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时间:2022-03-30 08:10:26

再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摘要:课堂教学要通过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探究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营造自主空间,亲历探究过程;引导自主发现,提炼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炼、抽象出数学思想方法,获取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有效引导 自主探究 探究意识 探究过程 探究方法

“抓住了探究过程,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命脉。”新形势下的课改倡导课堂教学应“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探究点,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成长。”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或等待领取现成的知识,而要想方设法进行有效引导,放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新知,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一话题作如下阐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课堂的起点是问题,是学生内需的问题,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李政道说:“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提问,还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每天都喝牛奶吗?买过牛奶吗?星期天,妈妈让小芳独自去商店买牛奶,假如你是小芳,在买前你会思考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纷纷举手发言:“每瓶牛奶多少钱?”“每箱有几瓶?”“每箱要多少钱?”“一共要买多少箱?”“一共要用多少钱?”“口袋里的钱够不够买?”等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这时趁机引导:“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的办法可能有:(1)看标价说明;(2)问售货员阿姨……接着呈现以下情景:“小芳去商店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告诉她,每箱牛奶有24瓶,每瓶2元钱,小芳一共要买5箱”“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2)买一箱要多少钱?(3)一共要用多少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讨、交流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对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就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隐含着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能有效引起新旧知识间的认知冲突,为他们创设一种“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境界,为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二、营造自主空间,亲历探究过程

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可见,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尝试、猜想、验证、质疑、推理等探索活动,让他们不断亲历数学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怎样判断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传统的教法是直接告诉学生“用公历年份数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这种教法省时易学,但“为什么要用公历年份数除以4?”“怎样想到用公历年份数除以4?”等科学性的探究思考过程就完全被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营造自主空间,让学生亲历探究新知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仔细观察年历卡,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根据这个规定,你能说出你观察的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1)发现规律:“仔细观察,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大胆说出来”,学生很快发现“每4年里就有1年是闰年”。

(2)引导推理:“根据这个规律,你判断2011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12年呢?继2012年之后的三个连续的闰年是哪些年份?”

(3)引导猜想,建立假设:“我们发现每4年里有1个闰年,那么闰年的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可以大胆猜想”,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产生如下猜想:“闰年的年份数可能是4的倍数……”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平常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4的倍数的?”经过点拨,马上有人建立假设:“用年份数÷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4)验证假设:请在2000-2010年中任选一个年份数除以4,看看以上假设是否成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很快得出前面的假设成立。

以上设计,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更多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的过程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和“创造”出来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他们的,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

三、引导自主发现,提炼探究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可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还要注重把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更为广泛的迁移。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认识1平方厘米的大小,我们可以安排以下程序:

(1)摸一摸: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大小?

(2)量一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说一说:边长多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4)想一想:(闭上眼睛)1平方厘米有多大?

在探究面积单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一眼就能看出面积谁大谁小的两个图形。学生用观察法很快就能作出判断。

(2)出示:一边相等、另一边不等,不能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的两个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得出用重叠法比较面积大小。

(3)出示:两边都不相等、不能用重叠法比较出面积谁大谁小的两个图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得出用剪拼法比较面积大小。

(4)呈现矛盾冲突:“生活中不能重叠,无法剪拼的图形还很多,如我们家的厨房和卧室地面的大小不一样,你能用什么方法比较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瓷砖铺地板)悟出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朴实无华的活动经历,有渴望揭示知识内涵的强烈情感,有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思维碰撞。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不断挖掘其中的奥秘,让课堂因探究而精彩,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炼、抽象出数学思想方法,获取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Task教学的教材整合案例分析与反思 下一篇: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