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树的育苗技术及泡桐树的利用价值

时间:2022-03-30 07:30:23

泡桐树的育苗技术及泡桐树的利用价值

【摘要】泡桐是我国特有的栽培历史悠久的速生用材树种,共6种,除东北北部、内蒙古及外,分布与栽植几乎遍及全国。泡桐不仅生长快,材质好,而且用途也大,经济价值高,是外贸出口的重要物质,是群众比较喜爱的用材树种。本文分析了泡桐育苗、栽植、经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

【关键词】泡桐树;育苗技术;利用价值

1.良种的选择

良种壮苗是实现泡桐速生、丰产的基础,不同的种类和品种,在适应能力、生长速度、抗性强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广德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带,兼有南方和北方的过渡类型气候。土壤主要有棕壤(地带性土壤)和潮土、砂姜黑土(非地带性土壤)。根据以上气候和土壤类型,在广德地区的砂、淤土,两合土地带可以选择根深、冠稀、干形好的兰考泡桐、揪叶桐和毛泡桐,但必须注意在盐碱和沙姜黑土区不宜栽植泡桐。

2.育苗技术

泡桐的育苗方法很多,但目前主要是采用埋根育苗,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很少采用。埋根育苗方法简单,易管理,且苗木生长旺盛,质量较高,是该地区群众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

2.1育苗地的选择和整理

泡桐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酸碱适中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带,盐碱地或过于粘重的土壤都不宜作为泡桐的育苗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作为泡桐苗圃地在冬季最好深翻,以便土壤风化,冻死害虫,满足泡桐根系生长发育的需要。春季整地要施足底肥,每亩施饼肥100斤,磷肥100斤,为防止地下害虫每亩可施50%锌硫磷颗粒剂2-3斤,进行土壤处理。然后精耕细耙,随后整1米宽、30厘米高的畦,畦面平整,沟道齐直。

2.2种根的选择和准备

种根应在本地区生长1-2年,丛枝病少、无机械损伤的优良树上选择,种根的大头直径3-4厘米,长15-18厘米,剪口上平下斜,以防倒埋。埋根前要按粗细严格分级再进行育苗。对秋冬两季采集的种根,不能随时育苗,要进行合理贮藏,其方法有实窖贮藏和空窖贮藏两种,在空窖贮藏时要注意开关窖门,保持窖内湿润,温度控制在0℃-12℃,以便加速根内养分的转化,使之产生愈合组织。

为了使埋根后,出苗快、出苗齐和防止种根的倒埋、烂根等,每年3月中旬对种根进行温床摧根。其方法是:根据选好种根的多少,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做前低后高的温床,底层铺麦糠20厘米,再铺2-3厘米的细土,将种根斜放,并盖细土2厘米,最后盖上地膜,经常检查床内温度,10-15天芽可以长到1厘米,即可下地育苗。但注意,随起随育,轻拿轻放,分级进行。

2.3育苗的时间、密度和方法

若摧根,时间应在3月底至4月初。如不摧根,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为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泡桐具有强烈萌芽能力,幼苗叶大、喜光、生长快的特点,应稀植,株行距1x1米或1 x 0.8米为宜,这样可培育出3米及至4米以上,地径5-7厘米以上的大苗。育苗的方法一般采用埋根法。

2.4苗木的抚育管理

泡桐苗木生长的前期要进行深锄,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分期浇水、施肥,5-6月份浇水、培土,6-8月份是泡桐苗木的速生期,此时要加强水肥管理,每15-20天追一次速效性肥,每公顷150千克尿素或人粪尿6000千克-7500千克,此时地上部分高生长占总生长量的70-80%,一般追肥不少于4次。阴雨天要注意排水。8月下旬以后要停止浇水、追肥,以提高苗木木质化。

2.5苗木病虫害的防治

泡洞苗木的病害主要是丛枝病、黑痘病、炭疽病。丛枝病的防治:(1)育苗前把种根放人40-50℃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2)遇到丛枝病的病苗及早拨除,在有条件的地区,每株可注射1万单位盐酸四环素15-20毫升。苗期的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可以用药诱杀。

