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文PK旧课文

时间:2022-03-27 04:41:12

策划背景:

从2007年9月1日起,北京市9区县高中语文教材实行“换血”。金庸的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换了《阿Q正传》,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换了《陈焕生进城》,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换了《孔雀东南飞》……

这次教材“换血”力度大,当代作品大量涌现,传统文章淡出视野。比如,《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触龙说赵太后》《石钟山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古文名篇被通通撤掉。更引人注目的是,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修课还收入了一篇《新鲜的网络语言》。前不久,在本刊组织下,北京、沈阳、南昌等地8名选手就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改进行了一场辩论。对这次辩论内容,本刊进行了录音整理。

正方观点:课改中,新课文好于旧课文

反方观点:课改中,旧课文好于新课文

主席发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2007年9月1日起,北京市9区县高中语文教材实行“换血”。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换了《陈焕生进城》。特别是继《天龙八部》被收进教材之后,金庸的《雪山飞狐》这次也被收入教材,而且取代了鲁迅的《阿Q正传》。

针对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改一事,社会各界观点各异、众说纷纭。在这次课改中,究竟是新课文好,还是旧课文好?今天,8名选手将就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改展开辩论。参加本次辩论的是正方创新派代表队(一辩:沈阳市某高中语文教师兼团委书记门长杰;二辩:北京市某高中语文教师孙阳;三辩:北京市某高中学生赵莉莉;四辩:沈阳市某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刘越峰)。反方传统派代表队(一辩:南昌市某高中语文教师张红;二辩:北京市某高中教务处主任陈旭;三辩:北京市某高中学生张世强;四辩:葫芦岛市某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韩淑娟)。

下面,有请双方一辩发言――

正方一辩

(沈阳市某高中语文教师兼团委书记 门长杰):主席、对方各位辩友,大家好!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改这一话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培养文化修养的重要任务。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汉语言词汇、语法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上,还在于了解文学知识、生活常识等,以及提升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念。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一直关注着北京市的语文课改。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课改,可以说,课改符合时展的趋势。大家知道,语文教材不同于历史教材。历史教材必须尊重历史,是不能随便更改的;而语文教材则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在不断“刷新”中体现时代特征。对于这次课改,虽然社会反响强烈,看法各异,但我方比较赞同改革者的大胆创新。正如他们所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许三观卖血记》与《陈焕生进城》都以农民为题材,但《陈焕生进城》内容已经过时,对于今天的高中生来说缺乏吸引力;相比之下,《许三观卖血记》则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合高中生阅读。将其选入教材,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让高中生了解“讲故事”有很多种方法,传统是一种方法,《许三观卖血记》也是一种方法。除《许三观卖血记》之外,新版语文教材还收入了铁凝的《哦,香雪》、贾平凹的《秦腔》、阿城的《棋王》。这些新篇目无论从时代背景、主题立意,还是写作手法、语言运用上都贴近现代生活,势必会成为吸引高中生眼球的焦点。

面对知识的更新,我们没有理由墨守成规,不能从古至今只给学生讲《论语》《孟子》《荀子》。语文教材如果一成不变,又怎么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怎么能达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要求呢?显然,这次课改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特别是金庸的《雪山飞狐》代替鲁迅的《阿Q正传》,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也是一次思想观念的突破。

因此,我方认为,在这次课改中,新课文好于旧课文。

反方一辩

(南昌市某高中语文教师 张红):课改后的新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是有一定的突破,可突破也要守一些“规矩”吧。鲁迅的《阿Q正传》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象,曾经影响几代人;《雪山飞狐》虽然文学功底厚实,但两者并没有可比性,就如一座大山和一座假山不可同日而语。

从文学角度分析,《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被郭沫若同志称为中国杰出的作品之一;而《雪山飞狐》反映的是恩爱情仇、打打杀杀,不仅对高中生起不到启发心智、教育引导的作用,甚至还会给人一种血淋淋的感觉。将《雪山飞狐》作为生活的调味剂还可以,将其收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就未免有些牵强了。

另外,新版语文将《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触龙说赵太后》《石钟山记》等完整的古文名篇撤掉,更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历史就是经验,历史就是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遗忘“古训”。以《六国论》为例,“六国”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六国”为什么灭亡?秦国为什么能实现“大一统”?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即便编者从这些古文名篇中选取小段,将其附在每个单元后面的单元作业里,可这还远远不够。中国传统文学又怎能以“小段”的方式来传承呢?

语文教材使用了这么多年,改一改是件好事,应该改,我方也赞成。但教材改革一定要符合高中生的成长需要,符合民族和国家发展需要,更要符合我国教育的大环境,不能只凭编者一时好恶进行取舍,更不能只凭编者拍拍脑袋来胡乱删改。课改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会误国、误民,为害千秋!

