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生完成课题之探究

时间:2022-03-31 11:52:51

新课标下中学生完成课题之探究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研究性学习基础》这一课程强调了课题选择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选题、心理、技术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学生完成课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生;选题;引导

当前我省高中阶段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 并新增了《研究性学习基础》这门课程,这一课程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较为新颖,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皆是处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探索阶段。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价值,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课题,并向其介绍研究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现笔者将针对中学生完成课题工作展开相关探究。

一、从选题角度引导

1.从客观角度而言,对《研究性学习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研究性的活动,亲身感悟探索问题的实践过程,体验研究问题的层次感,同时也能启发他们对社会、人生、自然界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激发其探究问题的欲望,并帮助他们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题是尤为关键的。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更能让学生在课题选择的思考中提高理性思维的品位,进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课题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开始,是探究问题的根本。对此,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完成课题的选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于广大高中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课题,因此在引导其完成课题时应从具体可感的问题着手,尽量避免选择范围大且空洞的课题。

(2)尽量选择形象生动的描述课题,力求让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兴趣;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范畴内选题,避免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空洞、乏味。每个课题小组成员各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确定一个更具可行性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3)引导学生思考所选择的课题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即所选课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选择课题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明确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课题研究中做到有的放矢。

(4)必须从创新的角度选择课题,对于前人已有所研究的课题应予以舍弃,以防课题研究的雷同以及研究意义的缺失。

(5)从微观处选择课题。从本质上而言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应引导学生从耳濡目染的社会现象和身边小事中选择课题,以此凸显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例如,学校将实体围墙改造为阳光式栅栏围墙后,附近饭店员工抓住商机将盒饭送到围墙外向学生出售,这一幕被一位正处在寻找课题阶段的高一学生发现,并高兴地说:“我的课题找到了――外买盒饭与学校食堂饭菜的调查 ”。

(6)选择的课题应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虽然课题的选择应从微观角度出发,但应反映当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及重大事件,这样才能凸显所选课题的研究价值。有一个课题组就是把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路人摔倒要不要扶的调查”。

2.课题既可以是教师确定,也可让学生自行选题。如果让学生自行选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引导,须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选好的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和遴选。对于存在问题的课题,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内告知学生,并告诉学生课题的选择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及重新拟题的建议、思路,以此保证选择的课题具有研究价值。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教师在课题研究上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否则,在引导学生选择课题时往往只能从空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空洞抽象的意见,让学生摸不着边,从而对其研究课题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课题选择中,教师一定要根据高中生的具体情况来引导其完成选题。具体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须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教育学强调任何教学工作都必须考虑学生的信心、积极性、思想状态、学习目的等诸多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甚至决定着学习的成功与否。林格伦曾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布鲁姆也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魔力,唯有让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方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其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成功。”可见教师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选题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兴趣势必要考虑其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如果选题的内容与其心理特点、认知结构相违背,学生经过努力却难以达到目的,则会令其产生挫败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幅下降,甚至会因此而讨厌课题的研究。因而,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引导时,一定要充分结合他们的心理因素和认知结构,这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课题的选题,更能激发其对课题研究的兴趣。

(2)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育学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是增强其学习动机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因而,在课题研究中,引导学生选题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会让学生在挫折中产生自卑感,太容易会让学生感觉课题的研究毫无实用价值,二者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选择的课题应难度适中,让学生通过认真的研究能自行完成,并且还应充分考虑到课题的实用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因为只有研究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题的价值,才能让其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成就感。

二、从心理角度引导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心理不够成熟的高中生来说,课题研究更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因此,教师从心理角度加强对学生课题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可如下操作:

1.教师要帮助课题研究者树立必胜之心。对于广大高中生而言,课题研究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少学生对课题产生了畏惧心理,在研究课题时开展各项工作总是缺乏自信,表现得较为悲观,从而对课题研究步骤的顺利实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须从心理角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其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课题研究。只有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上树立了足够的信心,才能令其圆满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2.教师要帮助课题研究者形成战胜困难的坚强品质。这是成功研究课题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课题的研究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果遇到诸如此类的难题,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只有那些面对困难,依然沉着冷静,并能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去探寻解决难题方法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因而,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研究课题时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才能在课题研究上有重大突破。

3.教师要引导课题研究者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课题研究不是个人的工作,必须依靠每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一方面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有效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合作意识,没有合作意识,任何工作都将踯躅不前。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方能在工作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此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在合作分工时要彻底抛却过于依赖的思想,发挥自主性,并主动帮助合作伙伴解决遇到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在学习中认真负责、主动沟通、通力合作的态度,并能主动维护与合作伙伴间的良好关系,形成较强的交际能力,从而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须让学生明白课题研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一项需要多人通力合作的集体性学术工作。让其深入理解课题参与者的合作对于课题的顺利开展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此强化其在课题研究中的合作意识。

三、从技术角度引导

课题选题工作完成后就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开展课题的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或到实践生活中考察,获取经验性的认识,以此完成课题撰写需要的信息资料。可是作为教师是不可能整天和学生待在一起引导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只能就其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问题,撰写论文和相关报告。教师从技术角度可如下引导学生:

1.根据课题的中心列出提纲挈领的纲要,避免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的总纲领从微观角度列出更为细化的纲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题研究的内容。

2.学生在搜集文献资料时,一定要记下文献资料的类型(论著、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网络文章等),出自何处。使学生掌握如何从网络上搜集资料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在中国知网、万方网等学术网上下载所需要的资料。学生搜集资料时应坚持客观性和多样性的原则。即学生对搜集的资料不能进行主观上的更改,而应保持原貌。此外搜集的资料不能过于单一,应体现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3.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调查、名人访谈等,以此保障课题研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倘若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结果对课题研究帮助不大,应引导学生通过其他的方法获取有效材料。

4.在课题研究中要形成灵活机动的思想,不能过于死板,如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课题纲要存在问题可大胆进行修改或补充。

对高中生而言,教师的引导在其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能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否有教师的引导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工作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引导意见,方能让学生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理念从全新的角度对学生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引导,助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建设性的成果。但是教师的引导并不是包办代替,而是从选题、心理、技术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掌握研究课题的方法,其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搜集文献资料,深入社会调查,开展研究工作。学生终究是课题研究的主体,各项研究工作还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完成。教师的引导仅是为学生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丽萍.中学教学研究的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03):55-56

[2]周翠萍.关于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1):78-79

[3]姚美琴.高中学校科研管理的发展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2):101-1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语文大课堂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