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分析

时间:2022-03-27 07:32:59

2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抗病毒治疗的相应的护理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脑电图恢复正常23例,部分恢复3例,元改变1例。结论:根据症状给予支持性和对症护理。患者早期要加强护理。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抗病毒;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3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84-02

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或意识障碍。多数病毒性脑炎为自限性,预后良好,儿童病毒性脑炎已成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多发病,并成为危害小儿健康、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选取2014年2月~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7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年龄6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1 6天。有上呼吸道症状24例,腹泻1例,腮腺炎1例,无明显诱因1例,临床以急性起病,有发热伴头痛20例,呕吐者16例,惊厥者21例,意识障碍18例,脑膜刺激症状20例,有病理反射23例。

1.2方法治疗可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和阿糖腺苷悬浮液(vira-A)来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根据药物作用的最大效应,必须早期(在昏迷发作前)使用抗病毒药。在严重脑炎病例中,可用抗癫G发作药物进行预防性的治疗。

1.3结果

2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脑电图恢复正常23例,部分恢复3例,无改变1例。

2护理

2.1合理的患儿取平卧位,上半身可抬高15°~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呕吐患儿可取侧卧位,以便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2保持安静患儿抽搐或躁动不安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因为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

2.3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瞳孔、呼吸、心率、血压、前囟、哭声、肌张力、抽搐次数、性质及持续时间等,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

2.4密切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甘露醇、呋塞米、激素使用后需注意瞳孔、前囟张力、头痛程度、血压、尿量等变化,必要时复查电解质。

2.5维持正常体温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体温>38℃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置冰水袋、温水擦浴、解热贴敷额等;体温>39℃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并注意降温疗效。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以防受凉。

2.6保护脑细胞给予氧气吸入,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并按医嘱使用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等以减轻脑水肿。

2.7保证营养供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的食欲。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饱胀,防呕吐发生。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及早给予鼻饲,保证热量供应。

2.8高热护理高热护理对体温≥38.5℃的患儿,降低室温,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出汗后及时更换被褥、衣服,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减少机体的消耗。

2.9呼吸道护理昏迷患儿应去枕平卧,肩下垫一小软枕,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在高热期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要雾化稀释痰液然后再吸痰。定时翻身、叩背,防止痰液阻塞及意外窒息,备好气管切开包。持续吸氧,保证氧气供给。

2.10惊厥护理惊厥发作时要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置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用舌钳将舌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抽搐时切勿强行压迫患者肢体,防止骨折。患儿手掌内放纱布,防止抓伤皮肤。同时用床档防止坠床。遵医嘱使用止惊剂。

2.11眼部护理由于患儿长时间意识障碍及脱水剂的应用,眼睑闭合不全、结膜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常导致睑结膜炎、球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穿孔。用生理盐水纱布或油纱布遮盖,减少暴露,仔细观察眼部情况,发现问题给予相应处理。

2.12瘫痪护理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采取保护措施。

2.1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和个人卫生等。教会家长给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预防压疮的发生。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岳,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止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鼓励。

2.14心理护理树立患儿及其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训练,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耐心介绍环境,给予关心、爱护,以减轻患儿的不安与焦虑。

3健康指导

加强卫生知识的大力宣传,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进行相应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指导恢复期患儿语言、智力及肢体功能的锻炼,鼓励患儿及其家属,树立信心,坚持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从患儿熟悉的人、事物(例如给患儿看以前的照片)、简单的发音或词汇、喜爱的儿歌或诗歌,开始锻炼其听力、记忆力及说语能力。根据肢体强直情况,予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配合理疗、针炙,循序渐进,鼓励患儿主动活动,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留有后遗症患儿可行高压氧治疗,每个疗程10天,行2个疗程,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醒反应和神经功能恢复。指导患儿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加机体免疫力,定期来院复诊。

上一篇:重症肌无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及体会2 下一篇:骨髓涂片检查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