因此,我方认为,旧课文要好于新课文。

主席:对于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改,刚才正反双方的一辩通过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分别阐明了各自的观点。双方辩手思路清晰、说理透彻。然而,关于新旧课文好坏的讨论只是个开端,还需要正反双方的进一步论证。下面,有请正方二辩发言――

正方二辩

(北京市某高中语文教师 孙阳):对方辩友的此番发言是不是有些过于严重?即使金庸的作品再烂,也不至于“误国、误民,为害千秋”吧。从最不好的方面考虑,《雪山飞狐》《天龙八部》等虽然有杀戮和血腥的描写场面,可正义豪情、侠气风范等都很值得现代人学习,更何况这些作品是广大高中生所喜闻乐见的。将《雪山飞狐》等作品收入教材,体现了进步和创新,也是对过去语文教材内容过于僵化、呆滞的纠正和补充。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信大家听完之后会有所启发。

从前,有一块铁,第一个拿到它的人是一位铁匠,他觉得这个铁块的最佳用途莫过于制成马掌。在他眼里,这块本不值钱的铁已经从七八元提高到八十元了。这时,又来了一位磨刀匠,他把铁块熔化,炼成钢,最后制成了价值2000元的刀片。第三个工匠看到这一切时,他认为磨刀匠连铁块的一半价值都没有开发出来。于是,他最后把铁块制成了绣花针,价值一万多元。又一个工匠走来了,他更不满足这一切,凭借经过顶级训练的经验和超强的耐心,他竟然制出了精细的钟表发条,价值10万元。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又一个更出色的工匠出现了。他采用了更细致的冶炼工序,成功地把价值几元的铁块变成了价值连城的产品。这便是我们曾经看到的牙医用来钩出最细微牙神经的“精致钩”。

一块普通的铁,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连连增值,最后价超黄金,这其中蕴涵的不就是创新的原理吗?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发动机”,同样,语文教材也需要创新,我们应该带着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这次课改。

站在文学的角度上,鲁迅再好,也只不过是中国文学的冰山一角;金庸再差,可他的作品也不至于把高中生引向犯罪的深渊。客观地说,我们应该用一个更为开放的眼光来了解中国文学的全貌,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名家的还是凡人的,只要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益,对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有益,我们就可以将其作为教书育人的范本。如今,时代变了,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和阅读爱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难道为了他们更好地成长而进行的课改是一种错误吗?我方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反方二辩

反方二辩(北京市某高中教务处主任 陈旭):我方同意正方二辩刚才的一个观点,即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发动机”。我方也承认,新课文收入在内容上是一次创新。但新课文的源头是什么?归根结底,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学,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食粮。金庸也好,海子也罢,他们的文学篇章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学基础之上的。正所谓:“没有古哪有今?没有前哪有后?”在此,我想请教对方辩友:既然创新是“发动机”,那么,如何让“发动机”起动?显然,传统文学是根基,我们可不能“有了媳妇就忘记娘”啊!

2007年7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的三百余名高一语文教师聚在一起,进行了为期4天的新课程语文学科培训。培训中,有专家发表了“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的观点,我方很赞同这一说法。我方认为:课改的关键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更新,而不是教学内容的改头换面。以文言文教学为例,以前语文教师大都侧重字、词、句、章的讲解,而忽略了将文章与现实生活结合到一起。这样的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吃力。现在,课本剧已在很多高中进行了推广,将枯燥的课文内容演绎成现代故事,很受学生欢迎。你能说高中生讨厌旧课文吗?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载体和形式,而教师才是关键。

主席:正方二辩针对反方一辩的语言漏洞从侧面进行反击,又通过一个生动形象的哲理故事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论证紧扣辩题,直抵对方的要害。反方二辩也咄咄逼人,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让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反方二辩在论证中没有进一步阐明旧课文好于新课文的优势,而是将话题转移到教学方法上来,有些文不对题。下面,有请正方三辩发言――

正方三辩

(北京市某高中学生 赵莉莉):我是这次语文课改的亲身体验者。拿到新版的语文书时,我班的同学都非常兴奋,因为书中新增加了不少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男生比较钟情于《雪山飞狐》,因为不少男生从小就是“金迷”。我是性格内向的女孩,喜欢安静,比较喜欢读散文和诗歌。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早就读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与古诗相比,我更喜欢现代诗,具体地说,我更喜欢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首理性与激情的诗,它表达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追求。

