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器的前世与今生

时间:2022-03-28 07:17:34

粉彩瓷器的前世与今生

摘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信息越来越丰富,各民族的文化、技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艺术创作形式、表现手法给粉彩赋予新的内容。

关键词

粉彩瓷器

艺 术

发 展

制 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而景德镇身为世界瓷都,无论在陶瓷的工艺领域还是在陶瓷的文化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数千年的千锤百炼,一代代的能工巧匠倾注了毕生的智慧与心血,才有了景德镇“器成天下走”的美名,而粉彩瓷器无疑是景德镇这个瓷器王国中的天之骄子。

一、粉彩瓷器的由来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出现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直接影响而创烧的新品种,它绚丽夺目的色彩、温文尔雅的韵味、卓尔不群的格调,融汇出迎合清代社会习俗的装饰效果。粉彩瓷有以下这些特点:第一,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种彩料有深浅浓淡乃至乳浊柔和的变化;第二,使用进口的彩料,色泽淡雅柔和,清逸艳丽;第三,使用芸香油调色,所以色彩柔和清丽,有柔软之感;第四,一般在700℃-750℃左右的窑炉中烧成,由于烧造温度比较低,故又有“软彩”之称。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掺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其作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色彩丰腴富丽堂皇,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二、康熙年间的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作为康熙年间的“首创品”,虽不及后世粉彩瓷器的“精美绝伦”,但其独特的首创技艺,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仍不失为粉彩瓷器中的上品。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至今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雍正彩瓷时处清代早期最鼎盛时期,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创作出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作品,除珐琅彩外,粉彩是这一时期陶瓷制作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雍正粉彩瓷无论从造型、胎釉和装饰图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也是它的主流产品,其质量之高,工艺水平之精湛,令历朝都望尘莫及。雍正彩料提炼之纯净、施彩及洗染技法之精确熟练、绘画之生动绝无仅有。雍正粉彩瓷制作工艺成熟,风格典雅秀丽,历来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升值空间很大。如此也就造成了雍正粉彩瓷的“一器难求”,倍受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三、粉彩瓷器的坎坷之路

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乾隆粉彩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

同治时期民窑粉彩瓷器主要依据胎釉、彩料和纹饰特点予以判断。一般而言,胎体有的轻薄,有的厚重,两种均较粗松;以指轻扣圆器的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点。 施釉稀薄,呈莹白色,质粗松软,釉面不够平整。制作不规整,厚胎者更为粗糙笨拙。色料中因施加粉质较多而显浓厚。有的延续前朝传统施绿釉里,因色泽浓重,施彩较厚,釉面不够平整,呈波浪釉,但因无细小的皱纹而独具时代特色。纹饰笔法稚拙,布局凌乱,缺少生气。

而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为皇室专烧制瓷器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这些仿粉彩瓶通体白釉泛青,色彩有的艳丽,有的淡雅,远效果较为漂亮,具有雍正粉彩的韵味。仔细观赏,足内面有较大鬃眼,蓝色彩料偏黑灰调,彩料表面不光润,与雍正粉彩真品相比则相形见绌。没有创新,而只有仿制,一味地走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使得粉彩瓷器不但没有较好的得到发展,反而出现了工艺倒退,文化缺失的状态。粉彩瓷器发展至此,似乎出现了“日薄西山”前的最后疯狂。

四、粉彩瓷器的复苏之路

建国以来,陶瓷工艺也被渐渐的重视起来。而制瓷人也不仅仅的被划定为“工匠”的范畴,他们更多的被赋予“艺术家”的荣誉。随着创作氛围的不断改善,中华文化精髓的高度重视,粉彩瓷器这个被誉为“四大名瓷”之一的“百年品牌”也渐渐的受到了无数艺术爱好者、收藏家的青睐。在景德镇这个千年瓷都,仍有无数的“能工巧匠”为粉彩瓷器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新的世纪必须要有新的内涵,否则必定会被时代所遗弃。现代粉彩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竞芳斗妍的局面。在装饰上,线条仍被重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出现了一些新的工艺技法;从形式来看,粉彩艺术家结合“珠山八友”的瓷上绘画,吸收国画的形式,有图案构图,也有图案与绘画结合起来表现的。

如今,在创作革新的带动下,粉彩瓷工艺涌现了一批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等为首的优秀工作者。第一批被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的王锡良擅长粉彩人物花鸟,在传承“珠山八友”王大凡的“落地粉彩”工艺上,不断摸索。“落地粉彩”即在彩画人物花鸟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而在“雪景大王”余文襄、雪景名家袁世文等人将粉彩雪景带进了粉彩新领域后,现代粉彩名家张松茂将粉彩雪景艺术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亚凤、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继承了“珠山八友”刘雨岑首创的粉彩经典之作“水点桃花”技艺。“水点桃花”是粉彩瓷绘上的一种创新画法,能凸显国画的写意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不用勾勒花头轮廓线),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

未来粉彩瓷器的发展道路会延向何方呢?这里我们可以做出大胆的预测: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信息越来越丰富,各民族的文化、技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就比如,而今的陶瓷制胎陶瓷工艺,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在现代技术手段下已经相当成熟。制胎人不仅沿袭旧法,而且还为胎体赋予了新的内容,他们学习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胎体的制作中融入了现代元素,这使得器型更加的生动,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更加适应国际市场。而粉彩瓷器未来的发展也必定向着借鉴与再创新的方向前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艺术创作形式、表现手法给粉彩赋予新的内容。使其不仅只有中国的“牡丹”,还应有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使其不仅有工笔、写意,还应有油画、水粉的特点。画面的形式也将不能仅仅的是“古花、古树、古人、古房子”,还要有现在的“新房、新人、新气象”。我想要是哪天在世界如此有名的四大瓷器之一的“粉彩瓷”上绘有“凯旋门”,法国人一定会把它奉为珍宝,请进“卢浮宫”的。

参考文献:

1、百度知道

2、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团结出版社2006-4-1

3、铁源《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华龄出版社 2005-5-1

4、方李莉《中国陶瓷》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5-10-1

上一篇:电视的新未来 下一篇:我的母亲汪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