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陷阱”里的苦心

时间:2022-03-28 05:38:11

周三下午,班主任孙老师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班长李伟跑进来,焦急万分地汇报:“老师,不好了,孙燕哭了,哭得可伤心了,谁劝也劝不了。”

“孙燕为什么哭啊?”孙老师问班长。

“不是刚刚发了数学试卷嘛,孙燕错了三道题,才得了70多分,所以就哭了。她这人就是太要强了。”班长解释说。

孙老师急忙随班长进了教室。可不是,孙燕正趴在课桌上嘤嘤地哭呢。周围围了好几个小姐妹,都很无奈地看着她,估计已经无计可施了。

见到老师进了教室,同学们都闪在一边。

孙老师走到孙燕的课桌前,看到了被孙燕揉成一团的试卷。孙老师把试卷展开,果然是70多分。这样的成绩,对孙燕来说的确不怎么理想,每次考试,孙燕的成绩都会在九十分以上,她从来没有得过这么低的分,果然是“惨败”。

正是一贯的优秀,一贯的考试胜利,才让孙燕有了无法面对失败的脆弱心理——考试“考砸”了,就不知所措地哭泣不止,这样的心理承受力有点让人挠头。

但是,孙老师有办法,这样的孩子是可爱的,也应该帮帮她。孙老师先安慰孙燕,说了这次考试失败的许多“客观原因”,也是帮着孙燕转移一下伤心自责的“焦点”,渐渐地,孙燕控制住情绪,不哭了。

正好下一节是自习课。孙老师把孙燕叫到办公室,跟她谈心。无非就是说些“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话。但是孙老师知道,仅仅跟孙燕讲这些“理论”,还不足以造就她可以承受失败的耐受力,坚强的心理意志需要许多次的“失败实践”来磨炼。于是,孙老师针对孙燕脆弱的心理,展开了“十连败”磨炼计划……

这天早晨上课前,好多同学在教室门前踢毽子,孙燕也在其中。孙老师走过来,喊:“孙燕,你一次能连续踢多少个?”

孙燕说:“20个没问题。”

孙老师说:“还不如我踢得多。”

“老师,你会踢毽子?还能一次踢20多个,我不信。”孙燕对孙老师“不屑一顾”。

“不信,咱就比试一下嘛。”孙老师向孙燕发出挑战。

“比就比。”孙燕对孙老师还是“不屑一顾”,认为赢孙老师是小菜一碟。

孙燕先踢,一连踢了30个才停下来。孙燕很自信地看着孙老师,完全是胜券在握的样子。接下来是孙老师踢。天啊,50个还没停!孙燕都看傻眼了!她哪里知道,孙老师做学生时,是学校“毽子队”的队员,功夫了得,不然孙老师也不会跟孙燕比赛的。

孙老师赢了,同学们为孙老师欢呼。孙燕败了,同学们说她羞。孙燕脸也红了,不过她还能承受这点儿失败——这是孙老师设计给孙燕的“第一败”。

孙老师希望用更多的“失败”来磨炼孙燕的心理素质,提升她的心理承受力。于是孙老师给孙燕设计的“第二败”登场了。

孙老师把班里5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叫到办公室,说自己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无论如何也解不出答案,希望他们5位能帮帮忙,寻到解题的思路,最好能解出答案。前来解答难题的同学中当然包括孙燕。

5位同学在办公室里帮孙老师解数学题,解了一节课,谁也没有解出答案,他们都“失败”了——孙老师就是故意弄一道难题,好让他们都失败,因为有人陪孙燕“一起失败”,所以孙燕又能承受这次失败的磨炼。

孙老师巧妙地设计着一个个“失败陷阱”,在不经意间让孙燕一次又一次跌落进这样的“失败陷阱”里去——每一次跌落,既不至于让孙燕感到“崩溃”,又能达到递进增强她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的目的。

一个“失败”连着一个“失败”,孙燕走过了“十连败”。当一个心理脆弱的女生经历了“十连败”的磨炼之后,她原来脆弱的心理会呈现出坚强的一面吗?

又一次单元测验的时候,孙老师故意用“最严格的标准”批阅孙燕的试卷,她本来能得104分,可是孙老师只给打出了89分,这个成绩对于孙燕来说,又是一个“失败”。孙老师想用这个“人造失败”来检验孙燕在经历了“十连败”的磨炼之后,是否有了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看到89分,孙燕还会把试卷揉成一团吗?她还会趴在课桌上嘤嘤哭泣、伤心欲绝吗?孙老师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数。

试卷发下去了。

班长没有跑到办公室向孙老师汇报孙燕伤心哭泣的事情。孙老师终于忍不住,亲自去教室观察情况,孙燕正拿着试卷修改错误,根本没有哭!

孙老师放心了。经历了“十连败”的磨炼,孙燕已经变得坚强起来。失败不再是孙燕心头的一把尖刀,失败已经成为她精益求精的动力——我就是孙燕,我后来才知道“失败陷阱”里的那些苦心和期望……

(作者:山东省莒南县第八中学教师)

上一篇:故事,一盏照亮阅读之路的明灯 下一篇:飞翔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