对于这次课改,我方认为它很符合我们的阅读口味和审美兴趣。当然,我方并不是否认中国传统文学,就拿“百家讲坛”而言,无论是于丹的“《论语》心得”还是易中天的“品三国”,都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我方认为,只要是经典,就永远不会过时,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方承认《孔雀东南飞》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它反映的时代,毕竟已离我们远去。我们有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有我们的时代使命,我们有我们的理想追求。如今,我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材的内容也理应有所改变。从内容上看,我们比较喜欢读青春小说、网络小说、漫画故事等;从方式上看,我们更侧重于快速阅读和简单阅读。如果让我们整天埋头苦学“四书五经”,那简直是在要我们的命!所以,我方赞同这次语文课改,正所谓“常变常新”嘛!

反方三辩

反方三辩(北京市某高中学生 张世强):我方不同意对方辩友的观点,既然我们学习语文是为了培养一种阅读习惯,那么,诸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草样年华》《谁是谁的周杰伦》之类的书籍又怎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呢?相反,学习名家名篇的意义更大、更深远。

以《石钟山记》为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与作者苏轼相关的文学常识;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时代意义;再次,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章的理解和古代汉语使用方法的掌握;最后,我们还要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对文章本身不是很感兴趣,对一代文豪苏轼的逸事应该是感兴趣的吧。在一些杰出的历史名人身上,我们总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这是现代作家和现代作者所无法比拟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语文教材的选修课部分收入了一篇《新鲜的网络语言》。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语言脱口而出,可网络语言大都不规范,存留时间比较短,比如“:(”“:)”等表示心情的符号也被写入教材,这未免有些矫揉造作、哗众取宠,会给人带来一定的误解。然而,诸如“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等经典名句却能让人回味无穷、受用终生。所以,我方建议同龄人一定要谨慎用语,规范遣词造句,这对我们高考,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主席:这一轮对抗在两名高中生之间展开。他们是这次高中语文课改的直接体验者,对于新旧课文的好坏,他们最有发言权。在本轮的较量中,正方三辩毫不示弱,反方三辩越攻越猛,二者充分展示了当代高中生的精神面貌。

正方四辩

(沈阳市某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刘越峰):总而言之,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是语文教材的应有之义。北京市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更新,乃至于网络语言也进入课堂,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次“革命”。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那些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是学生最头疼的。对远离我们生活的古文,大多数学生关心的往往不是课文本身,而是从课文演绎出来的逸闻趣事。因此,只有及时地“刷新”语文教材,不断注入为高中生所喜爱、所欢迎的新的时代元素,才能使语文真正走进高中生的生活,将学习的课业负担变成一种快乐体验。

在此,我再次重复一下我方观点:在新旧课文的对比中,新课文要远远好于旧课文,因为新课文更适合高中生阅读,更适合高中生学习,更符合时展的需要。

反方四辩

(葫芦岛市某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 韩淑娟):我国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语文课本只能容纳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因而,在课文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慎重。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质”都要有“量”作为基础,就像宝塔不可能只有“尖”而无“底”一样。并且,有了足够的“量”和发展、扬弃的时间,这个“质”就一定会出现。像《六国论》等经典文章已经穿越了时空,经受了历史的检验,由“量”达到了“质”,它们没有理由退出教材,更没有理由不被高中生所接受。

虽然这次课改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阅读需求,可全国大方向并没有变,仅仅只有北京市9个区县采用这样的教材。如果若干年后金庸的《雪山飞狐》能像《六国论》一样被世人所传颂,那么,到时候我会低头认输的,但这个概率会有多大?是100%、50%、20%还是0%?我给大家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出现《雪山飞豹》《雪山飞雕》《雪山飞龙》等一系列被人们一致看好的文章,难道我们也要将它们收入到语文教材里,成为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学习的范本吗?这也未免太可笑了吧。所以,我方认为:旧课文要远远好于新课文,因为它们是经典,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席:上面各位辩手的精彩辩论,让我们对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改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然而,是新课文好于旧课文,还是旧课文好于新课文?目前还很难做出一个恰当的结论。

语文教材允许“换血”,但最起码应该保证新旧“血液”不会产生排异反应,我们不能为了“换血”而“换血”,而不顾教材的“生命”。现在,我们关注不是“换血”的过程,而是“换血”后的教材能不能产生一种引领的价值,催发语文教学的深度改革。北京市新版语文教材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既然课改是一种尝试,它就具有双重性。但我们提倡给语文教材“换血”,要保证高中生不要因为教材“换血”而导致学习上的“贫血”,甚至是“缺血”。辩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上一篇:清钟烈鼓的中国哲学 下一篇:往事 第1期