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河南省第三产业税收的影响

时间:2022-03-28 10:51:19

“营改增”对河南省第三产业税收的影响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项改革是国家结构性减税的重大措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效果不仅在于减负、降税,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达到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我省借此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区建设的机遇,将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从整个经济形势看,第三产业群的扩大会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营改增”改革一年来的税收形势展开分析,探讨“营改增”政策对全省第三产业经济和税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第三产业;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3

一、河南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在2013年是首次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尽管其它已经完成改革的试点省市对我省的改革有借鉴作用,但我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省情决定了这次改革会对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省的“营改增”主要涉及四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电信业和邮政业。这四个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四类;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和广播影视服务等七类。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2014年8月底,河南省纳入营改增的纳税人合计为9.23万户,占全省纳税人总户数的2.73%。其中四个行业所占的比重为:交通运输业13%,邮政业0.2%,电信业0.8%,现代服务业86%;根据纳税人类型来看,一般纳税人约占12.71%,小规模纳税人约占87.29%。2013年,“营改增”企业入库税收14.24亿元,2014年截止8月份,入库税收35.69亿元,“营改增”推行一年来,累计入库增值税49.93亿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省涉及的纳税人以小规模纳税人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两个行业为主要行业。

(一)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纳税人比例较高

现代服务业占营改增纳税人总户数的86%,其中,以文化创意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三类服务为主,占现代服务业总户数的74.16%;物流辅助服务等其他四个子行业占到25.84%。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现代服务业的第二大行业,其中以陆路运输业为主,占交通运输业总户数的98.3%,电信业、邮政业等两个行业所占比例很小。

(二)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负较高

交通运输业在“营改增”后,税率由原来的3%变为11%,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在“营改增”初期,交通运输业外购可抵扣的进项税较少,因此虽然该行业户数不是最多,但贡献率高于其他行业。截止2014年8月份,交通运输业累计入库增值税23亿元,占“营改增”总税收的46.08%,所占比重最高,其中陆路运输服务业占交通运输业税收的95.3%。现代服务业累计入库21.9亿元,占“营改增”总税收的43.87%,其中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和鉴证咨询服务等行业税收贡献较多。邮政业由于行业的税源的特殊性,加上户数少、税负低,入库税额全省最少,仅有2552万元。电信业尽管纳入“营改增”时间短,而且户数不到一千户,但税率由之前的3%变为11%,而且应税收入高,所以增长潜力较大。

(三)小规模纳税人所占比例较高

在“营改增”的9.23万户纳税人中,小规模纳税人占到87.29%。而在一般纳税人12.71%的比重中,纳税人较多的是邮政和电信等两个行业,分别占本行业纳税人的92.81%、83.88%,主要原因是税源的特殊性。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占22.16%,其中铁路运输、管道运输等纳税人,分别达到78.21%、65%。现代服务业门槛低,纳税人户数多,小规模纳税人比重明显偏高,达到89.54%,其中文化创意、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等三个行业小规模纳税人比重均超过90%。

(四)一般纳税人所缴税收较高

在税收贡献方面,一般纳税人累计入库税收38.58亿元,占总收入的77.28%,小规模纳税人累计入库11.34亿元,占22.72%。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21.62%的一般纳税人贡献了该行业93.67%的税收,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仅占6.33%。邮政业、电信业等由于基本全部是一般纳税人,因此一般纳税人税收比重分别达到98.8%、99.8%。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税收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达到35.44%,符合小规模纳税人占该行业户数近九成的特点。

(五)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纳税人所占比重高

从我省的地域分布来看,大中城市一般纳税人规模大,税收贡献度高。其中郑州市纳税户数为3.76万户,占全省总户数的40.73%,入库税收14.21亿元,占全省总税收的28.46%。洛阳、安阳、新乡、焦作、南阳、郑州新区等等其他六个市(区)共有纳税人2.89万户,占总户数的31.31%,入库税款19.43亿元,占总税收的38.91%。其余的其他12个地市如开封、平顶山、鹤壁、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共有纳税人2.58万户,占总户数的27.95%,入库税收16.29亿元,占总税收的32.63%,与前述六市相比差距明显。

二、“营改增”对河南省税收产生的影响

从全省来看,“营改增”结构性减税优势已显现,对我省税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改增”减税效果明显

我省整体减税面广,减税规模逐步扩大,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2014年1至8月份,与缴纳营业税相比,试点纳税人整体减少税收8.62亿元,其中:一般纳税人减少税收5.96万元,小规模纳税人减少税收2.66亿元。

税负下降减轻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同时对购进的服务下游企业也可按照规定进行抵扣,增值税抵扣链条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延伸,结构性减税的效果明显。在营改增的初期,交通服务业由于可供抵扣的进项税项目较少,短期内税负可能会增加,但从长期看,在过渡期地方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所以税负不会发生本质的增加。

(二)地方的财政收入短期内会减少

“营改增”的目的在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减轻纳税人负担,涉及的几个行业其购进项目符合税法规定的情况下可抵扣进项税额,有利于企业经营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增值税缴纳减少了,地方的财政收入也会减少。另外,某些短期内税负增加的企业,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也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截止到2014年8月份,河南省营改增企业共减税8.62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增应税服务抵扣22.7亿元。对全省的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营改增”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影响明显。因为第三产业大部分是征收营业税,而生产比重居于首要地位,因此从税收上大力扶持第三产业,能够促进产业间融合和产品的结构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增长,进而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受改革的影响,部分企业主动适应新的税制,积极转变经营模式、调整发展战略,规范财务核算,最大限度地从改革中获利。积极从购进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应税服务中抵扣进项税,提高企业的利润率。2014年上半年,我省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615亿元,同比增幅为33.2%,同比提高了11.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额完成5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39.6%,同比提高了257.7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的增速为8.6%,同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四)促进了第三产业社会人员的就业

