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30 08:11:41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数学教育在这一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个体情绪、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愉快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使他们爱学、乐学,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开放课堂练习培养创新意识。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而开放性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造。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第一,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木技能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形式新颖、解法灵活的开放题;第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技育旨。

二、教师应其备创新愈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别人是否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间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形成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棋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责任要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品。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而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索,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唯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陈焕.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探[J]. 赤峰学院学报,2005(10).

[2]张霞.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11).

[3]牛传飞.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8).

上一篇:浅谈在新课改中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教法思考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