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规划与环境设计

时间:2022-03-27 07:36:38

居住区道路规划与环境设计

【摘 要】当前道路交通和环境设计是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设计元素,下文阐述了两者在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与相互关系。

【关键词】居住区;道路交通;环境;设计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地的比重一般占整个城市用地的40%-50%,基本上每一个居民在居住中度过其一生至少1/3的时间。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外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居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不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居住区景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广西恒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广西北海金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金域华府建设用地位于广东路以西、新世纪大道以南、南京路以东。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捷。为响应广西北海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及配合市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地段兴建商业及住宅用途的小区。

本项目建成后将给广西北海市提供更多居住空间,增加更多的商业及就业机会,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进一步提高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为地区的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居住区道路系统设计得合理有序,则能创造居住区丰富、生动的空间环境和多变的空间序列,为渲染区内自然的居住氛围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路型的设计方式和对尺度的控制也影响着居住区景观环境观赏的角度和重点,因此,创造宜人的居住区环境,尤要注重对居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

下面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中,要遵循的设计原则及设计形式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一般,居民出行希望能尽量节省在路途上的时间,并通过最短的路程到达目的地,所以在道路系统设计中,人的活动线路是设计的重要依据。道路的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居民购物等日常活动。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通常,居民对居住区道路布置一方面希望能顺利地进入城市道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无关的车辆与人流进入居住区内部,干扰他们宁静的居住氛围,影响他们出行的安全。所以对于那些必须进入区内的车辆,则需通过道路线型的设计迫使车速降低。在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当公共交通必须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3: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且要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

另外,居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为防止城市交通穿越小区内部,小区路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通常可采用的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内环式、风车式和混合式等,既能避免外来车辆的随意穿行,又能使街景发生变化,丰富空间环境。

第二: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中,居住区的道路组织与居住环境息息相关。

居住区的道路组织分为非机动车通行和机动车通行两种系统:

1:非机动车通行系统

非机动车通行系统采用人行街巷里弄的道路,通过居住区的周边停车、主要出入口停车或完全地下停车等方式将机动车辆限制在生活区域以外,仅提供货运车、救护车、消防车、搬家车等特殊服务车辆及非机动车辆出入,同时通过人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居住区各组成单元组织起来。这种道路组织系统可以减少机动车引起的废气、噪音等污染以及交通堵塞,同时可以减少道路占地面积,又能设计创造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邻里交往气氛,以及紧凑又富有生机的生活空间和安全、安静、洁静的居住环境,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道路组织方式,有助于社区的统一与人际亲近。

但是,为了使居民步行到存车点或公共汽车站的距离保持在合适的距离之内,居住区内的住宅群落的规模会受到限制。因此,这种人行街巷里弄的道路组织系统一般常见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小型居住区,或是在城市旧区和城市边缘传统村落的改造,保持有传统的居住小区的特色。

为保证采用这种道路组织系统的居住区的顺利运行,必须要有充足的周边条件:可以通往城市各个区域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或小型快捷的的士服务,以及限制小型车辆而促进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的城市道路系统。这些城市道路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客运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汽车交通发生量,同时为创造无机动车通行的居住小区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三: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也是影响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居住区道路是人们进入居住区的第一印象,它不仅仅应被看作是由一处通往另一处的交通通道,还应是一条充满情趣的视觉走廊。造园中所谓“路从景出,景随路生”,在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中,亦是如此。因此对道路的线型设计、道路的用料,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处理,绿地、小品的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安排。

在居住区内,道路尺度适当缩小,有助于找回亲切地居住氛围,其控制方式可以通过:⑴对临街建筑物高度与退后距离的调节,⑵利用绿化压缩空间,⑶ 对道旁小品与设施尺寸的控制来实现。临街的住宅是道路空间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与道路的关系表现于住宅的布局上,一般有如下两种:⑴住宅与道路平行,⑵住宅与道路垂直。

另外,临街住宅的高度影响着道路的尺度,对道路空间的收放有着控制作用。临街住宅高度的变化是影响道路景观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方式。住宅可根据其处于道路中的位置进行高度上的变化,形成道路景观高潮和焦点,并与道路的分段相配合,创造统一而丰富的街区空间。此外,临街的住宅与居住区内部的住宅相比,高度可适当降低,这有助于形成居住区的通天感。通过高度的渐变,产生空间的延伸,不致将道路与住宅完全分隔开来。

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绿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居住区绿化系统中,它作为“点、线、面”绿化系统中的“线”部分,起到连接、导向、分割、围合等作用。随着道路沿线的空间收放,道路绿化设计使人产生观赏的动感。同时,道路绿化亦能为居住区与庭院疏导气流,传送新鲜空气,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条件。道路绿化有利于行人与车辆的遮阳,保护路基,美化街景、增加居住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道路绿化亦能起到防风、减噪、降尘等绿化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也是影响居住环境的一个方面。

所谓居住区静态交通,是区别于汽车、自行车行驶所构成的动态交通而言,指居住区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组织问题。静态交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方便性,同时也对居住区景观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大量进入居住区,在实际建设中,对停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随意性。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地面集中式停车和路边停车,地面集中式停车这种停车方式投资较少,存取较为方便,但对居住区环境影响较大,且占地面积大,路边停车增大道路用地面积,影响交通,常用于夜间临时停车,当停车量较大时,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质量。其他停车方式有地下停车库,住宅底层架空停车等几种,在实际组织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停车方式。

结语:

我国居住区正在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规划设计的水平,也是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反映,又是社会管理、物业管理水平的反映。

上一篇:浅谈LED灯具在公共建筑的应用 下一篇:工程量造价软件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