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畅”助“双赢”

时间:2022-03-30 02:24:58

【摘 要】“双畅”,即是指教师在教书与育人这两方面渠道的畅通,同时也是指师生之间“教”与“学”这两方面渠道的畅通;“双赢”,即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成材。但由于学生素质等原因,导致师生之间知识的传输形成了“肠梗阻”。为此,尊重、快乐、职场模仿、趣味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我所指的“双畅”,即是指教师在教书与育人这两方面渠道的畅通,同时也是指师生之间“教”与“学”这两方面渠道的畅通,“双畅”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师生的“双赢”,即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成材。遗憾的是,在中职教育实践中,“双畅”的渠道并不畅通,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学习基础差,他们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二是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普通人家,家境不富裕,经济状况不好;三是习惯养成较差,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甚至一部分人的思想品德还需要矫正;四是心理自卑,来到中职学校学习是被逼无赖,总觉得自己时时被人用有色眼镜打量。基于以上原因,他们中多数人的自信心不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更是不上心。就学生而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忍受公共基础课的基础知识学习,对专业程度高、专业理论要求严的专业课存在着 “听不懂”、“学不会”“做不了”的情况;就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管理班级比传输知识的时间多,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课堂教学效率低,存在着“教不会”、“管不住”、“白忙活”的问题。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辛辛苦苦地备课、认认真真地上课、勤勤恳恳地实地指导,换来的教学效果是“击鼓不响,敲锣不鸣”,知识传输形成了“肠梗阻”,师生无法形成双边教学活动的“双畅”与“双赢”。 学生难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尴尬,更是对中职教育者能力的挑战。

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性的教育,同时也是矫正和激励学生人生态度的重要场所。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合作、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注重积累与梳理。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实现语文双边教学活动的“双畅”与“双赢”,我作了如下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

1 尊重是实现“双畅”与“双赢”基础:师生在政治权利上是平等的,当你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尊重你。学生在学会尊重老师同学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所有的人,这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基础,也是形成师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氛围基础。

2 快乐是实现“双畅”与“双赢”台阶:中职学生正值花季,青春热情、富有朝气、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中不少人由于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走神、玩手机、甚至打瞌睡都是难免的。因此,在教学中注入快乐因子,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3 职场模仿是实现“双畅”与“双赢”助手: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病根是我们没有遵循中职教育规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入职场中的必要元素,将学生的求职需要与学习需要联系在一起。为了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我设计了诸如:一分钟自我介绍、会议主持、生日祝福、谈人生理想、如何应聘求职等;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我设计了诸如:写条据、申请、海报、请柬等实用文体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到知识的有用与实用,让学生们既感到压力,又兴奋异常,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目的。

4 趣味是实现“双畅”与“双赢”风帆:古人说:“教未见奇趣,必不乐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我有意加入一些有趣的语文知识。例如汉字一横,是一个字;一横,一撇,是一个字;一竖,一点,又是一个字。达到说明汉字结构精简而意深的目的;为了说明汉字强大的表达能力,我以一个历史故事为例:宋朝时期,一个卖豆芽的老汉请坡为自己写一幅对联,坡写下: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14个同样但读音不同的字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对联;为了说明汉字的丰富意义,我以“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为例,与学生做游戏,简简单单几个字,加上不同的标点,或者不同的地方加上相同的标点,都会表达不同的意思。让学生领略到中国语言文字与众不同的魅力。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学生在充满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收了语文知识,这样的局面是广大中职教师最乐于见到的。

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创新中职教育模式是实现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一个很好途径。有志于此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找到其与所教班级学生的契合点,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相对较低的现状,全面分析教情学情,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把握“适度”原则,简化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优选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指导;降低难度、减缓进度,稳步推进,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畅”和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上一篇:试议高中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幼儿自制玩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