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时间:2022-03-28 03:41:12

关于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的文化形态发生转变,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网络时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为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提高网络应用能力和唤醒网络文化意识;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法和多元课外实践方式;在支持资源上,应该体现人文关怀,聚焦网络文化,采用适当的技术,构建生态资源。

论文关键词:博雅理念;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信息载体不断演变,传播形式不断革新。相应地,人们信息能力的内涵也应该不断更新,并采用适当方式加以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越来越倚重于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一、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缘由分析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源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源于当前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的不足。如何引导大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生活,需要针对性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1.网络时代文化形态转变:提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伴随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例如,网络具有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大学生很容易沉湎于其所营造的虚幻空间,而拒绝与他人沟通和外界交往,导致视野狭窄或极端自我内化。

在网络文化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在发生转向:由基于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转变为基于网络的人机交互。由此引发交往对象、交往方式、交往性质以及交往心理等多方面的重大嬗变。网络文化深刻改变大学生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网络时代的文化形态发生转变,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媒体的应用能力,还必须具备网络媒介素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提高。为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材料和有效的教育途径,引导大学生理解网络媒体所传达的内容意义,把握网络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应用网络的水平。

2.博雅理念下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

“博雅”即博学而高雅。“‘博’指学识广博,见闻丰富,超越单纯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与举一反三,为治学和修养的法。而‘雅’指举止娴雅,不同流俗,即融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为一体,发于中而显于外,是人文精神的境界。”

博雅理念下的教育“与其说是灌输知识的教育,不如说是陶冶性情的教育;它与其要给人某种绝对不变的结论或教条,不如说重视教育之过程。”以博雅理念为指导,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置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角度加以审视,能够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说来,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紧扣网络时代信息行为特点,让大学生理解网络文化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应用网络的能力,探讨如何有效运用网络文化来表达思想。

二、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阐释

“‘博雅’之‘博’,不仅是形容知识之广博,而更在于法论的打通。通过‘道问学’而‘致广大’,超越知识层面,致乎大道。”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让大学生具有多元的价值选择与开放的胸襟,在应用网络媒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时,既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又不同流俗、行为娴雅,既不随波逐流而拥有主见,又宽容和善而乐于助人。

1.面向具体学生,赋予网络媒介素养新内涵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内容包括:网络阅读能力(即感知层面看的能力)、网络解读能力(即解读网络隐含意义的能力)、网络表达能力(即网络交流创作能力)、网络创造能力(即高水平的网络应用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面向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需要,设计特定的与大学生素质相关的教学目标,不断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解读能力、网络交流能力以及网络创作能力。

2.面向生活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现了从理论讲解到实践应用。首先,阐述媒介素养与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让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奠定进一步学习的理论基础。其次,根据大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分析网络媒体的特征。最后,讲述网络文化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的接受、评估和创造能力。

3.人文价值引导,唤醒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意识

博雅教育追求“在个体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追求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的形成”。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意识应包含对内部网络文化的“自知之明”意识,对外部网络文化的“博采众长”意识,对历史网络文化的“批判继承”意识以及对未来网络文化的“积极建设”意识。

“博雅理念包含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积累的广博性,更标志着其作为行为主体的优雅与高尚。”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从文化素质教育视角出发,将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相结合,以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为目标,以网络信息的解读、传播与创造为内容,引导大学生创造性运用网络,促进有效学习,支持思想表达和实现个人成长。

三、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开展

“说教式的做法将受教育者视为一个被动的、像机械的容器那样的可以任意填充内容与材料的载体,很难将伦理道德与具体的社会规范内化于受教育者本身。”大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独特的个体人,需要不断的在自我扬弃、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成长。

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并不是网络知识的简单灌输,而是高水平思维的复杂训练。因此,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必须让大学生从多种视角对网络信息用心思考,然后赋予意义、做出判断和解释甚至形成多种见解。

1.课堂教学:多种方法,阐释网络知识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技术资源为支持,采用演示和讨论等方式,让大学生理解网络媒体的内涵意义。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阐述网络知识的内涵。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引导大学生完成网络知识的学习。其次,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法,引导大学生分析、评价和应用网络媒体案例,增进网络知识的理解。最后,采用讨论法,促进网络知识的应用。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加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让教师针对性进行指导、评价、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2.课外实践:多元方式,提高网络应用

博雅理念不仅注重学习基础知识,更主张关注生活世界,开展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提升视野、优化行为。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历史的方式、比较的方式,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网络文化现象,让大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素养共提升。

首先,应用历史的方式,考察不同时期网络媒体的差异。在此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网络媒体的发展历史,既提高网络媒体的欣赏水平,又增强网络文化的理解能力。其次,应用比较的方式,分析不同网络媒体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深刻理解网络媒体的特征。最后,应用实践的方式,体验网络媒体的实际价值。在此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课外实践性教学环境,鼓励设计网络媒体案例,并以小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与交流,引导学生体验网络媒体的创作过程,感受网络媒体的效用。

四、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资源支持

为满足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的普遍需求,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设。由于学生知识结构、授课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如何对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水平学生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通过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丰富学习资源,以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学习需要,促进他们文化素质发展。

1.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形成资源建设的理念

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从单一的认知目标到多元的综合素质。教育资源的符号形式与文化内涵充分融合,教育资源与感悟精神家园有机结合,激发大学生应用网络文化,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为此,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手段和多媒体的表达形式,构建对大学生充满魅力的新型数字资源,开发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案例;提供BBS支持讨论和交流,让不同意见交流碰撞,产生思想火花。

2.聚焦网络文化,体现资源的内容特色

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不断创造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发教学互动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体验、交流和实践平台。为此,需要结合历史、文化、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背景资料,以外显与内涵、历史与现实、认知与审美为分析视角,既探究传统媒体的历史意义,又剖析网络媒体的当代价值,然后分析如何应用网络媒体实现教育价值。

3.采用适当技术,构建有效的资源平台

虽然网络技术形式多样,有多种可供选择,但也要发挥人的主体性,选择适当的技术。“适当的技术是指一种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是最简单的、最好的工具或手段。适当的技术必须与当地的用户、文化和经济情况相联系。”[7]对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资源开发而言,不在于技术方面标新立异,而要考虑网络资源与大学生的关系,要考虑他们对什么样的资源类型情有独钟、什么样的资源内容喜闻乐见、什么样的资源呈现方式更容易理解接受。

4.构建生态资源,促进资源的高效应用

为有效支持学生学习过程建构文化知识、分享不同见解和生成应用网络的智慧,资源建设中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知识建构和信息交流工具。从而,在博雅理念下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大学生可以在信息与信息的交融中,领悟网络文化的魅力;在多重视角的反思中,辨析网络文化的多元价值;在社会性的互动中,创造性运用网络实现自我发展。

五、结语

“博雅”要求学习者既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又注重道德修养陶冶。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的理解能力、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够让大学生发挥网络文化的价值,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因此,在博雅理念指导下,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让大学生具备博雅素质,促进文化素质提高。

上一篇:汉英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