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回旋有声

时间:2022-03-27 08:22:2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地位。《音乐课程标准》又指出:“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从教材内容、目标中可以看出,在音乐课程中学生轮唱学习内容占有一定的比重。轮唱作为合唱教学的重要导入方式,是培养多声部听觉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段,对于合唱导入期的儿童,如果熟悉了轮唱的话,往往容易唱合唱了。

几年来,笔者十分关注音乐课堂轮唱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寻求扎实有效的轮唱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轮唱水平,使学生认识理解轮唱、喜欢参与轮唱。

一、欣赏激趣 感受轮唱魅力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教师适时地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旋律动听的、有特色的轮唱作品,并在欣赏轮唱歌曲前辅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轮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轮唱歌曲的兴趣。在中年级歌唱课开始或结束时,笔者会安排几分钟时间欣赏经典的轮唱作品,如《保卫黄河》《游击队歌》等歌曲,让优美动听的歌声激发学生学习轮唱的欲望,引发对轮唱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材三年级下册《杜鹃》,这是一首法国儿歌,同时也是一首轮唱歌曲。教师可以适当讲一讲解轮唱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一定顺序先后演唱同一曲调。如果教师一直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使得课堂乏味,而且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为此,教师应多给学生欣赏的机会,以听为主,让学生自己听出演唱形式的独特和规律,甚至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通过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很顺利地完成了简易的二声部轮唱教学。

二、巧用课件 建立轮唱概念

轮唱是一个用常规教学手段较难说

清的名词,教材中轮唱的定义出现在第六册《杜鹃》这一课中,在中年级学生还没有轮唱演唱实践的情况下,讲清楚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而借助PPT,用色块将轮唱的含义(两个声部错开,间隔时间差演唱)用直观的图形表现了出来。下面以教材三年级上册《白鸽》为例,重点介绍一下怎样利用课件以更直观的形式帮学生建立轮唱的概念。

(筛錾部的色块与音乐同步由左向右推动)

其实只要我们发挥创造,多动脑筋,很多动态效果在PPT中也能实现,从而增强PPT突破教学难点的能力。

三、抓实齐唱 打好轮唱基础

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齐唱,唱好歌曲旋律,准确掌握音高、节奏。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为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把握好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

当学生唱准歌曲旋律了,这时稳定的速度、准确的节奏在轮唱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黄昏》是一首要求轮唱的歌曲,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音乐素质,三部轮唱是很难进行好的。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读歌词的过程当中,如果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轮读,不但解决了学生唱歌时节奏的准确性,也让学生在轮唱歌曲前体会三个声部用不同音高朗读的效果。这时,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在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后跟琴歌唱,学生学唱歌曲旋律水到渠成。有了前面跟歌曲节奏用“轮唱”的方法读歌词的基础,歌曲《美丽的黄昏》轮唱练习很快就完成了,而且效果很好。

四、借助手势 解决轮唱难点

手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视觉辅助手段。它既是指教师的指挥,也是音高的指导,借助手势是学生进行二声部歌唱练习的好方法。柯尔文手势是具有线谱音位和简谱形象的“图谱”,将柯尔文手势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和学都变得具体形象、轻松有趣。笔者尝试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音乐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学部轮唱的歌曲时,孩子们通常都是扯开嗓门尽力地唱响自己的声部,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强调每一句的第一个重音,然后就收掉音量,要学会自己在演唱时能倾听出他人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使抽象的音高关系有直观形象的意义。

如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五月的夜晚》,线条简单,句子清晰,而且音乐起伏也很明显,这时为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可以让学生看教师的柯尔文手势,看音高。歌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看清手势,相互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歌唱的成功,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五、创编声部 拓展轮唱才能

轮唱是卡农的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它由一个或两个声部先行,其他声部以一定时间距离和音程间隔随后跟进,并持续加以模仿,依次进入各声部互相交织、叠置,构成和谐的、此起彼伏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轮唱,结构整齐、节奏规整的歌曲才适合改编成轮唱。如歌曲《游子吟》《卖报歌》就可以用轮唱的形式来演绎,从而渲染和增强歌曲表现力。二年级上册《其多列》旋律简单、情绪欢快,学生很喜欢歌唱。学唱后,教师提问:“怎样更好的表现歌曲‘快快来,让大家一起来参与’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将歌曲改编成二声部的轮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轮唱,在富有层次的歌声中,学生感受到清晨同学们背着书包一个接一个地快乐到达学校的情景,非常自然地理解并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小学阶段轮唱是学生掌握合唱技巧的基础,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用好的方法教轮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在合唱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合唱启蒙,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轮唱教学内容,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喜欢轮唱,掌握轮唱的技能。

【作者单位: 宜兴市茗岭小学 江苏】

上一篇:培养数学探究能力的关注点 下一篇:小学教师的作用与素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