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汨汨情无尽

时间:2022-03-31 01:20:27

经过2004年以来七年多时间精心打磨,已累计演出超过百场的济南原创方言剧《泉城人家》,最近又重装亮相,准备作为东道主城市参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奖项。由于该作品编剧王宏、导演胡宗琪以及整个创作演出团队成员都是受过济南泉水滋养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因此,全剧盈溢着澄澈酣畅的泉水情怀。尽管因工作关系已看过该剧许多次,但每次观赏都会为剧中浓烈的泉乡情怀所打动。该剧围绕着在老城区大杂院生活了七十年的泉妞失而复得的柜子展开情节、引出人物,牵来一串情节曲折、悬念叠生、悲喜交加、亦庄亦谐的动人故事。透过剧情中体现出的亲情乡情、风土人情,咏赞了济南的人文底蕴、淳朴民风和“诚信、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如果把该剧比作一块纪录剧中人物几十年人生况味的“钟表”的话,舞台上表现即将拆迁的泉邻巷大杂院的转台恰似“表盘”,20几位演员就是“刻度”,那么――

一、“秒针”好比儿女情

无论是小云与小聪风雨阴晴的青春之恋,还是泉大爷(泉子)与泉大娘(泉妞)历尽沧桑的黄昏之恋,爱情这一人类永恒主题在泉城人特有的赖以生存环境、人格生成土壤、梦绕魂牵家园中,通过鲜活生动的人物性格和真挚直白而又风趣幽默的台词进行了充分的个性化表达。抑或是刘济生和小四川之间功利虚假的错位之“恋”,燕子与其已远赴美国男友的“掉线儿”之恋。在观众会心一笑中,也善意反讽、有效鞭笞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个别价值扭曲的畸形“恋爱”。正是这些贴紧现实、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用曲艺方式表现的生活化方言俚语,使大杂院儿的各色人等,灵动亲切,真实可信。又使剧情悬念不断,包袱迭出,妙趣横生,增强了该剧目的观赏性。

二、“分针”好比邻里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城区建筑肌理形成的街坊邻里格局逐渐被高层住宅社区化、高档化所代替。该剧为“渐行渐远渐无书”的邻里情、人情味儿“立此存照”;为风雨相扶、危难相助等可贵的济南民风民俗倾情咏赞、传薪续火。四十多年前,泉妞为抚养被父母遗弃的女婴大丽和街坊鞋匠夫妇遗孤小生而历尽艰辛、终生未嫁的大爱情怀。四十年后,当泉妞得知藏着女儿大丽身世凭据的柜子被卖掉后心急火燎,泉子等也要陪她出门寻找时,她首先想到的是要泉子留下照顾智障残疾的邻居发小大葱,免得他吃水饺撑着。大葱又为帮助泉妞找回柜子而走失。泉子安排的泉邻巷1号全大杂院住户在拆迁搬离前一天晚上的露天偎泉而聚品尝“八回头”餐等情节,使这个看似不断磕磕碰碰,实则长期其乐融融的邻里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把诚信包容、淳朴善良、情真义厚、和谐融洽的泉城人精神底蕴也展示得有滋有味儿。正是对这种极易引起观众共鸣和温暖心灵的邻里情愫的刻画,既赞美了泉城人的真善美,又突显了该剧目的艺术性。

三、“时针”好比泉水情

泉水是济南文化永远的载体、图腾、标志和灵魂。也是泉城人永远的寄托、念想、情怀和骄傲。清涛涌荡、汩汩潺潺。滋润万物、养育黎民,日夜流淌、绵延不息,映射出泉水博大的奉献精神。这种泉水的精气神也无时无刻不在浸润滋养、影响塑造着与其祖祖辈辈、相依相伴的济南人,也成就了济南人特有的泉水情怀。

剧中主题歌《泉水谣》歌词的质朴隽永、悠远缠绵和优美旋律的魂牵梦绕、变奏贯穿;泉大爷每天听着收音机里的吕剧唱段躬身泉池边测量泉水水位;林太太海外归乡欲为泉水申遗出资献力;打工妹“小四川”有心常作济南人:闵老师为泉文化研究而奔忙;政府规划把泉邻巷改造提升为泉城特色标志区内的泉水博物馆等,都表现和延续了千余年来济南特有的人与泉亲、泉与人近,人有泉性、泉通人情,泉人融谐、人泉合一的历史和现实画面。特别是当着大杂院全体成员的眷恋期盼,泉如人意,上奋若轮,尽情喷涌的欢快场景;泉子、泉妞、大葱三位老人面对泉池,系上红绸,依依不舍,深鞠一躬,真情告白的感人一幕。都道出了历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泉城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爱泉护泉,以泉为魂的心声,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和更美愿景。这些都深刻地丰富了该剧目的思想性。

(作者:济南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上一篇:张庚与中国近代戏曲史 下一篇: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喜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