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法规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时间:2022-03-28 11:11:34

公共场所卫生法规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法规;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5―87―02

我国现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后称《条例》和《细则》)已实施20多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条例》及《细则》已不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现就《条例》及《细则》存在的问题及其修订建议提出如下观点。

1监督执法主体

《条例》第10条规定“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这与《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相互矛盾。目前卫生防疫机构多数已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代,而行使公共场所监督执法权的是卫生监督所,造成实际执法主体与《条例》所指主体不一致。若一旦发生行政争议,出现行政复议与诉讼等,势必造成卫生监督所的被动局面。卫生监督所是根据2000年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成立的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成为卫生行政机关。建议:修订《条例》,首先要明确卫生行政机关公共场所监督执法的主体地位,其次进一步改革卫生监督所为卫生监督局,使其成为卫生行政机关的一部分,执行公共场所监督职责。

2公共场所概念

《条例》和《细则》均未对公共场所给予明确定义,《条例》第2条只是将公共场所分为7类28种。随着市场经济飞迅发展,现《条例》所规定28种外的各类新兴公共场所不断涌现。例如:网吧、健身房、按摩房、洗头洗脚房、溜冰场、证券交易所、婚纱影楼等。卫生监督部门对此无法可依,也无监测标准,这些新型公共场所常拒绝卫生监督。然而这些场所与《条例》规定的28种在性质上有共同点,即:在一定时间内接纳的人数较多、人群流动性大、组成复杂,容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不良影响等。建议:对公共场所的概念作一原则性表述,同时又就对象一一予以归类,包括新出现的公共场所,这样既可防止出现监管空档,又可避免卫生行政部门层层请示释疑和其它不必要的司法纠纷。

3卫生行政处罚

《条例》第14条作了行政处罚种类的设置,《细则》23条又作了具体的规定,但现在看来还是跟不上发展。(1)罚款额度小。《条例》及《细则》虽规定有高至2万元的罚款,但对很多常见违法的罚款数额明显偏低。如无“卫生许可证”营业罚款仅为200―800元,低于普通的中小型公共场所申领“卫生许可证”时服务人员体检、卫生监测的费用。业主宁可受罚,也不办证。有的业主经营能否赢利没有把握,不办证先试营业,万一被查到就不干了。由于处罚太轻难以遏制违法行为。建议:提高公共场所罚款额度。(2)可操怍性差。《细则》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违法行为给予的政处种类有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4种。《细则》第23条第2款规定,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者处以20~200元罚款,但没有明确这种处罚额度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若是单位,则罚款金额太低,且与2006年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第61条未取得健康合格证从事公共场所服务工作、可处500~1000元罚款相矛盾。《细则》第4款规定未取得“卫牛许可证”擅自经营者,可处以200―800元罚款。这种罚款金额相对于小型公共场所还可以,但对于星级宾馆、大型商场、超市、大型娱乐场所等规模大、项目广、从业人员多的经营单位,根本起不到教育威慑作用。建议:按公共场所规模制定不同罚款金额。(3)取消后一次处罚建立在前一次处罚基础上的模式。在《细则》罚则中对于罚款的设定,相对于其他卫生法规来讲,比较繁琐,实际工作中,不如《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法规明晰、易操作。如违反《条例》第6条,《细则》23条规定给予警告,警告后无改进者处以20-200元的罚款,再无改进者处以100-400元的罚款。这样无改进者重复加倍罚款也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第24条“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4)增加罚种。要对无“卫生许可证”擅自经营的对象,增加暂扣或没收经营物品的行政处罚设置。《条例》及《细则》中没有规定如《食品卫生法》中所规定的取缔违法经营的控制措施,故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制止类似违法行为。实际监督过程中,我们曾对一些长期不办“卫生许可证”或公用物品不消毒的小理发店、小旅馆等多次教育规劝或罚款或停业整顿,均无效果。如果能对其查封或扣留经营用品就能立即制止其对社会的危害。

总之,修订《条例》中不完善之处,将更多的公共场所列入监督管理范围,提高《条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加大处罚力度,使其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急性创伤的院前急救 下一篇:血站血液检测结果咨询服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