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贵州的扶贫效果关系全国扶贫进程

时间:2022-03-30 05:40:21

案例背景:贵州的扶贫效果关系全国扶贫进程

贫困,是贵州人心中的最痛。其他省份都有平原,唯独贵州没有。石漠化严重,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贵州任重道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为全省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随后,“晴隆模式”、“印江试点”、“长顺模式”……一个个扶贫开发的途径、模式在贵州落地开花,极大地改变了该省贫困落后的面貌。20多年来,贵州的贫困人口已由130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约505万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0年12月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委书记向绝对贫困下“战书”:未来10年,贵州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在“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减少300万人以上,2020年全部解决505万人的贫困问题。

1.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党的十七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十一五”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6431万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5年年均减少748.6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5个百分点,扭转了“十五”期间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目标如期实现。未来10年,我国将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首要任务,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力争到“十二五”末,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范小建2010年底在接受《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能否取得更大突破,关系着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仅从数量上看,按照中国2009年确定的1196元的标准,中国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则还有1.5亿人。随着经济的增长,减贫的效应在逐渐递减,贫困人口规模大,而返贫的压力也不断增长,扶贫开发工作中诸多“硬骨头”还需要啃。

范小建指出,“十二五”期间及今后十年,我国扶贫开发将着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巩固大扶贫格局,立足于遏制发展差距扩大,实施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规划体系。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增强发展能力为中心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重要手段,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2. 贵州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贵州高原曾经是一片贫瘠封闭的土地。近年来贵州扶贫开发尽管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公共事业均等化历史欠账极为严重,仅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还达555.3万人,占全国3597万贫困人口的15.4%,居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为16.5%,居全国第二;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3%。贵州由此成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历届省委省政府以系统思维和整体制度安排,决计破解事关重大民生和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利条件,特别是他们加快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基础;着重调整种养业结构,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加速推进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十一五”期间的贵州,共投入中央和省级扶贫资金140.7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4.7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万多个。

进入“十二五”,贵州扶贫开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由于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贵州依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扶贫开发形势严峻。2011年,贵州有农村贫困人口505.3万人,居全国第一。全国7个贫困人口中贵州就有1个,贵州6个农民中就有1个是贫困人口。贵州贫困发生率为14.5%,居全国第二。贵州省现有50个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3个扶贫工作任务县,重点县分别占全省县级总数和全国重点县总数的56.8%和8.4%。全省有100个一类贫困乡、545个二类贫困乡、289个三类贫困乡、13973个贫困村,贫困村数占全省村级总数的58.2%,占全国15万个重点贫困村的9.3%。全省3个民族自治州,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国30个州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01年的2.5元,扩大到2008年的52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30个州的83%、52%、46%和52%,且多数指标低于10个藏族自治州。贫困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61%,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1年,比全省低0.9年,比全国低2.4年。扶贫开发,对于贵州来说,依然是一道未解难题。

“木桶理论”广为人知,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理论,贵州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全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扶贫开发的整体效果。这也使得贵州省委省政府备感肩上责任重大。

2010年12月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向绝对贫困下“战书”:未来10年,贵州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在“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减少300万人以上,2020年全部解决505万人的贫困问题。今年年初召开的贵州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长赵克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县加快脱贫步伐。2月25日,在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贵州不能拖全国的后腿,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是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是最大民生的意识,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在新十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2月26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扶贫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把扶贫开发的主要责任捆绑到县乡,实行“倒计时”,强力推进。新的发展阶段,贵州攻克贫困难题的决心十足,信心满怀!

上一篇:案例延伸:影视营销的唐山西安承德样本 下一篇:案例启示:构建“大扶贫”格局 推进产业化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