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带来的忧思

时间:2022-03-29 02:15:54

摩天大楼热可能是经济崩溃即将来临的一个指标。

近几年,中国高楼建筑正在以的速度遍地林立。

今年6月5日,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计划用7个月的时间,规划建设一座220层,高838米的综合大楼——天空城市,预计建成后比迪拜塔还高10米,号称世界第一高楼。

此举被认为是我国高楼建设的巅峰之作。但事实上,高楼建设的速度远不止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其中87%在中国。截至目前,我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拥有总量。预计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封顶。

但有外资机构研究称,过去140年来的经验表明,摩天大楼热可能是经济崩溃即将来临的一个指标。纽约的克莱斯勒和帝国大厦腾空而起的建筑热,就发生在1929年的纽约股市崩盘和大萧条前夕。

而最近的例证是,迪拜高耸入云的办公大楼、旅店和世界最高的哈利法塔,这些巨无霸均在迪拜陷入可怕的经济危机之前不久建成。

信贷过剩的信号

“建筑热是信贷过剩的一个信号。历史上,摩天大楼的建造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是与信贷宽松、土地价格飙升和过分的乐观预期紧密相关;而且,往往建筑完工之日,便是经济进入紧缩衰退之时。

巧合的是,今年前5个月的宏观数据似乎也有所警示。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累计财政收入同比增幅显著回落。5月份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创5个月以来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跌1.4%,为连续第三个月负增长,也为2009年12月以来最低点。

这显示需求疲软,增长乏力,宏观经济亮起“红灯”,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已经明显放缓。

1999年,著名的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总结出一个“摩天大楼指数”,他发现,“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也就是经济衰退之时”。后来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劳伦斯魔咒”或者干脆就叫摩天大楼魔咒。这个魔咒虽然看似疯狂,但在历史上,却多次出现了应验的巧合。在此举几个例子:

1908年,纽约胜家大厦落成,次年大都会人寿大厦建成,紧接着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美国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相继落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全球大萧条也正是发生在这段时间;

1973到1975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的拔地而起再次夺人眼目,但正是在此期间,石油危机爆发,这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夺得世界最高建筑的桂冠,随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而今,地标建筑在我国各大城市开始“光荣绽放”——5月28日,大连万达以11亿元拿下昆明市西山区老海埂路片区两宗地块。在这幅土地上,万达将建起昆明第一高楼,建筑高度约280米;除此之外,南京建设了450米的紫峰大厦,广州东塔的高度也达到了530 米,武汉绿地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两座高楼的高度分别达到了606米、660米。动辄500米以上的高楼建筑已然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与此同时,一份不完全统计的《摩天城市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经超过200座(仅计算写字楼与酒店),相当于美国现有摩天大楼的总量。

另据测算,5年后中国将拥有800座摩天高楼,相当于美国今天的4倍,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

为何要建摩天大楼

此前,“摩天楼专业户”绿地集团就直言:“做地标性建筑不是我们想做的,而是政府想做。”

优惠的土地政策,无疑是地产商钟情摩天高楼的一大原因,摩天高楼拿地便宜,还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多种优惠,包括土地出让金等值金额奖励性补助,建成营业之日起5至8年内所交纳的营业税、所得税等值金额奖励性补助等。

此外,目前中国涉及到地标性建筑的内容,一般由政府牵头,有一级土地开发资质的公司参与,然后招商。通常是政府规划好项目,找企业来签约合作,建成后给企业一定的收益。因为不能出售,在土地审批的时候会有一些住宅项目做配套,保证企业在投入商业项目时,能通过回收住宅项目资金实现收益。

政府热心于摩天高楼建筑,不外乎摩天大楼不仅能拉动相关区域商业的繁荣,还能带来当地观光旅游经济的繁荣。

就开发商收益而言,超高层,更多依靠的是租赁市场,从租赁需求的行业来看,甲级写字楼一般以高新技术类公司、高端生产制造型企业、金融服务类公司等作为主要租赁力量。要做商业地产,可能还是要选择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或者国家级中心城市,因为市场有承受能力,商业金融发展也比较完善。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现在可谓是摩天大楼云集,光陆家嘴地区就云集了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上百栋摩天高楼。

这些摩天大楼不单单是一种城市风景,还都是一个个的经营实体。据了解,摩天大楼最主要的营收方式,都是作为高档写字楼进行出租。2011年,整个上海的写字楼市场处于量价齐升的状况,租金同比上涨17%以上。有的甲级写字楼,一年吸金能力就高达10亿元。

根据最新统计上海仅152米以上高楼就云集了51栋,甲级写字楼的存量市场突破了500万平方米。但即便如此,租赁市场依然呈现了强劲消化能力。仅去年四季度,就有23.5万平方米的写字楼被出租。

以陆家嘴为例,2009年年初写字楼的空置率达到20%,目前则下降至5%以下。有的写字楼刚刚交付不到一年,就已经出租一空。

城中心的甲级写字楼,入住率非常高,现在整个南京路商圈,目前只有不到2%的空置率,非常低,淮海路商圈也是在2%、3%左右,非常低。而在5%之下就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空置率水平。

快速增长的办公需求,让写字楼的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上海甲级写字楼的平均租金,已经上涨至每天每平米8.2元,日趋逼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9.7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有的超甲级写字楼租金,则突破了每天每平米14元,堪称寸土寸金。

上一篇:寿保庄“工业大院”寻求破局 下一篇:长阳业余高尔夫球冠军赛将于9月在京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