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3-30 04:13:59

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课堂教学初探

最近几年,我校在 “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先学顺导,实练精教”的专题研讨,形成了“任务驱动、学生自学、质疑问难、以练测学、展示导学、达标检测”的教学范式。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范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能引导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学会由近及远、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谈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自学思考寻感受

学生自学是教师为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之后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独立阅读数学课本,进行学具操作,实验,演算,演示等。这个过程是学生在独立思考下探索、尝试,不只是原来“先教后学”教学顺序的改变,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而是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加强。他们必须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去自学,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内容更广,强度更大,促使小组交流更充实、丰富。

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是保证学生合作探究和自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设计自学提纲,一要容量要适当。根据学生的自学水平和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自学一般一个例题,有时高年级比较简单、易学的可以两个例题。如果难、易不同的两个例题一起自学,效果反而不好,会影响学生自学的情绪和信心。二是要求要适当。教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自学要求不能偏高或偏低,要正确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等行为动词的含义,确定恰当的自学目标。三要抓住重点、关键处。让学生把思考的精力花在刀刃上。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自学提纲:+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么办?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必要的迂回曲折。四要富有启发性。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便于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对于有些数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联系不够紧密,设计的问题指向要明确。例如,在教学“认识倒数”时,可以明示学生计算几组两个乘数的积,发现了什么?从而去探究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五要有自学检测题。自学检测题是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及时掌握学情的手段。检测的内容是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的题,一般是书本上的“做一做”“试一试”。如果“试一试”是例题的延伸,要求高于例题,就不作为检测题。总之,自学提纲的设计,必须能让绝大多数同学能学、会学。如果多数学生经过自学达不到自学要求,反而会影响学生自学的情绪与兴趣。

二、小组交流求理解

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是展示自学成果、进行互帮互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有效形式。这个过程有时与全班展示合并在一起进行。

合作小组一般为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组成,这是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就考虑了小组合作的因素,其中学习水平较高一点的学生为组长。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打破自学提纲的顺序,谈自学中的感受、想法,谈自学检测题的思路、方法,谈自己的疑惑。小组成员在按序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表达有序、有条理、有层次,让同伴听清楚想表达的内容。听者要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轮到自己发言时,有雷同的内容不再重复,以节省时间。对同伴交流的内容要进行分析、比较:一是在同一问题上进行正误分析比较,如果有错要查出错误的地方及原因,并予以纠正;二是对同一问题看法的完整度、深度的分析比较;三是学习方法、策略上优劣的分析比较,促进自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交流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或有疑难是常有的事,需要通过同伴的释疑或争辩得到解决。这是将自学与小组合作引向深入的契机,是不可缺少的过程,应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达到心服口服、真正理解为止。如果小组里的不同意见没有得到统一,疑惑没有完全明白,由组长提交全班展示,在互动中解决。

三、全班展示互动找提升

学生的个人自学、小组交流,从数学知识理解的层面上来说,是初步的、浅层次的。全班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完善认知结构的关键性环节。

全班展示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各小组汇报本组在自学中的收获和疑难问题,二是展示学生自学中的检测题。这些题是教师在巡视中选择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让学生说清思路和方法,说清每一步的意义,以弄清算理、算法。对其中的一题多解或有独特见解的给予鼓励,为同伴起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其中的错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纠正,这是补差的绝好机会。各小组展示的成果或疑问注意三个突出,即突出学习方法和经验,突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突出疑难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学生释疑争辩的过程中,要以理服人,讲清“为什么”。例如,三年级“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的横线上是否有必要引起了学生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大家认为开始学习时为了保证正确有必要,熟练后应逐步放弃,培养快速记忆力。这种争论,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彰显了数学的理性精神。教师讲评时则应在“精”字上下工夫,精在学生会的、理解的不讲,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说得不清楚、不完整、遗漏的甚至错的,教师一定要讲,而且要讲好、讲透;精在对学习内容、方法的疏理、总结、归纳和提升;精在引导学生看到数学材料和事实的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看到数学知识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精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提升,变“教会”为“会学”。

四、堂上练习反馈促巩固

全班展示、师生讲评之后的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纠正,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回归性检查和巩固提高的过程。练习题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层次性、针对性,略低于家庭作业的水平。作业题的来源主要是教材和相应的补充习题,或作适当的补充,但应尽量减少或避免重复训练。全班学生基本上完成之后,教师进行堂上批改、矫正。由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报答案,同时同桌交换批改,在对的题上打钩,错的圈一下,再订正在旁边。对其中错误较多的题,由做对的学生或教师作必要的讲解补救,帮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其中的疑难,以提高课外作业的正确率,力争达到堂堂清、日日清的目标。

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体会到:以上各个教学环节在认知过程中虽各有侧重,但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起到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教材引路示范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数学材料的感知、表象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中,参与面更广,参与度更深,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责任性更强,都能以积极的、紧张的状态投入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践行“致和”理念,打造和谐团队 下一篇:混合式创意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