3.栽植技术

3.1造林地的选择与整理

由于泡桐具有喜湿、喜温、喜肥、喜壤土,怕寒、怕膺薄、怕盐碱,不耐淹,不耐荫,不耐地下水位高,不能栽植在粘重的土壤上,宜选择沙壤土、壤土或两合土,且平整能灌能排的地带作为造林地。盐碱地、沙姜黑土区域不宜栽植泡桐,泡桐对土壤厚度及疏松程度反应十分敏感,在整地时,要挖1米见方的大穴,每穴施土杂肥50公斤,饼肥2公斤、磷肥1.5公斤与表土拌匀,填入穴底。

3.2选择良种壮苗.控制合理密度

良种壮苗是实现泡桐速生、丰产的基础,造林时,根据立地条件,要选择速生、抗病、干形好的和适应性强的兰考泡桐、揪叶泡桐及毛泡桐作为我地区造林树种。同时根据立地条件及用途不同确定造林密度,培育小径材可采用5x5米株行距,培育大径材可以采用5x10米的株行距。

3.3栽大苗,施足肥

泡桐造林时一般都在冬、春两季进行,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秋季11月上旬造林,挖大穴、施足肥、栽大苗其效果也比较好,丛枝病还可以减少5-7%。泡桐的栽植技术主要掌握栽大苗、带大根、挖大穴、施大肥、浇大水、堆大堆。大苗要求4米以上地径5公分以上,根幅保持70厘米,根系完整。大穴要求1米见方。施肥保证每株杂肥50公斤,磷肥2公斤,饼肥25公斤,栽好后要满足每株2桶定根水,封成高20厘米左右的堆,保证达到摇不动,拔不掉的标准。

4.经营管理技术

泡桐能否达到优质、速生、丰产的目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以往由于我们一味地追求泡桐速生,管理技术单一,跟不上,致使一些地方的泡桐树材质明显下降。如泡桐的含水量大,脆性增大,还有的在生长期就出现了裂纹,而且多数是年轮间裂,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严重影响了泡桐原木和板材的出口。

4.1合理的接干与修枝

由于泡桐的假二叉分枝和间隙性接干,降低了主干材的出材率。为此,必须进行合理的人工接干与修枝。1-2年生的泡桐幼树进行人工接干和平茬接干比不进行人工剪枝接干在同样的条件下其主干增高60%以上,材积也可以增加15%以上。经济价值大大提高。泡桐的修枝应掌握轻修枝,留大冠,去竞争枝,保主干的办法,克服重修枝现象,要注意及时修除病枝。修剪程度一般在修枝后干高和冠幅高的比为1:1,枝下高达6米为宜,全树高应保持在12米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泡桐旺盛生长,达到优质、速生、丰产的目的。

4.2科学合理施肥

以往由于对泡桐多施氮肥,加之修枝不当,使许多泡桐树形成了偏冠、弯干、偏心,同时使纤维素减少,含水量增大,严重影响了泡桐的木材质量。因此,在泡桐生长的中后期,一定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地增加磷钾肥,以增加纤维素和木质素,降低含水量。施用时磷钾肥的比例1:4较好,既可以增强抗性,又能减轻泡桐丛枝病的危害,又可促进泡桐立木组织充实,提高材质。

4.3合理间伐,保持适宜的郁闭度

若是片林采用“下方间伐”法,也可以采用“劣伐”,总之间伐不易过渡,否则会导致立木尖削,影响材质。

4.4适时采伐更新

广德地区兰考泡桐较多,揪叶桐和毛泡桐次之。兰考泡桐的高生长呈间歇性的上升,在2-6年内就完成1-2接干,其胸径生长最快阶段在第3-8年,以后逐年下降。15-20年材积生长成熟,因此泡桐的适宜采伐年龄在20年左右。但是实际上,我市许多地方在泡桐生长8-10年时就采伐,此时材积生长正处于成倍增加,但有些村片林30多年生的大树仍然没有更新,此时材积生长很慢。因此,泡桐必须适时采伐、更新,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 [科]

【参考文献】

[1]姚新玲.泡桐埋根育苗技术[J].河南农业,2009,(13).

上一篇:农业机械节油技术要点 下一篇:浅谈中等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