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时间:2022-03-28 08:42:56

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合理吸收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模式的优点,提出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等四项原则,探索制定了适合当前国情和学校实际办学条件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制造;装配技术;课程体系

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急需人才,使汽车类专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热门专业。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需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仅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相对弱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国内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如上文所述,国内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一旦设置,改动量较小,且选修课程的比例相对较小,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受限。另外,国内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多在课程结束后才集中安排一到两个月的实习,收效并不显著。课程设置多以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为基础,基础课程设置比例偏大,延续学术性课程设置的理念。

二、国内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总体上仍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理论课开设较多,而实践课程数量相对不足。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及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等方面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理论和实践的连接不紧密,即理论学习时缺乏实践支持,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阶段,由于理论掌握不牢固,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理论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同步

国内高职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教材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人才技能培养与科技发展相对脱节等现象。首先,教学方法多参照学历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系统性多于实践训练;其次,课程设置不能重点突出对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再次,高职教材内容普遍存在内容过时的现象,不能及时跟上科技进步;此外,受资金条件、校企沟通交流较少及政策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实训场地不足、缺少实训指导教师的现象。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理念

国内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及院校的实际办学条件进行调整。总体指导思想应遵循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四项原则。

突出能力。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出发点,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一般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学校应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线岗位操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模块化”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在设置课程时,要涵盖汽车相关职业对应的模块,供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组合,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和职业规划需求自由选择。

2.课程设置

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基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专业技能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三个方面。基本学制采取“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年到汽车制造现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顶岗实习。

在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四项原则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当前国情和学校办学条件的课程体系,为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的良好运行搭建了必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建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专项教师团队,加强改进职业教育,丰富教学方法,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并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设置的思路符合企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建湘.校企合作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导报,2012(29).

[2]郑玉英.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机电技术,2011(8).

[3]孟坤,潘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1(13).

[4]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金华市教科规研究课题(JB2014

0100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卢丹(1986― ),女,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专业教师,研究方向:车辆工程设计与研究。

上一篇:浅谈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下一篇:特殊教育职业院校视障学生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