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远志 不在当归等

时间:2022-03-31 12:57:34

但有远志 不在当归

中 原

中药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药学辞典》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则称:“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这是因当归为妇科要药,引申“思夫归来”之义而得名。

《三国志》有两处记载与当归有关的事,一则是《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说,当时太史慈事东吴,曹操听闻他有才华,要他弃吴北归来魏,便给太史慈一封信,里面放入一些当归,这简直就是把当归作为文字使用了。

二则是《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载,姜维事母至孝,但他公私分明,建兴六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异心,对姜维不友善,姜维便毅然投靠诸葛亮。

魏国的谋臣知道姜维是“凉州上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一个孝子,便将他的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一封信给姜维,要他来探望母亲,并在信封内附上当归,其意是要姜维回归魏国。

姜维接信后,明白其中用意,反复思量,几经挣扎,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而且诸葛亮对自己十分器重,认定“统一中原之时,便是母子团圆之日”,到那时再辞官归里侍奉母亲,这样就可以忠孝两全。

于是他在回给母亲的信中,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并写上“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的信,非常谅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他求。”

魏国后来还多次要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坚拒。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景仰,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又称姜公祠,春秋都有祭祀,祠内有联云: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上期《药名入谜韵味浓》谜底

1.制猴头2.没药3.木瓜4.王不留行5.人参6.半夏7.独活8.神曲9.云实10.扁豆

高人相救得杜仲

刘晓荻

从前陕西华山脚下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叫做李厚孝的农民,他事母至孝,因母亲患病延医诊治,医生嘱他到华山山崖上采摘灵芝草,才能使母亲药到病除。为了给母亲治病,李厚孝二话不说,就拿起采药工具往华山奔去。尽管山高路险,他还是排除万难,终于采到了灵芝草。

正当他满心欢喜寻路下山时,一不小心滑下山坡,扭伤了腰,寸步难行,只得倚着一棵树干歇息。突然见到一位白发老人到来,见他受伤动弹不得,连忙在树上摘取了一些树皮,生起火来熬一些汤药给他喝。

李厚孝喝了以后,腰伤马上就好了很多,他再三向老人家道谢,要他留下姓名,以后有机会再感谢他,并向他请教这是一种什么药材,以便推介给有需要的人治病。老人边走边指着那棵树吟道:“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吟罢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李厚孝把灵芝草带回去,煎好药汁给母亲服下,果然药到病除。

过了几天,他走到那棵树下,只见这棵树上面长满椭圆形有锯齿的绿叶,树皮折断后有许多白色的细丝。他反复吟诵白发老人留下的诗句,突然有所体悟。

“此木土里长”,“木”字旁加一个“土”字是“杜”字;“人中亦平常”,“人”字旁加一个“中”字是“仲”字。原来这种树叫做“杜仲”,以树皮入药,性温,味甘,能补肾肝,强筋骨,主治腰脊酸痛,足膝痿弱等症状。

上一篇:补气生血用中药 下一篇:五脏调养系列之五 调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