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一起副流感病毒引发普通感冒暴发的原因与调查分析

时间:2022-03-30 11:17:55

黄骅市一起副流感病毒引发普通感冒暴发的原因与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副流感病毒(PIV)引发普通感冒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所有发热学生及时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5名发热病例中,有38名病例体温超过38℃, 年龄9~11岁,其中有35名病例分布在4年级2班,其余病例散在分布在其他班级。所采取的8份血标本的检验,发现有4份为副流感特异性抗体阳性,3份疑似阳性,1份阴性。结论:提高整体免疫力,做好疫情登记制度,准确、及时、有效的掌握疫情态势,有利于控制疫情的扩散。

关键词 副流感病毒 感冒 分析

资料与方法

均来自2006年12月20日,我市疾控中心对22名小学生因病未到校上课情况的全部调查资料。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患病学生均来自我市某小学4年级2班,但结果并未发现发病较集中的4年级2班存在特别的发病因素,本校其他班级和其他学校也未发现类似病例,也没发现当地有禽类或其他动物病死的情况。当日下午16时报告,学生发病人数已增至31人。对情况核实后,我市疾控中心立即电话进行了网络直报上级疾控部门。

采用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完善调查检验每一个环节及相关分析内容。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对血常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疫情进程状况:经调查核实,自2006年12月18日~12月27日,该校累计发现发热病例共45名,有38名患者体温超过38℃,其中35名病例分布在4年级2班 ,其余病例散在分布在其他班级,年龄均9~11岁,其中男生25名,女生20名。经对症治疗,全部病例已痊愈,并恢复上学,无新发病例出现。

流调进程:疫情发生当日,我们及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把调查报告通过网络进行了直报到上级疾控部门。省、市疾控中心人员于当日晚到达发病学校现场,对该发病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对疫情控制的应对措施,对病情较重的病例采样并做出了快速的诊断,排除了流感发生的可能。同时我们继续增加流调人员开展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扩大流行病学调查的范围,对全校发病情况的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落实督导检查,并对全校师生做好预防冬春季传染病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了宣传。

病因分析:对这起集体发病的情况,疾控中心已对症状较明显(体温曾达到过38℃)的病例进行了标本采集。所采取的8份血标本的检验中,其中4份为副流感特异性抗体阳性、3份疑似阳性、1份阴性。 通过检验及临床症状分析,最终确定为副流感病毒引发的普通感冒局部暴发。

讨论

副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初期症状和流感较类似,都是鼻塞、流鼻涕、眼结膜出血、全身酸痛等症状,此症状较轻,也容易治愈。副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潜伏期是3~7天,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6~7天自行痊愈。在预防上,应该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加强体育锻炼,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同时还要做好疫情登记及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一旦发现病人,应隔离传染源。普通家庭中还可以用醋酸、84消毒液等消毒剂消毒。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12.

2 刘运芝,陈萍,龙智钢,等.2002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3,10:696-697.

3 杨卫路,鲁恩洁,周秀珍,等.2003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1:10.

上一篇:吉林省多重残疾人状况分析报告 下一篇:铜川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