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别提款权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时间:2022-03-29 07:53:22

从特别提款权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是在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用于调节各国货币金融关系的一整套国际原则、规定、制度安排与组织形式。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能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证,促进世界贸易与资本流动,而且可以让世界各国更充分、更公平的分享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利益,推动世界经济顺利发展。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它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深化,不断的调整和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国际储备货币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是国际金融专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Triffin)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他认为,以一国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和储备资产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其它国家需要通过对该国国际贸易逆差买入该国货币,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 (即国际清偿能力),这必将造成该国逆差、货币信用下降,动摇该国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基础;反之,该国若要维持本国国际收支平衡、稳定币值,其它国家国际储备规模又将受到限制,导致其国际清偿能力不足,影响到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增长。以单一货币作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面临清偿能力和货币信用的两难选择。

 二、特里芬难题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特里芬难题是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出的,但它同样揭示了牙买加体系下隐含的内在矛盾,解释了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牙买加体系的一个特点是国际储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美元在各国的储备中所占份额仍是最高的。其他国家储备美元数量越多,美国对外的负债或赤字就越大。国际市场上美元流动性过剩。同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刺激本国经济增长,美联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购房者数量大量增加。众多投资者投资于房地产市场,导致了房价连续上升。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andpoors)的有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1月到2006年6月,美国前10大城市(1O-citycomposite,CSXR)房价指数从100上升到226,上涨了约l26%,在历次上升周期中涨幅最大。高房价带来了高收益,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购入房屋以期升值。这些购房者的购房目的不是个人居住,而是为了出租或出售。房价的大幅上涨和购房投资构成了交互性推动。过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出现泡沫。

 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及其自身的通货膨胀,最终导致了美元的贬值和国际地位的下降。为了维护美元汇率的稳定,保持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联储转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自2004年6月连续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试图回收美元流动性。随着联邦基金利率的不断上调,房屋贷款利率也不断升高,到2007年已达6.7%。还款利率上升,还款支出大幅增加,加重了贷款购房者的还款负担。由于次级贷款还款人还款能力有限,还款违约开始增加,到期未付率自2006年二季度起的11%升至2008年一季度的l9%。贷款利率上升,同时也导致购房者大幅减少,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2006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趋势。2006年6月到2008年7月,房价指数从226下降到l78,下降了约21%。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金融业和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一系列冲击。美联储在回收流动性的同时,挤破了资产泡沫,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事实证明,依靠单一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人“特里芬难题”,具有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我们认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货币,不是某一个中心国家的货币,而更应当是多个国家的货币所组成的“一篮子”货币,是一种“超”储备货币。

 三、特别提款权作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特别提款权自1970年1月正式开始发行以来,定值方式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最初,定值为0.888671克纯金,即当时1美元的价值。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特别提款权开始以一篮子货币定值,篮子货币的组成是过去5年它们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反映。1980年起,特别提款权根据1975年到1979年世界最大的五个商品和劳务出口国的货币定值,并规定每五年调整一次。目前,特别提款权的构成是2006年确定的,篮子货币计价资产是44%的美元、34%的欧元、日元与英镑各11%。特别提款权具有天然的“一篮子”货币的性质,而这正是今后国际储备货币的改革方向。

 特别提款权做国际储备货币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用资产,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拓展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完善特别提款权的货币功能使之成为能直接对外支付的交易媒介。一是减少、取消限制特别提款权使用和交易的规定;二是增强特别提款权的流动性,允许官方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相互转让特别提款权,鼓励私人部门持有和使用特别提款权,消除流通障碍。特别提款权只有能够在世界贸易中自由广泛使用,才能逐步发展为国际货币,其价值才能由市场来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才能逐步具有世界性中央银行的职能。

 其次,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威性。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在国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尽管19世纪60年代起美国开始逐渐衰落,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提款权的推行和扩大使用,会在根本上动摇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特别提款权作用的进一步扩大,意味着各国,特别是美国,放弃部分货币。这需要有相关国家的支持与合作,也同样依赖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世界性中央银行权威地位的确立。

 第三,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提款权份额。对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家而言,其持有的国际储备除了特别提款权和黄金之外,还有包括其本国货币,储备充足。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则相对紧缺。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提款权份额,有利于增强其国际购买力、提高其筹资能力。这对于预防债务危机,促进国际贸易、深化国际分工,以及稳定国际金融局势都有着长远意义。

上一篇:MB89P475的UART/SIO结构和应用 下一篇:论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