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铭心刻骨的初恋

时间:2022-03-31 12:04:38

年过耄耋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这位国画名家曾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自己年近弱冠时的一段苦恋。微露贝齿的白衣天使

1919年。吴冠中在宜兴贫寒农家降生,他少年时代就对美术表现出天赋。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吴冠中就读的国立杭州艺专向南方迁徙。最终在湘西的沅陵落下脚来。

那时,吴冠中19岁,由于长途跋涉,患了严重的脚疾,隔两三天,他便要去沅陵的医院里换一次药。吴冠中的脚疾一连几个月难愈,成了门诊部的常客。

为吴冠中换药的总是一位年轻的护士小姐。她文静、内向,总是默默地低着头,擦洗疮口,换新药,扎绷带。吴冠中有时低声说谢谢。她也好像没有听见,没有反应。吴冠中看着白衣天使那纤纤十指灵巧地为他擦拭,一种麻麻痒痒的感觉传到腿上,传遍全身。吴冠中后来回忆说:“她微微有些露齿,我想到《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也微露齿,我陶醉芸娘式的风貌。”

爱恋已在吴冠中的心里悄悄生长,他盼望能常常见到她。他在门诊部和护士宿舍之间的街道上走来走去,希望侥幸能碰上她。

有一次,她果真一人出门了。吴冠中追上去惴惴地问:“小姐,今天是否有门诊?”这显然是明知故问。“今天休息。”她善意地回答。“小姐尊姓?”“姓陈。”“是哪里人?”“南通人。”吴冠中不敢再问下去,推说因收不到家信才来向老乡打听消息,陈小姐踏着轻盈的脚步款款离去了。

心上人变成了老太太

吴冠中沉浸在这次幸运邂逅的兴奋里,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在慌乱之中没有问清陈小姐的名字。他本来可以向当班医师打听这位护士的情况,但他不敢。他太害羞。

到了下一次换药时,姓陈的护士不在。由另一位护士代替。吴冠中托词南通同乡有事传信,问经常给他换药的那位南通人陈小姐叫什么名字。那位护士迟疑了一下,用钢笔在玻璃板上写了“陈克如”三个字。

吴冠中如获至宝。回到学校,他给陈克如小姐写了一封长信,表示希望能认识她,信发出去,吴冠中焦急不安地天天等她回信。回信不来,也就不敢再去换药,像罪犯一样不敢再露面。

就在此时,日军步步逼近,杭州艺专决定南迁贵阳。在不得不离开沅陵的前夜,吴冠中带上一幅自己最喜欢的水彩画作告别礼物去找心上人。

传达员问吴冠中找谁,吴冠中硬着头皮说找陈克如。传达员让他在下面等,吴冠中就躲进了阴影里。不一会儿,有人大步下楼来了,并配合着一声高呼:“谁找我?”’啊,下来的却是一位老太太,吴冠中吓得拔腿就跑。

在贵阳停留的一段日子,吴冠中收到一封陌生者的来信,信中以长者的口吻教导说:年轻人做事不要那么莽撞,要三思而后行。但来信者告诉吴冠中:他喜爱的、经常为他换药的那位护士叫陈寿麟,南通人,21岁。以后有信可直接寄给她。吴冠中恍然大悟,写信人应该是陈克如老太太,那位门诊部的护士长。于是,吴冠中又写信给陈寿麟,因她比他大两岁,他称她为姐姐,但信件仍然是石沉大海。

半个世纪后的回音

南迁后,战争使吴冠中暂时忘记了个人的感情,他和同学们走上街头宣传抗日。一天,吴冠中正在街头写生,几位护士叽叽喳喳说笑着走来,停在了一处刻章摊前,吴冠中突然发现陈寿麟就在其中!吴冠中悄悄收起画夹,远远跟踪而去。最后,她们拐进了一条深巷,吴冠中怕暴露不敢进去,留在巷口等候,得到了她们的住址:毓秀里81号。

贵阳经常有轰炸。每当空袭警报响起,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往城外奔逃。而吴冠中却往城里的毓秀里跑,他想碰到陈寿麟陪她一起躲空袭。可等他跑到毓秀里,整个巷子早已空无一人。但吴冠中仍然一次次在尖锐的警报声中向毓秀里跑去,渴望着奇迹的出现,可他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失望。不久,艺专迁转昆明。吴冠中再未见到过她的倩影。

半个多世纪后,吴冠中在回忆录里写了一篇《忆初恋》,轻声询问:“她今在人间何处?”此文被某杂志转载,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转载,竟给50多年前那一段没有结果的苦恋,添上了一个最富戏剧性的结尾。

文章刊出后不久。刊物编辑部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写信人说,他是文章所写女主人公陈寿麟的儿子。他母亲陈寿麟还健在,已年近八旬。现住在广西柳州。他们全家人读了吴冠中的《忆初恋》,都深受感动,特意写这封信,希望编辑部能告知吴冠中的地址,并协助建立联系,让二位老人重叙友情。

信转到吴冠中手里,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那一段在50多年前已经画上了句号的初恋,竟会在古稀之年又有了下文!他再一次提起笔给陈寿麟写信――这一次绝不会再像当年那样石沉大海,音信皆无了。

果然,回信很快寄来,是陈寿麟的亲笔信!等了50多年,吴冠中终于接到了她的来信。她首先告诉他,他文章中提到的他写给她的那么多封信,她竟一封也没有收到过。他的一片深情,使她深为感动,尽管它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她希望他们两人之间,两个家庭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谊,是命运把这一段不平常的友情赐给了她。

上一篇:女人,你需要有那么一点自私! 下一篇:一颗牙,触动你的全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