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材能否大用?!

时间:2022-03-30 09:13:17

奥运会是全球体育竞技赛事的最高规格,赛场上竞争激烈,场外的赞助商品牌营销战也一样硝烟烽火。中国品牌相较于在2008年奥运会的“激进”表现,显得愈发内敛。自TOP以下的五级赞助商中,中国仅仅一家品牌上榜,且只跻身第三级赞助商行列。品牌策略专家李光斗特撰文《从北京到伦敦:奥运营销双城记》,并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双城记透露出不同国家品牌运作时在定位、最终目标层面上的差异,取舍之间,让“材”、“用”之间的关系立显。大品牌在机遇面前只会锦上添花,就如营销学所谓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品牌,你就和什么样的品牌在一起”!

大材不宜小用,小材大用却需看准时机,把握转换的条件。最近,某卫视以一档评委背转身子以耳朵倾听来决定去留的声音类选秀节目一经播出,就创下收视飙高的记录。大牌评委强强联手,造星手法讨巧新颖,整套节目因品牌策略的精准而得以星星之火,瞬时燎原。殿堂级评委的受邀,着力点并非在大材大用,而是借由艺术与商业的创新契合,让阳春白雪也可以尝试一回下里巴人。当然,这种大材,用得多了,就会变成普遍的明星效应或者策略,渐渐没入平庸,泯于无形。

在设计领域中,“材”与“用”的关系也一再地被重新定义、理解。在一定条件下,技能之大小与施展之空间并非必然成正比。广州电视塔“小蛮腰”的成功让荷兰设计师马克·海默尔声名大噪,他抓住了契机,一展才华,向成功狠狠迈进了一大步。这种大起大落就如造星一般,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可。再具体至设计细节的处理,“材”、“用”的定律也同样适用。记得与一位台湾设计师谈及两地业主面对家居建材造价的不同态度时,他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在台湾,家居中普遍存在以大理石充当台面,而在大陆却一味地被认为是浪费,是大材小用。其实,衡量“材”之价值的标准早已从单一的价格参照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得合理,即便矜贵也是最佳的——这是我们在最后达成的共识。

本期专题我们关注了家居过渡空间的设计与运用。过渡空间,顾名思义就是衔接空间,是与主功能空间相对而存在的。它看似不甚重要,却与整个空间布局息息相关,将收纳、采光、动线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囊括其中。李白在《将进酒》中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无论身处何处,也不论质素如何,“材”之最终能否发光发热,还是要看用在何处、用的人如何将其用得妙笔生花?

上一篇:台北隐巷设计办公室 下一篇:土洋结合养鸡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