致了舞台艺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就临沧市舞台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出路谈几点近年的思考及看法。现状:舞台艺术创作人才青黄不接;舞台艺术创作处于现蒸热卖的被动局面。出路:设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室,配备专业创作人员;制订舞台艺术创作规划,储备舞台艺术作品;健全创作激励机制,鼓励创作人员出作品、出精品;设立舞台艺术创作奖励基金等方案。此举,只为力求临沧市舞台艺术创作继续挖掘本土民族歌舞资源,创造出反映边疆各族人民火热生活,表现边疆兄弟民族精神风貌的好作品。

关键词:临沧;舞台艺术;现状;出路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95-02

临沧是舞的天地,临沧是歌的海洋,临沧无时不歌,临沧无处不舞。在临沧这块火热的歌舞土壤上,少数民族歌舞资源十分丰富,其挖掘潜力相当巨大。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舞台艺术创作人才没能得到及时的培养,导致临沧的舞台艺术发展相对滞后,现就临沧市舞台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出路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临沧市舞台艺术创作人才现状

(一)舞台艺术创作人才青黄不接

临沧市的舞台艺术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临沧的艺术舞台服务。临沧地区在1956年设有滇剧团的时候,就有《佤山前哨》、《仇乡情侣》,《借嫁妆》、《百抖茶传奇》,《新春曲》、《嘎布勒》及《凤凰树下》等一批滇剧作品上演。1986年,滇剧团撤销了,也就没有人再写滇剧作品了。1986年以后,花灯这个剧种在云南曾经铺天盖地,临沧也设有大大小小的花灯队,这期间就有《山歌妹》、《金鱼三姑娘》、《云县是个好地方》,《战友魂》,《选择》、《挣钱罐》等一大批花灯剧上演。后来90年代后小品这个剧种在舞台上深受群众欢迎,于是又有《生日蛋糕》,《又是九月九》,《傣乡夜市》和《两家人》等一些小品节目诞生。在花灯、小品占据艺术舞台大量空间的日子里,相伴而生的还有《小脚老奶逛新城》,《老奶奶愚公队》等表演唱及《羊柏桠口赞》,王敬骝的《独臂英雄三木老》等快板,还有木鼓弹唱的《司岗里》,锣弹唱的《阿佤山上新事多》等许许多多剧目上演。以上所述的一些作品,都是作者顺应时展需要,取材于边疆,反映边疆各族人民火热生活,表现边疆兄弟民族精神风貌的好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在汇演中获奖、有的在报刊上刊登,在当时的文艺舞台上也曾名噪一时。

从2003年临沧市民族艺术团更名为临沧市民族歌舞团后,临沧的舞台艺术创作逐渐转到了民族歌舞作品的创作上。一些大型民族舞蹈如:《阿佤人》、《风从佤山来》、佤族环境舞蹈诗《纵情佤山》、《风舞佤山》及大型广场民族歌舞表演节目《山魂鼓魄》可以算是这一时期的临沧主要舞台艺术代表作。除此之外,虽然也有创作者创作出一些单一的小节目上演,但影响面不广,成就不大。

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临沧市原有云南省戏剧协会会员14人,舞蹈家协会会员15人,音乐家协会会员10人,共39人。可就在这39人中,如今在职的只有8人,另外31人都已退休。近些年,从艺术院校类毕业分配到临沧的学生大多属于舞蹈演员,其创作人才的注入几乎为零。舞台艺术创作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相当突出。

(二)舞台艺术创作处于现蒸热卖的被动局面

临沧市的舞台艺术创作人员基本上是半路出家的探索者,其中有2位同志曾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深造学习,其他人员都是在工作中摸索着进行创作的。这些创作者艺术功底不够扎实、创作要素也不全,其作品上不了档次、更出不了精品。

由于创作是一门苦差事,很多人退休之后也就不再创作了。也因为作品创作出来没人演,又没有报刊帮其发表,其作品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所以谁也不愿做这样的无用功。

由此,临沧市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就出现了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找人写,需要什么类型的作品就找人写什么类型作品,这种现蒸热卖的被动局面就此出现。

从目前情况看,临沧市内既没有专门的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机构,也没有专业创作人员,能写一些舞台艺术作品的人员大多数已经退休。这样,临沧的舞台艺术创作要出产品都有很大的问题,要出精品就难上加难。

二、临沧市舞台艺术创作的出路

(一)设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室,配备专业创作人员

为了使舞台艺术创作出成果、出精品,最终走向市场,成为文化产业,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建议在市内增设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室,并配备相应的专业创作人员。该创作室拟其编制少则5人,多则10人,其人员构成应该有音乐创作人员,戏剧创作人员,曲艺创作人员,舞美创作人员及编导人员。舞台艺术创作室的职责就是根据全市的创作规划,完成创作任务,为演出团队提供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

(二)制订舞台艺术创作规划,储备舞台艺术作品

全市的舞台艺术创作要想走向繁荣,就必须让所有的创作人员统一思想,明确创作目标,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这就必须制订舞台艺术创作规划,从短期到中长期,从单一的小作品到综合性的大作品,从一般的舞台艺术节目到具有轰动效应的舞台艺术精品,都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规划。创作人员要根据规划,结合自己的特长,深入生活,认真创作,始终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提高艺术产品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储备大量作品随时提供演出团队演出的同时,打造精品、包装品牌。

(三)健全创作激励机制,鼓励创作人员出作品、出精品

临沧的舞台艺术创作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创作人员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必须遵守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把临沧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艺术创作发展的优势。只有坚持走民族化的道路,临沧的舞台艺术才会有希望。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为了提高舞台艺术创作人员的创作激情,必要的奖励措施是不能少的。每年至少应该召开一次全市文艺创作工作会,总结过去,计划将来,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让所有的创作人员都有一种有奔头的感觉,从而推动舞台艺术创作的进一步繁荣。

(四)设立舞台艺术创作奖励基金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是艺术创作的天然禀赋。艺术创作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创作人员就必须把创作的出发点转移到基层,到群众中去找出路、求生存。这样,创作人员就需要有相应的创作资金到农村、到基层去深入生活,获取第一手素材。基于此,笔者建议设立舞台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制订相应的奖励细则,鼓励创作人员多创作一些艺术视角独特,艺术形式生动,艺术风格新颖、艺术质量上乘、艺术魅力长久的艺术作品。

临沧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多种民族,如:沧源的佤族,双江的傣族布朗族、拉祜族,永德的傈僳族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文化,这就需要多研究,创新,把临沧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上一篇:建设先进优良的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下一篇:谈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