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故事活动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27 11:03:48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故事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园故事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儿童故事而展开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并全方位、多通道地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

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幼儿带着问题听;提问故事的名字、人物、情节;借助图片分段讲解,学习字词及句型;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总结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这种活动模式,比较注重幼儿对故事的记忆,突出了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并强调通过故事学习要明白一定的道理。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的活动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故事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二、文学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理念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从某一作品入手,围绕作品开展一系列与作品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认识。故事活动中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将幼儿置身于故事活动中,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体验故事,产生心理共鸣,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三、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选择好故事后,应全面分析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人物的心理特点,把握作品展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二)理解和欣赏故事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等价值。

1.创设情景,引出故事

学习欣赏故事,首先要引出故事。教师可运用图画、音乐、游戏等方式,创设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主动参与到故事活动之中。

例如,在《会动的房子》活动开始时,先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提问:“小朋友们,你家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接着,用小松鼠手偶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其听故事的欲望:“小松鼠就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2.学习理解故事

本环节,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感受故事的文学语言。

(1)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

倾听是幼儿接触、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讲述故事。通常,一次故事活动可以讲述三遍故事。第一遍教师自己讲述,不用教具,利用语调、表情感染幼儿,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第二遍可以配以幻灯片、图片、手偶等,也可用录音,让幼儿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第三遍可变换教具,也可以让幼儿表演或讲述。每一次讲述,教师都要借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幼儿每一遍倾听都有新鲜感,情绪高涨。

(2)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教师在讲完每一遍故事后,都应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对故事进行理解和思考。

第一遍讲故事,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名称、人物、情节、对话等,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遍讲故事,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题、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等;第三遍讲故事,提出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运用个人经验进行想象。

(三)迁移作品经验

故事展示给幼儿的是建立在他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使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体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围绕故事内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如绘画、手工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将故事的内容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四)创造性想象和表达

故事活动,不仅要幼儿感受文学语言建构的美,更要让幼儿学会创造性想象和表达,大胆尝试故事作品文学性语言的建构方式,学以致用,达到对故事的深层次理解。此环节可以开展续编、创编、仿编、谈话等活动。如在《会动的房子》中,借助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造,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四、网络活动模式的优势

(一)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体验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需要来定。文学网络活动模式重视故事学习前期经验的丰富,不匆忙进行故事活动,而是先组织与故事有关的活动,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和情感的满足,从而在学习作品时,能设身处地地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二)有效地扩展了幼儿的语言经验

《纲要》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语言经验。在文学网络模式故事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语言环节,将作品展示的间接经验与幼儿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将故事内容整合地纳入幼儿的经验范畴,实现了幼儿直接经验与故事的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有效地扩展了幼儿的语言经验,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有利于创造性语言能力的发展

《纲要》强调“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文学网络活动模式从始至终就在努力为幼儿创设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语言运用情境,如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描述性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使幼儿有了想说的欲望,再通过师幼互动的思考性、假设性问题,提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讨论,并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鼓励幼儿敢说、喜欢说、大胆说。尤其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如鼓励幼儿创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想象,这不仅提高了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够引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有利于幼儿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藏勤.观念与实施.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5.

\[3\]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8.

\[4\]张加蓉,卢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康复治疗体会 下一篇:另解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