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分析

时间:2022-03-29 06:05:42

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分析

[摘 要]空间结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随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完善、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优化工作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逐渐被提上日程。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存在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微弱、同质节点屏蔽现象普遍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构建及优化辽宁省三大旅游圈层的构想。

[关键词]辽宁省 旅游空间结构 旅游圈层 优化

一、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其空间结构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完善、不科学之处却不容忽视。

1.区域旅游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不一

辽宁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传统划分方法是把空间整体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辽东半岛海滨风光区、辽东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区、辽中名胜古迹风光区和辽西历史古迹山海风光区。纵观2000年以来的旅游发展,各区表现出极为显著的不均衡性。其中,辽东半岛旅游区和辽中名胜古迹风光区发展速度快、发展态势好,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占举足轻重地位;而其他二区旅游发展的步履却十分艰难,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此外,就总体而言,辽宁省四个旅游分区的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性在逐年加深,四个旅游区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缺少沟通与互动,尚未形成良性的发展关系。

2.中心城市极化效应显著,辐射作用微弱

各旅游区域中心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占绝对统治地位,而其他城市对区域旅游发展的贡献却非常微薄。这充分表明辽宁省的旅游空间结构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即每个旅游区内部的各个节点是互不联系的离散型发展,而未形成彼此交融的网络型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各中心城市呈现出显著的极化效益,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每个区域内的某一点汇聚,随着集聚程度不断加强,点便形成了区域旅游中心。而中心城市对区内其他城市却缺少应有的辐射与联动作用,其他城市旅游发展与中心城市仅是单方面的依赖关系。

3.同质节点分布密集,屏蔽现象普遍

当过多同质、高级别旅游节点呈凝聚状态分布时,将产生类型同构等问题,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区域总体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级别旅游节点凝聚分布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的停留天数,从而减少了其他相关的消费,如餐饮消费、住宿消费、娱乐消费和购物消费等。另一方面,当旅游节点之间具有替代作用时,会降低同类旅游节点的到访率,景点之间的屏蔽效应较强。

二、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在强调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圈层结构的建设是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一种可选模式。旅游圈层结构是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圈向外依次延伸包括腹地圈和辐射圈,旅游圈层结构是从整个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和区位条件出发,合理配置旅游中心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1.三大旅游圈层的具体构成

从目前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发展状况看,中部与东部已存在着极化效应显著的旅游经济增长中心――沈阳和大连,两大旅游区域在其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正稳步向前发展。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却缺少一个能统筹全区的旅游增长中心,全区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依据这些因素,本文拟构建以三个一级旅游中心城市―沈阳、大连和葫芦岛为核心的辽宁省三大旅游圈。其中,以沈阳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圈的次中心城市有抚顺、铁岭、本溪、丹东、鞍山、辽阳和盘锦;以大连为核心的南部旅游圈的次中心城市有营口;以葫芦岛为核心的西部旅游圈的次中心城市有锦州、阜新和朝阳。

辽西地区选取葫芦岛作为其旅游中心城市,其原因主要是,不论相对于辽宁省游客或是省外,尤其是北京、哈尔滨、吉林等内陆城市而言,海岸型的旅游资源极具吸引力,而文物古迹由于资源本身性质在开发和游客的参与方面要受到诸多的限制。此外,从两市的省外客源构成看,北京、天津、吉林、哈尔滨等城市是其共同的主要客源市场,而这些客源基本是把葫芦岛或兴城作为辽西的首站地,然后做进一步的延伸到达锦州。

2.优化三大旅游圈层

旅游圈是一定地域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它的发展过程需要历经聚集态、扩散态和成熟态等3种演变状态。优化辽宁省旅游圈的目标和步骤必须遵循这种发展规律。

(1)聚集态。旅游空间结构的聚集态发展主要表现为,只是针对区域内个别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背景、现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提出了“城市一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构想,表现在实际运作中,旅游经济活动分散孤立,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旅游空间结构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处于分散状态,其发展水平虽然低,但发展潜力大。因而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旅游圈发展规律和辽宁省旅游圈发展现状,研究确定辽宁省旅游圈建设的目标、合理区位、阶段规模;二是对于旅游圈的主要功能进行规划、培育与引导,对基础支撑系统、城市群结构以及政策、实施组织和反馈机制等进行精心设计。

(2)扩散态。为促进旅游空间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要采取“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实施辽宁省三大旅游圈的构建规划。在空间结构上,发挥三个核心城市极核作用,同时逐步培育区位较优次中心城市,并以中心和次中心城市为支撑点,以省内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主动组成区域旅游网络化群体。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协调旅游经济结构和基础支撑系统的契合,强化旅游圈的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旅游产业乘数效应和旅游区域聚集效应,促使辽宁省旅游经济由积聚模式走向扩散,随着扩散机制日渐成熟,旅游圈逐渐完成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

(3)成熟态。经历了成长态和发展态的辽宁旅游空间结构,应采取“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更高层次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首先,沈阳市和大连市要突出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综合功能,葫芦岛要突出部级旅游城市的综合功能。其次是区内交通和通讯联系网络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旅游经济发展均衡化和旅游接待规范化。最后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宏观经济的国际化、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和旅游业的现代化,辽宁省旅游圈将通过空间结构体系和职能的扩散,同全国旅游经济地域结构连成一体,并成为重要的客源进出口岸和旅游目的地,从而沟通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树立大旅游圈的市场形象,不断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Pearce.D.G. Tourism Today: A Geographical Analysis.Longman Group Ltd.UK, 1987,2: 23~25

[2]高卫国.关于旅游空间格局与旅游区位的思考.思想战线,2001,3:32

[3]董雪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解释――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为例.经济地理,2004,1:32~33

[4]王滔,甘颖进,杨开忠.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发展.人文地理,2002,12:21~24

上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沈阳市支柱产业比较研究 下一篇:试论陕南中草药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