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初长成

时间:2022-03-28 10:04:01

政务微博初长成

2011年被视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那么到2012年,政务微博已经是有鼻子有眼了——政府机构微博已经形成了集群化发展趋势,经过认证的公务人员微博数也已近2万,其中一批富有个性色彩的官员逐渐成为体制内的意见领袖。

微博在推动机会均等意识复苏的同时造就着“百家争鸣”的网络态势,它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舆论场,同时以权力为中心的传统话语权威正在以破竹之势被解构和瓦解。

但是另一方面,微博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也在制造舆论中心,在瓦解传统权威的同时也在树立新的话语权威。这对政府部门而言,挑战之中蕴含机遇。掌握微博舆情动向,做好微博舆论引导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于是乎,全国各地政务微博犹如春笋般涌现。政务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中国政治环境,其作用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有乐观的观点认为,它们将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

微博改变了以往不平等的话语格局,强迫政府不再固执地“以自我为中心”。政务微博上的每一个窗口,虽然仅可以容纳140个字,却胜过了数十年来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政务公开”工程。在不久前的北京7?21雨灾中,以“@北京”为代表的政府机构微博在速度与态度上就让人“惊艳”了一把。

而少数官员微博也时常发出令人“兴奋”的声音,他们敢于真实地表达自我,充分地释放个性,甚至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公开批评现行体制的弊端,赢得网民和媒体的追捧。

不过,大多数政务微博通常的表现还不值得叫好。

许多机构微博从一诞生就带着与生俱来的庙堂气息。在重大危机或者突发事件以后,非但不能及时讲真话,反而依旧在关键问题上支支吾吾,丑态毕生。有研究称,当前机构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

许多政府机构微博只是领导命令下的“命题作文”,官员个人微博更加没有制度压力。客观上,没有任何公务员法规要求他们开设微博,或者上网回答公众疑问。而在主观上,他们一方面恐惧网民的“暴戾之气”,怕自己的不当言论引起过激的批判;另一方面倾向于遵从战战兢兢、低调行事的官场作风。这都给官民畅通、理性的网络对话造成不小的障碍。

总体而言,政务微博对中国政府和官员还是政界新领地,而已习惯了“网络麦克风时代”的西方政客们,早已将它作为内政外交扬声器、竞选工具和政令转贴板,并运用得炉火纯青。如果运气够好,你甚至可以在Twitter上和外国元首搭上话。

相比外国政务Twitter的规范化,中国的政务微博还只算是一群发育中的青少年——朝气蓬勃但又参差不齐,有的歪瓜裂枣,也有的玲珑俊秀。将来面貌如何,尚未可知。

至于有人好奇咱们的最高领导是否可能上微博,恐怕那和想要看到他们亲自上街买菜一样没有希望。

上一篇:体育不能承受之重 下一篇:如何纪念国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