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明显。服务业具有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劳动力作用突出等特点,相比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制造业而言,吸纳社会人员就业的作用更强,推动了社会人员就业。仅2013年第三季度,我省第二产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减少21.35万人,较2012年下降4.97%。但第三产业较2012年增加58.41万人,增长13.1%,较第一季度增长6.83%,明显好于第二产业,为促进社会就业做出了有力贡献。

三、河南省 “营改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改增”改革在河南省推行一年多来,成绩显著,达到了减税的效果,但受我省产业经济、税源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试点纳税人户源少、规模小,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规模不匹配

在中部六个省份中,我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位居第一位,但试点纳税人户数为第三位,月应税销售额、月应纳税额均为第四位。中部其他五省月应税销售额、月应纳税额规模与我省的比值,均高于生产总值与我省的比值。与先期试点的安徽、湖北相比,两省三产总值分别是河南的61%、90%,但试点纳税人户数分别是我省的1.34倍、1.3倍,试点纳税人月应税销售额为我省的1.06倍、1.34倍,月应纳税额是河南的1.29倍、1.14倍。与同期试点中的江西省相比表现更为明显,江西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试点纳税人户数均不足河南的一半,但试点纳税人月应税销售额是河南的1.05倍,月应纳税额是河南的1.96倍。

2013年,我省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6:55.4:32,同期全国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43.9:46.1,我省三次产业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4.1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经济面临的困境制约了营改增纳税人的税收规模和增长速度,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加快发展那些实力雄厚、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和影响力。

(二)交通运输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发展规模与我省交通枢纽地位不相配

我省是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在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谈到要巩固并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河南省要建设中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将会得到大力发展,另外多条快速铁路、城际铁路正在开工建设;京港澳、连霍等高速公路将会扩容改造。一系列的建设将带动我省交通运输业的飞跃发展。

但从目前我省交通运输业试点纳税人户数、销售规模及税收贡献度来看,我省交通枢纽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中部六省中,我省交通运输业试点纳税人户数、一般纳税人户数、月销售额、月应纳税额均居第4位,其中总户数多于江西、山西,其他均多于湖南、山西。与各项最多(大)的省相比,总户数和一般纳税人户数仅是安徽的33%和63%,月均销售额是江西的47%,月均应纳税额是江西的26%。从交通运输业户数占比看,我省为14.26%,为中部六省最低,低于最高的安徽(31.83%)17.57个百分点。

(三)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例较低,税收增长空间受到制约

截止到2014年6月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金融和房地产业等在第三产业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为75.5%,而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约为34.6%。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服务、科研和信息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发展缓慢。以2013年度全国第三产业数据为例进行比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量的38.5%,较同期我省的比重高出3.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我省第三产业对传统服务业与金融地产等行业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大,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不足。

四、对我省第三产业税收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省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省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及时发现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借鉴上海、北京等先行试点地区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为2015年建筑业、销售不动产、娱乐业等行业的改革做好准备。在改革别注意已经纳入增值税征收的行业和尚未纳入增值税征收的行业之间的经济税源转移问题。征税机关需要开展认真细致的工作,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实时完善试点方案,减少改革带来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二)加大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投入,稳定地方税收

要调整第三产业结构,抓住机遇,从制订符合我省实际的第三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入手,加快第三产业优势资源调整,形成我省三产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省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指出,中原经济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15年要占到32%,2020年要占到37%。我们不仅要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能力,也要培育新兴的服务业,要有效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减税免税政策,多为企业考虑,减轻企业负担。如在航空港区大力发展金融、物流行业;引导城市公共交通、会展行业做大做强;为高端服务业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增加值比重。

(三)促进第三产业集群式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快与“营改增”行业相关主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区建设等重点工程中,注重发展现代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发挥行业的引领效应。对第三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强强联手,扩大规模、打造品牌,形成一批影响力强、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集群。如对现有交通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形成大的运输集团,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展集约化经营,促进运输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鼓励企业建立自主创新机制或联合高校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利用对国际运输以及向境外单位提供研发、设计服务实行优惠政策,降低服务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我国在2015年之前要营业税全部改征增值税,营改增范围的扩大使我省第三产业税源涉及的纳税人户数将不断增多、行业面更广,因此税务部门面临的任务还很重。不仅要加强营改增的宣传,还要严格落实责任,要保证改革所涉及的行业税种改变后的衔接到位,管理到位,保证税款按时足额入库。所以,各个相关部门间的配合尤为重要。应建立由政府牵头,财税、工商、公安等多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换平台,强化税务信息共享,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同协税护税的良好氛围。

(五)防范增值税税收收入的风险

营改增后,增值税规模扩大,使得税收对增值税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我们都知道,增值税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产品价格的高低密切相关。当社会经济运行良好,物价平稳时,增值税税收收入稳定;当社会发生动荡,经济出现波动,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时,增值税税收收入则不能保证,就会增加财政风险。所以我省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平衡各个税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增值税,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另外,地税部门推行国家房产税税制改革,未来择机开征环境保护税等,都有助于防范依赖增值税税收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卫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与建议[J].税务研究,2013(01).

[2]杨凤娟.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竞争力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3]季佐嘉.浅析“营改增”的经济减税效应[J].现代商业,2014(02).

[4]河南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辅导教材.河南省国家税务局,2013.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税收问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gh-378,项目主持人张白鸽,所在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不同年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比较研... 下一篇:浅谈营业税改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